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盆景改作水旱盆景的尝试——《俯览天涯》的创作
树木盆景改作水旱盆景的尝试——《俯览天涯》的创作
图文:侯明刚 编辑:愚庐
作者简介:
侯明刚,71年生,湖北枣阳市人。现居海南海口,海南三鑫源休闲产业有限公司园艺盆景部主任。2008~2009年师从刘传刚先生在盆景艺术中心基地学习。后又通过培训及其它形式向张志刚、严龙金、林学钊等老师学习。曾荣获2017中国第三届盆景制作比赛金奖,本篇博兰作品《俯览天涯》获2020年第十届全国盆景展金奖。
树木盆景是以树木为主体,在盆中浓缩表现大自然中古树的形态,从视觉角度来说为近景,所以对每一枝每一节纤毫必现。
水旱盆景虽以树木为主体,衬以山石,表现的却是一种水陆兼有的浓缩自然景观,从视觉角度来说呈现的是中远景。这样就和树木盆景相比观赏的焦点远近有了不同,弱化了近景树木一枝一节而追求整体景致的统一和谐,营造一种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使景深得到延伸,通过由近至远而产生联想,达到一种意境的表达。
水旱盆景既然表现的是中远景观,就必需要求近大远小树木的比例关系要谐和,虽说主体树木允许有适度的夸张,但不能过于对比悬殊突兀而失真,那样表现的意境就无从说起了。
现就一棵成熟的博兰树木盆景进行改作水旱盆景,尝试找出内在联系与不同,学习总结以求突破。
主树博兰嶙峋苍古枝繁叶茂,极具动感的飘枝向右逸出,有了方向感,配了一棵远树,形态与主树态势统一。(主树背面图,配树待定。)
2008年拍摄于海口美兰刘传刚老师原基地,主树仅具骨架,尚不丰满。
来一场纸上谈兵的预演制作,参照画理进行绘图设计。想通过极少用石的简单明了和盆长显示出一种洁净与辽阔,作出些与众不同的个性的盆景来。
暂时题名《琼崖春早》,琼崖(北琼南崖)是海南的别称,试想初萌绿绿的嫩芽春机盎然,自己先醉了。
主树摘叶后,相当丰满成熟,依然担心树太高太大,处理轻重均衡上有些难度。
锯剪掉带叶修剪遗留的偷生枝,让过渡更自然。
减轻左侧枝组份量,使重心右移更具动势。
初次整形后主树。
初次整形后配树。
恰逢四年一届盆界“奥林匹克"第十届全国盆景展在沭阳举行,为了达到参展要求,水旱盆景盆长不能超过150厘米,所以临时用人造石板切割打磨制做一片异形盆,规格长x宽=148x85厘米。按上面设计图最佳效果,盆长应该是180厘米。实际缩小30多厘米长度,心中也有些忐忑,只有随机应变,见机取势了。
石材为海母石。海南的树,海南的石,因地制宜更能表现地方的味道,这样才能和《琼崖春早》有所联系。加上海母石在养护一段时间后会生长青苔,使石头不再冰冷而有生机,更能与陆地的青苔和谐统一,达到最佳欣赏效果。
脱盆,并对根系进行清理。放上主树,视觉上如预料中一样,主树过于高大厚重,显得头重脚轻极不均衡。
根部堆土造岛的广袤与厚重稍微减轻了头重脚轻的失衡,但还没达到最佳要求。所配主石的大小及份量犹为重要,它是石之统帅,引领群石营造轻重相衡的氛围。上面手绘设计图上用石的简洁在实际运用中不能达到与树势均衡的作用,只有临时调整了方案,加大加重用石量。
配树后点上右方“秤铊"小岛,这时悬着的心才些许放下,效果差不到哪里了,不会太出格。
个人认为,做水旱盆景要注意三条线:
一条线是石头与石盆(也可说石头露出水面部分)交接处的连线。
二条线是石头与土壤(也可说青苔)交接处连线。
第三条线是石头与石头之间连接处的连线。
这三条线都要做到曲折有致、高低有别、进出有序、虚实相生,这样才能让水岸富有变化。
请老师给予点评与指导,老师说大型树木盆景改做水旱盆景,最难把控的是主体树木过高过大和中远景的山石容易造成比例失调,在这方面各种关系处理的较好。想做一个真正的好作品目前还远远不够,比如飘枝还不够丰满成熟,远景小树不够苍老,小岛上应有几株够年功小树与主次树相呼相应则更有情趣。
只有通过时间来沉淀了。
整体从视觉上盆长和树高对比,主树还是显得有点偏高,所以题名改为《俯览天涯》,直接点出为什么高?突出强调“俯",且主树及远树都有“俯”的姿态。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一直在不停地调整与改变自己固有思想,只求更好。这个过程也使自己得到了些提高。
以上是自己不成熟的制作过程与心得,恳望师友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