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企业因何而存在?

文丨奔跑的大胯 · 主播丨涂山

内观己心

自改革开放的40多年以来,我国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由于处在“粗犷阶段”,所以从前讨论企业存在的维度相对简单,主要看“能否盈利、能否推动经济增长、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等,当时的企业似乎只需要思考“如何长大”就好。

然而,在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以新冠疫情作为“导火索”,全球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都在发生剧变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企业的要求维度也在提升。

企业除了思考“如何长大”以外,更要思考“自身因何而存在”。

对于这个根本性的问题的思考,能够让很多危机中的企业回归初心,进而能够让企业在其核心问题上作出正确的选择。

  1. 从“卖东西”到“为顾客创造价值”

2019年8月,也就是1年前,美国181家顶级公司的CEO共同签署了《公司的目的》这份宣言,在这份宣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股东利益不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也就是说,在2019年8月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企业界依旧是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如今,将“创造美好社会”放在首位,就相当于是把原本的价值体系彻底颠覆了。

然而,“创造美好社会”这个概念表面看似模糊,其实是具体的。换句话说,“创造美好社会”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与财富”。

在商业世界,社会的主要群体是顾客,“为社会创造价值与财富”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理解顾客的当下需求和潜在需求,并满足这些需求。

乔布斯创造苹果公司,是想通过产品让人们的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变得更容易,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纵观那些优秀的企业,他们其实都有显著的共性,就是为顾客的美好生活创造价值,帮助人与人之间更便捷地分享价值。

今天所有的东西都在变,但有一样东西没有变,就是“顾客价值”。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能力为顾客创造价值,这家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2.从“竞争”走向“共生”

在全球面临疫情冲击的危机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是:企业所面对的挑战是什么?想清楚后,我们才能真正回答“危机中的企业究竟因何而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最大的两个特点是:

· 个体向着“自我独立”的方向发展

· 整个世界又向着“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

表面看似矛盾,其实辩证统一。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把独享当作目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包容性才是“商品游戏”的主题。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更具意义,在剧变的商业环境中,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商业的各个领域建立了生态网络联盟,每个联盟都在努力通过建立伙伴关系,达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联接比拥有更重要,效率不再来源于分工,而是来源于协同。

截至2020年8月,我国的两家公司,腾讯和阿里巴巴依旧位列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排行榜中。如果分析这十大公司的共同特征会发现:它们都是致力于搭建价值共生网络平台的企业。

如今的竞争不是输赢问题,而是共同生长。只有追求共同生长,企业的战略才更有可能成功;用追求输赢的逻辑做战略,早晚会掉队的。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即使找到了,也会像哥伦布一样,误把美洲当成了印度。这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3.指向未来的同时,承诺并承担责任

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中曾说过:任何企业和任何经营活动应该有三个基本假设:组织环境的假设、组织特殊使命的假设、完成组织使命所需核心能力的假设。

其实,对于危机中的企业,这三个基本假设的答案是很明确的:正心、慎思、笃行。

第一是正心。正心的目的是端正经营态度,一个组织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心必定会带来强大的信心,这种信心会转化为科学规范的组织环境和管理体系。

危机自然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企业主必须克服畏难心态,把每次危机的经历当作洗涤心灵的历程,通过“正心”重塑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凝聚人心,建成健康向上的组织环境。

第二是慎思。慎思的目的是审慎地利用理性知识,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和外部可用的资源,明确企业的当下和未来的特殊使命。

比如,很多企业可以利用此次新冠疫情的契机,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的能力,测试自身对外部市场的反应度和敏感度,从而更详细地了解企业的潜力和边界,为企业特殊使命的确立提供指南和蓝图。

第三是笃行。如果我们细致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会发现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去做事情的人和被动去做事情的人。前者往往会取得不小的成就,而后者往往得过且过,如果没有外力逼迫,他们甚至都想不到要去做些什么。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逻辑也是类似的,规章制度、使命价值观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有,但能否切实地“笃行”下去,就是区分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

换句话说,完成组织使命所需核心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就是“笃行”。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其实,这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顾客主义”与“长期主义”。

能够超越危机超越变化的,不会是“机会主义者”,而是“坚持普适价值者”,他们始终致力于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危机总是诞生于变化,面对变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关键是要做好两件事情:

· 要不断地、有目的地“放弃”:把原本自己擅长的东西“放弃”,把自己曾引以为傲的东西“放弃”,回归至“零”;

· 要以知识为驱动,不去预测环境,而是持续不断地学习理解外部环境。

如果仔细观察那些真正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伟大企业,最终成就他们的并不是远见与野心,更不是决心与执着,而是他们始终致力于创造顾客价值、与伙伴共生并指向未来。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