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备战】杜 凤 珍
文/杨备战
杜 凤 珍
杜杨村在民国时期,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商界精英,叫杜凤珍。他从做棉花生意起家,由小到大,直做到国际外卖,把中国的棉花推销到日本。据传说,每出口日本的棉花包里都有一个青砖,按理来说,砖重花轻,占份量,属欺诈行为。但日本人就认这个理,没砖不要,有砖偏要,因为砖是杜老板的标记。
因生意做大赚了很多钱,就不断购置家产,在西安、三原、渭南、家乡都有房田。每次回家,就从村外下骄,卸下墨镜,和遇到的乡亲打招呼,问寒问暖,很是亲切,没有丝毫恃财傲物和目中无人。乡亲们很尊敬他,他威信也最高。
杜杨村起先是三疙瘩村,居住分三处。西为杜姓聚居,东为杨姓聚居,中为孙姓聚居,号为三大户,其中以杨、杜人最盛。因地僻盐碱偏多,在村东南、中间、西南有几块大的土壕,常年聚水,芦苇疯长,很是荒凉。
人们文化欠缺,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只知窝里斗。村中出了几个远近驰名的绑匪,每逢谁家嫁女或卖了牛羊,如果没把他们侍候到,一到晚上,定会来打劫,抢钱抢物,严刑逼供,如果不给,甚或连命都要搭上。
记得有一家收了嫁女聘金,晚上遭到逼供,他们抬着主人在火上烤,实在受不了折磨,就把钱全给了,还落了个伤残症。这些歪人的名声很大,周围人提起杜杨村,都有点毛骨悚然。
这都是解放前的事情了。凤珍先生因为走出去,见多识广,认为要改变这种愚昧落后的面貌,必须从兴办学校开始,要使家族和睦,得从修缮祠堂着手。于是他便拆金委托村里有德望的长者去办理。修修停停,其间因村中饥谨救助,历时数年方始告峻。
致富不忘同族人,每年他都为自家人分红,支持发展。他的几个儿子,有在西安发展的,也有在杜杨村落户的。在村里的儿子叫杜振亚,解放初回到村里,翩翩公子,风流倜傥,聪明过人,看到民国将要变天,便不肯从事生产,以变卖家资度日。日卖一椽,月卖一檩,甚或连祖坟里的砖也卖掉了,吃喝不搞,只要有酒。解放后一贫如洗,被定了个贫农,再大的“风雨”来了也平安无事。后来儿子个个能行,他前靠父母后靠儿女,吃吃喝喝,酒肉不断,八十多岁身往道山,落了个福寿全归。
前多年村里掏渠,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字迹历历,如实的记载着他家办学修祠的事迹。如今被立在杜杨村弘毅广场西侧,座西面东,任凭观览。一代先贤往事,至今也启迪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无非是在公心和私心之间的权衡。
家财万贯也是过年烟雲,最多也就一日三餐夜宿一床而已。而能在满足自己自家的基础上多想想公益事业,死掉就不是如鸿毛般的轻微了。
大多平凡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匆匆忙忙,来了、走了也没人记得,就是杜凤珍这样的乡贤,百年以来,人们还在不断地传说……(如不嫌烦索,下面我把碑文整理出来,供大家一览)
【作者简介】杨备战,一九六九年生,中学毕业,生活在农村,从事红白事事业,爱写字画画,创办弘毅书院,把所学知识无私奉献给孩子们。
一、原创作品奖励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阅读量达到1000,奖励10元。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