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数字经济蓝皮书: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
著名人口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蔡昉在所撰序言中指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产业发展赋予崭新的驱动力。但同时,技术发展在很多国家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两极化、收入差距扩大和中产阶级萎缩的后果。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少有四方面问题亟待关注。
以下为蔡昉所撰序言(节选)
我国的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到了科技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成果。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也摒弃了涓流经济学的虚幻假设。然而,正如历史上所有的颠覆性技术革命一样,数字经济的发展不能解决广泛分享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如阻碍创新、排斥分享和扩大差距等一系列问题。而对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上给予令人信服的解答,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安排,在机制上做出顶层设计,同时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从我有限的知识面着眼,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重待从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角度予以关注。
第一,数字经济必然加快自动化技术对人力的替代。理论上说,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新的、更高质量的岗位也会被相应创造出来。但是被技术替代的劳动者与有能力获得新岗位的劳动者并不一定是同一批人群。最新的证据是,在各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为保持社交距离而流行的网上远距离办公,再次把劳动者分化成不平等的人群,造成新的劳动力市场两极化现象。可见,如何把数字经济创造的就业机会与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及技能进行有效匹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不能回避的挑战。
第二,数字经济自身一如既往地解决不了垄断问题。新科技革命的特点使科技公司具有更庞大的体量、更坚厚的进入障碍、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等性质,从传统定义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强化垄断性的因素,还会产生“赢者通吃”的新现象。即产生胜出者更容易遏制乃至扼杀竞争对手,更可以肆无忌惮地渐用消费者数字信息等新问题。因此,从促进竞争和创新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必要性出发,防止和打破垄断的任务不容掉以轻心。第三,从数字经济的性质看,这一领域具有造成各种数字鸿沟的自然倾向。例如,在研发水平、科技人员禀赋以及投资支持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存在应用数字技术的机会鸿沟;在家庭经济地位和人口特征方面的差异,使得高收入与低收入人群之间、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中也存在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鸿沟。此外,人力资本与技术应用的不匹配,在公共服务机构或企业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导致直接操作人员技能与数字化系统之间不匹配的情形出现。
第四,数字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难题。数字经济本身是新科技的应用,既创造出对人力资本有更高要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也创造出大量适宜采用灵活性就业模式的非熟练劳动岗位,造成劳动力市场非正规程度的提高。相应地,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的程度趋于降低,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保障自身权益的难度也增大,给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带来新的挑战。既然数字经济时代出现的新业态和新就业模式都与其技术特点相关联,基于这类技术是存在解决这些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问题的方案的,关键在于要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导向。
爱之深责之切。正如对待新科技条件下经营模式和业态的创新一样,加强监管也是支持发展的重要部分,或者说,越是希望加快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便越是需要解决好数字经济发展中可能遭遇的上述及其他问题。从关注数字经济共享发展这个重要的理念出发,我把诸如此类的课题归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文维度。研究数字经济这个大课题,无疑有着诸多维度,也需要跨越众多的学科领域,并且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但是始终不能丢掉人文维度。因此,借此祝贺“数字经济蓝皮书”出版之机,我也不播冒昧发表上述感想,算是提出一些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