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首《浣溪沙》告诉我们,生命到晚年也可以很精彩
这世间大部分人都会害怕年老,害怕生命末年,白发苍苍,疾病缠身,而我们却无可奈何,更可怕的是,到了年老的时候,我们心中的理想抱负也没有实现,这总让人感到十分怅然。但总有那么些人,他们不惧年纪,即使不再年轻,却依旧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他们呼吁我们珍惜年少时光的同时,也会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刘禹锡在《酬乐天咏志见示》里有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说明即使人到晚年,也依旧可以收获美好,收获精彩,这种乐观与见识,世上少有人能及,也不愧刘禹锡的“诗豪”之称。但若要说谁能与刘禹锡这种豁达乐观媲美,我想苏轼苏东坡绝对能算的上一个,不然也写不出《浣溪沙》里“谁道人生无再少”之句了。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有两位,一位是辛弃疾,另一个就是苏轼。两人虽都是豪放派,可诗词的风格却又不尽相同。辛弃疾的词风或许更为霸气,但却比不过苏轼的大气与潇洒,苏轼的词总能在淡淡的风雅之中寻找到人生的真理,在朴实而清丽的语句中,慢慢的感受生命的精彩与美好。哪怕年老,他也依旧乐观,依旧意气风发,甚少伤春悲秋,更多时候,他将自己活的像一首精彩的诗!
“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那几年,虽是人生重大的挫折,他却不断的进行自我安慰,时不时的游山玩水,抒发一下认生感慨,在这种自我安慰下,苏轼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逐渐在黄州的山山水水之间寻找到乐趣,心态越发乐观,性情也越来越旷达。神宗元丰五年的春天,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有感而发写了首《浣溪沙》,这首词中下阕的几句颇有与刘禹锡那首咏老诗相似之处,同样乐观,同样是对年老最积极的感慨!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山脚下的溪边有兰草刚刚抽出嫩芽,还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树间的沙路经过雨水冲刷后,变得非常洁净,没有多余的泥土,日暮之时,子规在潇潇细雨之中啼叫。谁说人老了之后就再回不去少年时光呢?门前的溪水尚且能够向西流,何必要在年老的时候感叹时间的流逝!
这首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早春时节,兰草刚刚发芽,沙路在春雨的冲刷之下变得干净整洁,隔着蒙蒙细雨,我们听见远方的杜鹃啼叫,三句话三种景象,呈现了一幅清丽淡雅的画面。诗人因官场险恶而被贬,却在被贬之地写了这样一幅景,突然间似乎将那些浑浊洗涤干净,让人们的心灵变得洁净,或许这时的诗人早已超脱尘世之外了吧。
苏轼本是游蕲水清泉寺,因为清泉寺靠近兰溪,诗人发现兰溪之水竟是向西流的,不禁就此产生了与人生有关的感悟。谁说人老了就回不去少年了呢?诗人就溪水尚能西流为例,告诉世人纵然年老,依旧可以如少年一般意气风发。当然了,苏轼这里的“人生无再少”自然不是指返老还童,时光倒流,毕竟“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他想表达的是哪怕我们日渐衰老,也不要失去对生命的热情,因为晚年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精彩,就像人们常说“人生长恨水长东”,但也有例外啊,这“门前溪水尚能西”,何必一到年老就去感叹时光的流逝呢?只会徒增伤悲,落寞抑郁。
其实人只要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未尝不可老当益壮,重新焕发青春色彩,关键是你以一个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老去。经常有人会说,看见自己一点一点老去是十分恐怖与无奈的事情,可为何要总去关注外表的衰落呢?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常态,没个人都要经历这么一遭,既然怎样都避免不了,何不趁这最后的时光享受人生呢?一味地担心只能让生命最后的时光也变得胆战心惊,从而错过生命本身的精彩。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魅力,年老的时候,因为经历了更多的事情,阅历增多,人也会变得更加睿智。或许有人说难道不是历经世事后的沧桑吗?或许吧,沧桑感慨有之,对人生最深刻的理解也有啊,因为看懂了人生,所以才不悔到这世间一遭,生命也因此有了存在的意义,成长也有了它应有的价值。所以说,年老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生命的热情,记住这一点,或许你就理解了苏轼这首《浣溪沙》里的“休将白发唱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