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毁灭了,只有中国还在?因为……

五千年前,我们和埃及人一样直面洪灾;
四千年前,我们和古巴比伦人一样铸造青铜器;
三千年前,我们和希腊人一样研究哲学;
两千年前,我们和罗马人一样驰骋战场;
一千年前,我们和阿拉伯人一样繁盛富足;
而现在,我们正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
五千年来,我们一直在世界的舞台上,凝望着一个又一个对手的崛起与退场。
01
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
靠什么存在了五千年?
 
其实,中华文明多灾多难,好几次都危在旦夕,
稍有不慎便会中断,
由此我们就会不知自己从何而来,也不知祖先的殊勋茂绩。
然而,中华文明有一个优良传统:珍惜典籍。
不论是历朝历代不断重修经典,
还是伏生等学者以死护书,
或者蔡文姬凭借惊人的记忆力,
默写其父蔡邕四千余卷藏书中的四百卷,
得以留存,后曹操将其引为至宝。
亦或明清地主私人藏书数十万卷等等,
都最大程度的保存了中国典籍。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最起码中国文明的载体被守护住了。
只要其中有人不这样做,那么中国就不是现在的中国。
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却不约而同地做出相同的选择。
个体生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比渺小,
但中华文明在这些微小个体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这就是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有书,有人,就有国。
哪怕差点神州陆沉亡国灭种,
只要有书、有人,这个国家就不会亡。
《典籍里的中国》有句话说:
华夏为何一体?
自古就是一体。
正是有历代先贤对于保护典籍所做出的努力,
甚至付出生命。
我们当代读书人才能说出“自古就是一体”这句话。
典籍传承文明,而文明塑造国家。
禹划九州是中国,
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伏生也是中国;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
“敦睦九族,协和万邦”也是中国……
时间回不到过去,我们不能亲历过往。
但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典中,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02
很多事情都可以赶时髦,
但阅读是不能赶时髦的
 
许多事情都可以赶时髦,但阅读不行。
每一个时代中流行的读物就像啤酒的泡沫,
看似丰足,却经不住时间的打磨。
因此许多文学大家都会主张读经典。
毛主席从小熟读《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儒家经典。
诺奖得主丁肇中在获奖时说:
是幼年时期学习的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精神使他成就大业。
几千年前的东西,今天人们还在研究它。
为什么要研究它?
在经历过焚书坑儒、王莽之乱、董卓之乱、
八王之乱、江陵焚书、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靖康之难、崖山之战、乾隆禁毁等浩劫之后,
承载中国文明的典籍不断消散,
却又不断重聚,很多典籍都消失不见了。
但那些中国文明的核心:
《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等典籍
在经过无数劫难后,最终流传下来。
这些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的考验留下来的东西,
是经得起推敲的。
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的“最有价值的书”。
通过这些经典,
我们可以知先贤治政之根,
可以知朝代兴废之因,
可以知个人修身之要。
这是中华文明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
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的原由。
而中华文化价值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辈们留下的大量经典。
这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宝藏。
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
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文化自醒,
全社会也都在开始流行诵读经典了。
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孩子,
让孩子诵读经典,
将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传承下去,
这不仅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利处,
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更是意义非凡。
记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
日本送来我国的抗疫物资频频引经据典。
有取自《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有取自《诗经·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有取自《送柴侍御》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还有化用《千字文》中的“同气连枝”,
作了一首小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我们在给外国援助物资的寄语,也让人过目难忘。
有取自《增广贤文》的“人心齐,泰山移。”
有取自《谯子·齐交》的“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有取自《题尼莲河七言》的“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有“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有“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有“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在危难之时,这些经典火的不是时候,却也正是时候。
这或许是一个好的提醒,
提醒我们去向经典要处事方法,向古人要修身智慧。
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
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读书,也是如此。

03 
让孩子读诵经典,
未来会影响他的一生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谈到儿童读经时说:
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其他古书,
任何一段,教小孩子像唱歌一样,
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
偶尔稍稍讲一点。
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
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方法,
但在二十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
对儿童的教育,不再采取朗诵、背诵的方法,
而着重知识的灌输和理解。
这是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其实,背书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发展,
反而使社会文化更发达。
背诵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更细腻、更精详。
其实,处在记忆力最佳状态的儿童,
即使不引导他们记住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他们也会去背诵广告词,流行歌曲。
所以儿童读经,选择古代圣贤的智能精华是正确的。
因为假以时日,
读经的人多少都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
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向上。
读经儿童“有口无心”,
没有考试的压力,亦不必要求理解,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文化教育的目的。
为此,编者特别向大家推荐这套《少儿大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
这套书收录了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幼学琼林》,还收录了儒家经典《大学》《中庸》《孝经》《论语》及《道德经》,是市面上收录典籍最多的大字版少儿诵读教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是儿童读经的启蒙读本,历代均为蒙学教材,儿童诵读,不仅可以识字,而且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常识。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
《龙文鞭影》主要是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儿童诵读,可以学到大量历史典故。
《幼学琼林》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孩子诵读,可以了解大量文化常识,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大学》《中庸》《孝经》是儒家必读经典。历代读书人都要诵读的经典,是学习圣贤之道的根本经典。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半部《论语》治天下”,读懂《论语》,受益一生。
《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作。虽然仅五千言,但是含义深广,熟读《道德经》,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这套书采用特大字号、横排、注音,符合儿童识字、阅读规律。
《弟子规》上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经常性的朗读,口耳并用的读,
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增加大脑传递信息的渠道。
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道理。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九十多岁上台演讲,
引经据典,准确无误,这是很吓人的功夫。
南老先生说自己能够随口引用经典,
大段的背诵,都是读书读出声音的功夫。
这套《幼儿大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
堪称儿童诵读经典的首选读本!
特大字号,节省孩子的眼力,
并且能够集中注意力。
拼音标注,保证初学者读音准确。
符合幼儿的经典阅读需求。
(其实,像《论语》等重要的经典一直活跃在中考、高考等重要的考试当中,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自2019年部编教材开始推行,《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这些经典的学习贯穿了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
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
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
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
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
继往开来,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方。

幼儿大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

儿童读经、私塾、国学班必备教材 开启孩子的国学智慧之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