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子已经玩完,但企业家的底层逻辑不破!
美国总统杰斐逊说: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才能,但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同等的机会。
我们要追求的,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绝对的平等。
绝对的平等,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它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淘汰,奖励的是先天资质平庸、后天也不努力的人。
前言
生活方式的病,要用生活方式去治。
企业也一样,传统企业升级,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态模式。
谈到企业的生态模式,这让笔者想起了这段时间网络上沸沸扬扬的范冰冰案。
范冰冰偷漏税案情公布,罚款8亿,网络上一片异常兴奋的景象。
吃瓜群众的幸福感来源有很多种,而其中一种就是看到别人翻船。
范冰冰翻船了,大家开心;某某跑路了,不相干的群众同样高兴;某某高管落马了,大家同样开心!
只要看到比自己活得好的人翻了船,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开心。
这在历史上,这种吃瓜群众的开心的状态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是人性使然也。
同样,在现代企业里,某某管理者被老板骂了,某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了等等,这些个消息都会让“宅心仁厚”的同志,情不自禁地竖起两根手指,比划一个“耶”。
冰冰翻了船,吃瓜群众们欣喜之余,心理依然不平衡。因为他们实在没想到,冰冰竟然赚了那么多钱!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1、戏子应不应该挣这么多的钱。2、 戏子挣大钱,教授挣小钱,这公不公平。3、国家应不应该管一下。这些问题属于专业领域的问题,笔者不懂,留待专业人士去考虑。
笔者就事论事,就谈一下:1、 范冰冰为什么能挣到那么多钱?2、 你有没有可能成为自己领域的范冰冰?
范冰冰为什么能挣到这么多钱?
先从事实说起。
第一个事实就是:戏子挣大钱,教授赚小钱”,这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在全世界很正常。
今年8月,福布斯公布了2018年全球男女演员收入排行榜。
全球男女演员前十名总收入为7.55亿美元。其中男演员上榜9人,女演员1人。
现年57岁的男演员乔治·克鲁尼以2.39亿美元排名第一;女演员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以0.405亿美元排行第一。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发布的2016-2017年美国大学教授的薪资调查,全职教授(Full Professor)的平均工资为102,402美元。
比较可知:全球戏子TOP10的平均收入,是美国全职教授的737倍。
由此可见,“戏子挣大钱,教授赚小钱”这种极不正常的情况,在全世界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中国的情况是:
根据《福布斯》2017年中国明星收入排行榜,成龙名列榜首,收入3.3亿元人民币。中国10位收入最高的明星,共计收入22亿元人民币。
同年,国内正教授的人均工资,为20万左右。中国戏子TOP10的平均收入,是国内正教授的1100倍。
第二个事实就是演艺行业是残酷竞争行业,出头极为不易,一将功成万骨枯。
笔者原来有一个部下,唱歌唱的极好,每次年会他的独唱都会让公司的女孩们痴迷追捧,他参加了快男的海选,也获得了前三名的名次,大家都以为他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也因为他已经获得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不过,他还是回来了,在公司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工程师。
普通人的误区是:只记贼吃肉,不记贼挨揍。只看到李宇春的风光,没看到她的脚下,有几万人做垫背。娱乐明星这一碗饭实在不是那么好吃的。
现在来说说为什么范冰冰能够赚那么多钱?这对于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非常的重要。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在各个领域中,小部分的人或企业会拿走大部分的报酬。这部分人或企业就是所谓的超级巨星!
为什么大部分的报酬会流入少数巨星的口袋。主要原因有二:消费者偏好和规模经济。
消费者偏好:超一流的人才或者产品总是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其他的即使在量上作出补偿,也不能替代两者在质上的差别。这在能源、科技、体育、娱乐等等行业都是一样的存在。
规模经济:超级巨星之所以能取得高收入,是因为他们服务于高数量的客户群体、低边际成本上运作。企业转型也是同样道理。一旦成为了超级巨星,它就能够获得超级报酬。
范冰冰就是这样的国内一线女星,所以她能够赚到那么多的钱。
问题来了,作为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如何成为所在行业的一线巨星呢?
主要有两种方法:
1、“做大蛋糕”,培养出更多的“小范冰冰”,而不是做“大蛋糕”;
2、市场创新,让有创造的企业成为各自领域的范冰冰。
笔者前期写过一篇文章“2B市场要“做大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2B市场上,一直就只有第一和第二,也就是所谓的“黑猩猩”理论。从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闯过去了,就成了超级巨星,赢家通吃,没闯过去的,就不值一提。
这些年,通过互联网、微商、直销、网络直播和抖音等平台,一大批原本无望的普通民众和微小企业,也一举成名,获得了远远超过传统企业的超级收入。
互联网的风刮的很多的公司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突然有一天,很多企业老板看到了“消费者偏好和规模经济”这两个关键点,以为这就是企业转型的救命稻草。于是不管企业的业务形态是什么,明明是一个2B的产品,却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刻意的去创造去所谓的“消费者偏好和规模经济”的商业模型,希望通过B2C+C2B的逻辑实现B2B的转换。甚至为了这种商业模型,不惜一切的改变自己企业的销售和市场体系,奇葩地期盼着一举获得用户的青睐。
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况且还取不到几个卵!
竹子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朋友,在几次的被炒鱿鱼后。一天,他决定放弃自己的人生。为此,他来到甘肃拉卜楞寺,希望与佛做最后一次交谈。
“活佛,你能给我一个让我不放弃的理由吗?”朋友问。
活佛的回答令朋友大吃一惊:“你看看四周,看到那些山蕨和竹子了吗?很多年前,我播种了山蕨和竹子的种子。山蕨很快就从地面长了出来,茂密的绿叶覆盖了地面。然而,竹子却什么也没有长出来。”
第二年,山蕨长得更加茂密。竹子的种子仍然没有长出任何东西。两年过去了,竹子的种子还是没有发芽。
到了第5年,地面上冒起了一个细小的萌芽。与山蕨对比,它小到微不足道。但是,仅在6个月之后,竹子就长到100英尺高了。它花了5年时间来长根,竹子的根给了它生存所需的一切。
活佛说:“你这段时间所做的挣扎,实际上就是你长根的时候。不要拿自己与别人对比。现在,你的时机到来了。你会上升得很高!”
朋友回到北京后,带回来了这个故事。
如果将变化万千的市场比作一棵大树,我们平常看到的超级巨星的繁茂枝叶,只不过是表面现象。
而这些成功的企业的底层逻辑,就像竹子的根一样,深扎泥土之中,盘绕在竹子的底部。就是这些个原始的逻辑与规律,代表着他们发生的根本缘由。
很多的大师都说要研究失败的企业,据说失败都有共同的逻辑,而成功的逻辑都不一样,都不能复制!
我却不以为然!
我认为成功一定有其可遵循的地方!
在今天的变幻莫测的世界,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各个企业成功的原因都不相同,其实,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和成功企业,都有着高度重合的底层逻辑。
他们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的……,这些成功的企业就像竹子一样,有着深埋在根部的缘由。
老调子已经玩完,但企业家的底层逻辑不破!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穷》一文中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套用马克思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演为:“互联网产生的是以知本企业家为首的社会!”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层级制的组织架构,社会变得更加的去中心化了,尤其是AI、区块链的加盟,使得这种趋势越来越加剧!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却变得越来越紧密,他们的合作和交流已经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是以另一种兴趣、爱好、特长、职业等等开始重新的组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在以另一种心态重新的“中心化”,而这种“去中心化”带来的新的“中心化”是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组织形态的。过去的老调调已经唱完了,也玩完了。新的世界正在形成,旧的组织正在消亡,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
我认识一家公司,他们只有4位正式的员工,但却提供着覆盖全国的运维服务和人力外包,包括备品备件,其他的员工都是在新的中心化的形态下,服务于这家公司。
在IT行业遭遇寒冬的今天,到处可以看到某某公司有裁员了,某某跳楼了的惊心触目的消息。裁员对于公司来说属于正常行为,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员工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一切美好的计划和安排都会被无情的打碎!
都说90后的跳槽平均时间为9个月,但这是真实的吗?其中不乏大量的互联网、资本市场带来被离职的原因。他们也不愿意啊!一旦离职,在短期内又找不到新的岗位的话,他们的社保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被离职带来的业务中断、客户中断等隐形的成本就更高了。他们迫切需要这样一个新的中心来帮助他们延续业务、社保、工作经历等重要的人生标志。
笔者担任咨询的伙伴中,就存在这样的公司,他们帮助这些被失业、失业、创业的年轻人和40不惑之年遭遇不可预测的被离职的人员,渡过人生的难关,延续人生的这些标志,帮助他们重新发展,提供他们更多的机会。
在这里为避免有广告嫌疑,不提这些公司的名字,有希望了解的读者可以联系笔者或者销盟秘书处。
言归正传,那么企业成功的底层逻辑到底在那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呢?
成功的底层逻辑
一、概率取胜
围棋,虽然很简单,但黑白分明的棋盘之上,上演的却是一场暗流涌动,讲究策略的博弈游戏。
李昌镐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不追求妙手”。每一手棋,他只求51%的胜率。李昌镐说,只需在一百五十手后稳定发挥,就能凭借足够多的迭代,稳超胜券。
所以,哪还有什么惊心动魄、一招定乾坤的伟大比赛?围棋就是算法的比拼,分明是在用概率取胜。
不久前,被誉为不可被机器战胜的围棋,被横空出世的阿尔法狗(AlphaGo)打破了神话。
而AlphaGo的设计者们却都不是围棋高手,他们懂得是算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次居然是青出于“红”,一群外行打败了内行,从天而降的对手,居然是一个圈外的机器!
自登场到退役的25个月里,这款程序每天都在进步,而且进步神速,连连斩落当代的中日韩顶尖棋手,一举封神。他靠的是什么?其实,AlphaGo在博弈时,是通过计算定式变化,演算往后的百余步。根据最终形成的树状推演图,便可得出每一手的取胜的概率。
对,就是概率取胜!就是在玩算法,只不过“模拟预演”的次数比人类要多,速度比人类要快多了,当然结果就更精准罢了。
从这一点上看,他不比李昌镐等中日韩选手高明!
皇天在上,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所有的所谓新鲜事都是我们的无知的反映而已!
在这个概率取胜的世界里,谁还在靠运气?谁还在靠灰色的存在?
企业要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迭代中,尽力的寻找取胜的51%的概率!
股神巴菲特说过: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所以,现代企业需要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找准正确的方向,并不断重复、不断迭代。哪怕每次只是比别人好1%,也能从漫长的细微变化中,成就极致。
有个公式大家可能都知道:每天多进步1%,一年后的进步是37.78倍,而每天少进步1%,一年后的结果是0.025倍。这就是概率取胜的结果!
二、敏锐洞察
成功企业领导者必须拥有洞察力,就如同昆虫的触角,对生机与危机,有着天生的感应能力。
这种洞察力是在深埋在竹子根部的超强的根须经历时间后养成的,正是这些独到而敏锐的眼光,拉开了他领导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距离。
现实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那样的企业,产品不错,却累失先机,最后让企业日薄西山。其实这就是领导者缺乏洞察力,过于自傲的结果。
海底捞,自手工作坊起家,而后发展成餐饮行业来自服务行业的标杆,甚至投身于其他的领域。几轮转变的幕后推手,正是独具慧眼的董事长张勇。
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这般洞察力,不懂得探索正确的盈利途径,只会沦为市场的牺牲品。不懂得分析市场需求和客户痛点,只会错失高速成长的机会。
真正的高手除了“厮杀”,还会观察。
成功,从来不依赖于冲动的心血来潮。
三、专注投入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成功不是凭空幻化的景象,每个人都是莽莽大地之上,天生的斗士。
之所以会有伟大和渺小的区别,是因为比起浅尝即止的虚度,有人更乐意去静下心,慢慢“熬”。
过度的分散精力还奢谈什么成功,就是在对成功耍流氓!
四、自我反省
互联网时代有句名言是:站在风口,等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上天!
此话确实不假,台风来了,很多猪都飞上了天!
但当年起家发家的企业中,还留存了多少个?跑路了几个?又有哪些具备了“百年基业”的资质?为什么拥有类似条件基础的企业,会在时代的推动下,通往不同结局?
偶尔的幸运,是因为台风。但持续的成功飞翔,却要不断反省才能达成的。
如果说企业家,是降低企业成长风险的关键。那反省,正是在考验企业家突破瓶颈和减缓衰退的能力。
企业的成功路上有两大陷阱:“战略冒进陷阱”和“战略保守陷阱”。
自知之明,是为了避免冒进;
危机意识,是为了打破保守。
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一文,正是他的反省精神的表现。
结束语
市场经济,企业颠覆只在顷刻。
见惯了太多人不愿优化脱离时代轨道的底层逻辑,他们的消逝,连企业底层的员工都能看见和预感得到。
没有清晰坚定的底层逻辑作为保障,怎会有累累硕果的成功?
🔥🔥🔥注意啦,现在.......
IT圈最有料的“ICT销售和大客户联盟”(微信ID:ICT-Lea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