【作家掠影】女作家胡振华的文学芳华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女作家胡振华的文学芳华

苏小蒙

 胡振华近照

在我们郑州的文坛上,胡振华是个名人。她既是作家,又是编辑,散文、小说写得都很有特色,不过,她最早是以诗而驰名的。

胡振华是上世纪60年代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的大学生。因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中止学业,被分配到我们郑州的国棉四厂淮备车间当了一名挡车工。也许工厂那沸腾的生活激发了她表达的欲望,也许她不甘心过着那碌碌无为的日子,工作之余,她偷偷地写起了诗……

胡振华年轻时,绝对是一个美女。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身材,加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尤其是那口娴熟的普通话,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我在郑州国棉三厂工作,我们都属于纺织这个系统,何况三厂和四厂之间只有一墙之隔,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因为“文革”前我就发表过一些东西,曾或真或假的被人视为“工人作家”,因此在那大革文化命的年代,我被打成“周扬文艺黑线”的“小爬虫”遭到批斗,正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也许出于共同爱好文学的缘故,胡振华不仅沒有像有些人那样歧视我,见到我唯恐避之不及,反而常常把她写的诗拿给我看,并谦虚地请我“指正”。透过那一张张抄写得既干净又整洁的诗稿,我发现她极具诗人的潜质。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一直认为,尽管那时由于“文革”极左路线造成文坛凋零,“沒有文学,沒有戏剧,沒有美术,沒有音乐”,但我坚信这种日子不会长久,总有一天会有她的用武之地。

果不其然。进入70年代以后,在毛主席的严厉批评下,极左路线下的文坛开始有所松动,胡振华的诗开始在当时我省惟一的一报《河南日报》、一刋《河南文艺》上频繁出现。尤其是时任《河南文艺》主编的李继槐先生独具慧眼,又把她调到《河南文艺》当起了诗歌编辑,看来是要重点培养她的。不过,后来由于编辑部的“派性”作梗,她在那里干了一阵子又回到厂里,不久就到厂子弟学校当起了中学教师。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使她偃旗息鼓,善罢干休,用她的话说,“写诗于我是个过程,不是结果。在写诗过程中我快乐了,我的喜怒哀乐表达了,至于表达到什么程度,我很少考虑。写诗是我享受人生的一个过程,每当写完一首诗,我都有一种成就感。我写着,我快乐!”

俗话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上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拨乱反正之后,我国文学创作事业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和繁荣,无疑给有志于文学创作的胡振华提供了一次历史的机遇,频频不断地在全省乃至全国报刋上出现了她写的诗。

青年时代的胡振华

她写工厂的一一

我织过征帆/织过红旗/那是经过加工了的/又加上想象的力/是我送给时代的/也是时代的赐予/我曾把自己化为一根棉纱/就在前面的那台织机

        一个梦/一个绿色的梦/那草,那树叶,那深深的湖水/那样浓/像绿色的蜜/我看了看自己/也成了绿色的/一缕,不再是单纯的纱/而是青春,是活力/是我自己/我醒了/踏着银色的波/向前追去……

        一一《纺织姑娘》

也写社会的一一

  用粗壮的双手/擦亮一个闪光的日子/镶嵌在/五月的第一天一一纪念/劳动把人创造成人/人用劳动把世界创造成世界

        意志,在这一天/被铸造成一把锋利的剑/血与火/刻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地球的每一方土地

        不同的语言/高唱一支雄壮的歌/不同肤色的手臂/团结成一股巨大的力/深化历史那不屈的记忆

         “五一”是一个鲜红/在中国的日历上/“五一”是一个神圣/在所有劳动者心里

        航船乘风破浪/从胜利走向胜利/用一个辉煌的今天,中国/诠释“五一”伟大的意义

  一一《闪光的日子一一献给五月的第一天》

既有写生活的一一

孤零零的/老树上/一片最后的秋叶/依然绿得发亮/它丝毫不在意/风的嘲弄和雪的/最后通牒/为了一位小姑娘的希望/它终于没有落/站着死了

        一行小小的脚印坚定起来/留一路春的芬芳/老树/睁着它惟一的眼睛/送去绿色的眺望

 一一《最后的秋叶》

又有写人生的一一

是一种渐变/从突然发现的惊呼/到平静面对的坦然/无数次精心地焗染/是在维护心中/那份期盼

        终于/厌倦了与时光进行的这场/争夺战/不再徘徊在人生另一段的/门前/进入才有发现/这里是一道新的风景线一一/成熟、自信、稳重、干练

        原来,冬雪和秋霜只是青春的另一面/岁月就是如此公允/有无情地掠夺/就有慷慨地送还

一一《白发的感叹》

作为一个女诗人,天生母性的属性,也让她写了不少儿童诗一一

小宝宝,爱画画/抓起彩笔放不下/涂片绿,说是草儿真可爱/抹片红,说是墙边喇叭花/画上几条线/说是下雨了/画个小圆圈/说是自己小脑瓜/妈妈问,眼睛鼻子哪去啦

一一《小宝宝爱画画》

写作中的胡振华

胡振华的诗,好就好在她写得朴实。尽管作为诗,必须具备应有的意象元素,如思想的深刻、文字的含蓄,但她却能恰如其分地借鉴、运用我国传统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明暗结合。尤其是注重节奏和韵律,把诗写得灵动飞扬,有滋有味,虽然不是字字珠玑,但每首诗都流露出她的真情实感,可以说完全是依靠真实和感情打动读者的。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写诗就如同我说话一样,平实、自然、流利,该坦然的坦然,该隐喻的隐喻,力求让人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我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我才能为我的诗找到知音!

正因为如此,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胡振华的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不仅先后成为郑州市作家协会、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担任过郑州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还被《郑州工人报》调去当了编辑、编辑部主任。并出版了《四季人生》一一这部收有她几十年诗作的诗集。

胡振华用诗,奠定了她在我们郑州文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从上世纪70年代胡振华发表第一首诗算起,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多世纪。当年的青春飞扬,而今却满头白发,让人不能不感慨岁月的无情流逝。

胡振华出版的作品集。

不过,让我惊叹不已的是,就在胡振华进入“知天命”之年,这两年,她竟一下子拿出了一部长篇小说《福奶奶和她的啾啾鸟》、一部散文集《记忆走过岁月》。

《福奶奶和她的啾啾鸟》约有30万字。她以故乡一一古都开封为背景,采用当代流行的魔幻主义手法,展开了开封历史与当代现实相结合的一段故事,该书还曾获得郑州市“五个一工程”作品奖;《记忆走过岁月》,收入了她进入新世纪后陆续写下的40多篇散文。既有少年时期往事的回忆《电影院长大的孩子》《我的小学》《悠悠上学路》《人生有歌》,还有怀念亲情的《姥姥》《母亲的“坎儿年”》《父亲,让女儿送你一程》《弟弟》;既有描写自己人生经历的《当纺织工的那些事》《女大十八变》《自行车的故事》《同学情缘》;又有旅游四方的散记《武夷山游》《爬山记》《秋登王屋山》《悉尼一年》……题材宽泛、立意深刻、文字优美、风格朴实,在每篇文章中都能得到体现!

没想到几乎写了一辈子诗的诗人胡振华,在晚年之际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华丽转身,不能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胡振华说也很好。她说:写诗,是年轻人的事。年轻人有激情、有冲动,而诗是用激情和冲动写成的。我们年纪大了,随着心胸与视野的扩大,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深掘,仅用诗,似乎不能完全而且完美地表达我们对人生与生命的经历与体验,因此,写写小说,写写散文,甚至写写随笔、杂文,我认为这才是最有利有益的方式。

谁能说她说的言之无理呢?

去年春天,我和郑州的郑兢业、李正品、马承钧、郅辉、贾延几位文友,应邀去胡振华的故乡一一开封参加她的《福奶奶和她的啾啾鸟》和《记忆走过岁月》这两本书的发行式。在书院街一家书店里,虽然不能用人头攒动来形容,但前来购书者却排起了长龙……在人们普遍认为文学边缘化的今天,作为一个作家,拥有如此多的粉丝,我认为无疑是个奇迹。

“湿玉吹香吐万花,先春粲粲等芳华”——胡振华的文学人生,总是那么的五彩缤纷、绚丽斑斓!

河南文学杂志作者文库之

《关于加入作协那点事儿》

由本刊策划的《关于加入中国作协那点事》7月14日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后,阅读过万,在读者引起强烈反响。应众多读者要求,杂志社决定以《关于加入作协那点事儿》为题征稿,将写作者撰写的加入各级作协的经历先在河南文学杂志纸媒和公众平台陆续刊登,最后结集出版。欢迎各位作家朋友直抒胸臆,不吝赐稿!愿《关于加入作协那点事儿》一书中能够有您的大作出现!

征文要求:每篇文章不要超过3000字。

截稿日期:2019年10月30日。

投稿时请注明“加入作协那点亊儿”征稿字样,并附200字以内个人简介及彩色高像素生活照。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男。1946年3月生。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人。1964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作品,有诗集《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红色记忆》、散文随笔集《走在文坛的边缘》和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问世。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职工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现已退休。任河南省阅读学会经典推广中心主任。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河南文学杂志纸质媒体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和微信公众平台刊发过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