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焦虑情绪共舞?

当今,焦虑的现象几乎弥漫在整个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成为当前中国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已经进入「全民焦虑」的时代。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人们在竞争中变得焦虑,在繁乱中变得急躁,在欲望中变得不可自拔。外部世界总是在极速发展,一个人无论脚步多么矫健,也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那么,如何让自己的步伐淡定,不为生活所迫呢?

遥想在老子生活的年代,又是怎样一个大环境呢?当时正是各大诸侯征伐不息、逐鹿中原、乱世纷争,各种辩士、政客纷纷登场,竭力推销着自己的策略及学说,争权夺利蔚然成风。

可是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动荡不安「大染缸」的社会中,老子却能够看穿尘世乱象,捋着花白的胡须说:「致虚极,守静笃。」越是身处乱世,就越应该使自我的心灵做到虚静澄明,保持清静无为的状态。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时间就犹如一个不断向前的车轮,当把岁月的履历翻到今天,许许多多人在看过历史长河中的跌宕起伏、风霜雪雨后,蓦然回首,才会发现数千年前老子所说的话,大道至简、直达肺腑、震撼心灵。

克服焦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心真实的去面对它,去直面那个产生焦虑的源头。

在直面的过程中会让人们感到不舒服,会产生紧张、难受,更加痛苦、烦躁。但是只有人们直面这个焦虑源头的时候,才能够看清楚那个焦虑的本身,也就不会再有非常强烈的预期性焦虑,更不会在思维层面放大对焦虑的恐惧。

同时,这也会给人们增加一些有益处的现实体验及经验,让人们知道其实面对它也不会像想象中那么恐惧。随着这种现实性体验的增加、经验的总结,这样人们就算处于恐惧中也有能力容忍焦虑感的产生。

老子有云:「绝学无忧。」

「绝学」这词可以理解为「穷尽学问」。

老子不仅主张人需要多加学习,而且还提倡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在某个领域里苦心钻研才可以将学问做得更全面、更深入,只有将学问做得足够全面及深入,学问才可以做成「独到」的境界,专注成就卓越,成就自己的智慧人生。

一个人拥有了智慧,便告别了焦虑。因而,「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的学习观依旧值得遵循。

老子有言:「少私寡欲。」

当今的社会中人们的选择多样化,信息的获取渠道又很广,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各种诱惑五彩缤纷、无处不在,这让人们想要的东西非常多,欲望逐步膨胀,可是真正能够得到并把握的又很少,欲得未得会使人们心浮气躁而焦虑起来——所谓「欲望越多,焦虑越重」。

可见,老子提倡的「少私寡欲观」仍然很具有现实意义,这一点也很符合佛学提出的静心观点,减少杂念及私欲,欲望变少了,心便安宁了,也不焦虑了。

老子有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名和利不过是身外之物,成功本来就是一件很轻松之事,成之则荣,败之亦荣,平常心看待得失成败,无所虑、无所忧、无所畏,映射的不仅是淡泊明志的境界,更是一种懂得取舍、看破有无的大智慧。 如果当代人活在「成功焦虑」里,就很容易把自我「弄丢」。

启迪多元思维

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认为:

焦虑是个体潜意识中矛盾斗争的结果,其过程和原因不为本人所认识。弗洛伊德确信,焦虑是自我和本我之间、本能欲望和现实调节之间冲突的结果。当本能的能量聚集太多以致不能用日常习惯的方式应付时,就会造成精神创伤。弗洛伊德把这时体验到的不愉快情绪状态称为焦虑。

焦虑对自我来说是一种信号,其真实的意义就是提醒即将有危险来临。自我只要觉察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危险便会引起焦虑,在焦虑产生之后,又会动员心理防御机制来斗争或者躲避。

焦虑是个体对某种预期会对他的自尊心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忧虑、不安、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

认知心理学流派观点认为:

行为和情绪的发生,一定需要通过认知的中介作用,不是通过环境直接刺激而产生的。例如如一个人在草原上遇见狮子,会感到恐惧,但是在动物园见到笼中之狮,则不会害怕。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焦虑的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焦虑发生的中介,同心理或者身体危险有关的认知评价能自动地激活人的「焦虑程序」。

如果人们对于危险作出过度估计,焦虑反应与客观情境不太相称,则会形成病理性焦虑反应。对焦虑时身心症状的错误理解、回避行为、重复检查、警觉过度、应对失败等等又可能加强危险的认知评价,加剧焦虑程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认知心理治疗师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对某件事情产生过度焦虑,是由于她的认知障碍 ——即对事情做了错误的判断和认识。故不是事情引起了焦虑,而是人对事情的看法或消极解释而引起了焦虑。

正心正举

我们需要用坦诚的心态与焦虑情绪共舞,修正思维模式,正确认识焦虑。

与自己在一起,更好的认识自我,焦虑情绪将会远离。

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自我要求需要合情合理。

人生在世,我们难免有所要求,因此我们会有所期盼,但是过度的要求会变成苛求,于是期盼变成失望。比如人们的能力只能做到95分,但是却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100分才满意。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

怎样的要求才算是最合适的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的。人们需要以豁达的心态,透过不断自我反省以及与人沟通去了解自己的弱点、强处及个性特征,从而制定要求及期望。如果能量力而行的话,挫折和焦虑出现的机会自然会大减。

均衡生活最恰当。

克服焦虑情绪的最佳办法是透过平衡的生活方式,让自己身心健康。人们的工作、身体、心灵、家庭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向均衡的方向发展,焦虑自然无隙可入。

拨迷见智

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李嘉诚

开启自在之门

学会自我暗示,积极的转变态度,直面焦虑。

佛家有云,我们所见到世界都是内心世界的映射,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世界。

所以对于焦虑情绪,人们应该选择更好的活在当下,人之所以焦虑要么沉浸在过去不愿意面对问题,要么就是急切活在未来不愿意正视现在,而积极的直面焦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聚焦在当下,通过自我暗示转变焦虑情绪。

当我们内心足够安宁的时候,就更容易活在当下,自信心也会逐步提升,焦虑情绪逐步下降。

对自我积极暗示能大大激发人内心的潜能,重新让人转换新的视角,找到内在能量的驱动源泉,驱除焦虑情绪,用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开启幸福之门!

Q:如何与焦虑情绪共舞?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0)

相关推荐

  • “电话焦虑”: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听到手机铃声?

    说起电话焦虑,相信大多数人会承认在自己过往的生活经历中都有过相似的经历. 有研究表明,相当多的人在听到手机铃声响起时会感到焦虑,并试图逃避接电话这个行为.人们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来描述这个现象--&quo ...

  • 如何有效矫正功能不良“核心信念” ▏认知干预(四)

    发布时间:2020-11-09  To change your beliefs,and ultimately change your life. 在认知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初期会识别并矫正患者的自动化思 ...

  • 【知识与健康】冲动是魔鬼 暴怒前及时喊“停”

    情绪不稳定,到底多可怕?从手握方向盘的"路怒症",到辅导孩子作业时的鸡飞狗跳,情绪失控往往就在刹那间."冲动是魔鬼",即便只是瞬间的失控,也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

  • 与情绪共舞

    第 2 8 7 天 研究心理学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所有的研究都是人类的行为,情绪是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情绪伴随着人的每时每刻,情绪有好有坏,如同天气 ...

  • 月曜老师:“正念观照情绪,与情绪和平共舞,收获喜悦和安定!”

    你好,我是月曜, 欢迎来到正念生活. 1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各式各样不同的事物与刺激,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觉,从而压抑在心里. 我们的内在不同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它们压倒 ...

  • 和焦虑共舞

    年少读书的时候,老师们总会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好了: 大学的时候,老师们会说,好好读书,等你们毕业了,找到工作就好了: 等我读研究生了,没有老师说了,但师姐和同门都会说,赶紧写文章,发pap ...

  • 一曲《与风共舞》感知美好、赞颂生命

    学<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做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学<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做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展开

  • “与竹共舞”,绝美工笔画竹欣赏

    竹,号称君子, 不刚不柔,高风亮节,凌霜雪而不凋, 挺拔青翠,摇曳多姿,伐而可复生, 清香袭人,清风瘦骨,虚心而有节.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见竹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多么重要. 今天,小编就给大 ...

  • 与车共舞,造车之风谁在造?

    作者丨亦古月 编辑丨江湖哥 2021年敲开了互联网企业造车的大门,跨界造车不再新鲜,动听的是造车背后的新故事.造车之风席卷而来,给大众带来一种人人都能造车的错觉. "全民造车"热浪 ...

  • 拥抱系统与系统共舞一系统思维带给我们的八大启示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表现为新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而系统思维是指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基本思维方 ...

  • 简单自消紧张焦虑情绪

    七个方法让焦虑烟消云散 首先问你自己,你的焦虑是否有效或无效.你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行为?你会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焦虑?它会一项项地发展下去吗?如果不是,这是无效的焦虑. 第二点就是,你是 ...

  • 与“鹰”共舞 ——谈《准工笔写意鹰》创始人•郑长青先生的人物画

    郑长青:笔名萇青,职业画家,1963年生,现居北京,早年毕业于天津美院,多年从事美术宣传教育工作,其独特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现任: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