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健/春天,在唐诗宋词里游走(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春天,在唐诗宋词里游走
王晓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几乎用尽了所有完美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令人充满憧憬的季节,我们在春天撒下种子,便可以在丰收的季节,收获无尽的喜悦。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富有活力的季节,漫山遍野的绿,摇曳多彩的花儿,一切都是那么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给人们以希望。
如此良辰美景,春意盎然,满室花香。桃李闹春,百花争艳,春色撩人,春满人间,乱花渐欲迷人眼。
清风徐来的时候,我便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春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对仗工整,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诵西湖春景之名篇。
《钱塘湖春行》不但描绘了西湖绮丽怡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自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让人们在欣赏西湖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的被诗人那对天、对地、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刺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当然,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让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因此,又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宋朝大文学家苏轼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公元1082年春,那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皆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读完这首词后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豪放”,豪放可能是英雄战死沙场的豪言壮语,也可能是马革裹尸的悲壮。还有一种豪放,就是在苦难和挫折面前永不言弃,永不低头,永远在眼泪中饱含欢笑,永远在失望中追求希望。这是一种关汉卿曾经说过的煮不烂的铜豌豆精神,这种精神,我们从苏轼的这首词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
游玩的路上突遇风狂雨骤,同行者大呼小叫很狼狈,但是苏大文豪“何妨吟啸且徐行,”丝毫没有害怕也没有惊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竹杖芒鞋轻胜马,”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表达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淡定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尤其是结尾具有很深的哲学意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的雨晴实属寻常,不必大惊小怪。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个人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呢?
春天的风,柔柔的吹,柳丝垂青,百花吐蕊。拂晓燃起云朵的红颜,美丽绚烂在春天绽放。宋朝朱熹的《春日》这样写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偏安时已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而所谓的“寻芳”极有可能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儒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应该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初来乍到的春,用圆润柔滑的雨珠唤醒了一冬的沉寂。春草芽儿细细的冒出,朦朦胧胧中,那抹极淡极淡的新绿若隐若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纤细的雨丝步履轻盈的走过大地,留下春的印记,春姑娘笑意盈盈欣欣然地撩开神秘的面纱,随着春风春雨轻盈飞舞,绽放自己的美丽。沉睡了一冬的草儿也开始揉揉朦胧的双眼,伸伸懒腰,投入春天的怀抱。
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入微的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
春天,花开如诗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漫山遍野的野花慢慢睁开了眼,连成片,汇成海。面对这气势磅礴的色彩海洋,你还有烦恼吗?你还会忧愁吗?我想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里,所有的不安,连同一切的不如意,都不忍心打扰这份安祥和宁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宋朝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也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虽含伤春惜时之意,确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上阙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是怀着轻松喜悦之情,带着潇洒悠闲之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陶醉于宴饮咏颂之乐的。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到有的东西已经有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下阙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抒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惋惜流连亦无济于事。然这暮春天气中,词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凋零,还有令人欣喜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筑巢的老朋友吗?惋惜与欣喜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谁都无法阻止其消逝,同时依然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独自一人在花间散步,心情无法平静,伤春之情重于惜春之意,有那么一丝丝淡淡的哀愁。
全词对万物自然芸芸众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自然现象,在词人的笔下有了哲理的意味,启发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
春风正暖,朝阳正好,就让我们带着甜蜜的微笑,去追寻春天的足迹,拥抱美丽的春天吧!这一路收获的不只是美丽的风景,还有一份厚重的充实,一份沉甸甸的期望,满满的幸福以及乐观豁达的好心情。
拥抱春天,就像拥抱热恋中的情人一样,听她低声的呢喃,看她幸福的表情,感知她那如火的激情,轻嗅她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慢慢地,我陶醉了,忘了忧伤,忘了自己,忘了世界......
王晓健,男,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共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从事着救死扶伤的职业,却喜欢在文字里游走,笃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心灵感知生活,用文字记录人生。
《河南文学》杂志是炎黄出版社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琳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