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太极大师”狗不吞儿”
简介:张氏太极是由河北省邢台市郭村太极大师张正学根据在皇宫学艺十数年经验体会,综合众家之长而研制出的一式太极拳路。
创始人张正学(1841年--1920年),原名张贞学,字老端,江湖人称“狗不吞”。河北邢台市郭村人(原籍苏村)。因家境贫寒,父母早亡,少时就在苏村习练武艺。十三岁便随近门族人到北京谋生。托人介绍,找了一份往皇宫送煤球的差事。
当时皇宫内不断发生盗窃案件,皇宫责令宛平县破案,几次破案不成。有一天,张正学在大街上遇见宛平县衙捕头,一脸无奈,垂头丧气的样子,一见张正学就谈起此事。张对捕头说:“我给你们帮忙试试吧。”捕头心中一喜,就说“好!这次你把守南门。”飞贼在街上现身后,众捕快一涌而上,将其团团围住,经过一场激烈搏斗,仍擒拿不住。此时,飞贼施展轻功,乘虚跳出圈外,一溜烟向南门方向逃去。
在南门守候的张正学见飞贼将近,弯腰下蹲,一个扫堂腿将其绊倒,随即一个饿虎扑食,上前将其按住,众捕快赶紧绑上送缴宛平县衙。审问时,飞贼不服劲儿地说:“我是被一个少年顽童擒住的,你们衙役有啥能耐?”县太爷向皇宫禀报此事,皇宫大太监刘老公公(俗名刘进宝)说:“此人可以传来一见。”刘老公公见张正学眉清目秀,英俊潇洒,心中特别喜爱,几番询问后,有意收其为徒,并用计考验。经六太监董老公公说合,拜刘老公公为师,后又收为义子。从此专心学艺。
杨如禅进宫后,张正学又拜其为师,同杨的两个儿子杨伯侯、杨建侯一块学文习武,武艺日渐精进。一次礼王府后院失火,杨伯侯正好在此教拳,见状杨随手抄起一根大杆跑向火场,因火势凶猛,众人无法近前。杨大喝一声“闪开!”举起大杆向火场冲去,几下就把着火的柴草和不着火的柴草分开了。众人上前去七手八脚把火扑灭。此时,张正学找杨伯侯有事,来到二门,见无人把守,就走进去,一只脚刚迈进门,突然跑出几只恶犬,向他扑来。他纵身一跳,抬脚用起打狗式,把狗踢翻在地。
刚一落地,又有二狗扑向胸前,张开大口,向他的面部和脖颈咬去。张双手顺势各抓住两只狗的一条前腿,左右一抡,砸向相继扑来的恶狗,同时又将另外两只狗踢出一丈多远。狗痛得汪汪乱叫,在地上打滚儿,再也不敢上前扑咬。这时守卫出来一看,众狗狼狈地瘫在地上,身体颤抖,不能动弹。守卫将此事告知礼亲王,礼亲王敬佩杨张二人,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说“真是'神杆’杨伯侯,妙手'狗不吞儿’啊!”从此“神杆”杨伯侯,妙手“狗不吞儿”的威名誉满京城。
张正学苏村老家有一近门族爷叫张祭堂,身体有病,为治病娶妻胡氏冲喜。夫死后,胡氏始终未嫁,为其守节,行为感人。张正学回乡探亲得知此事,回京后报知义父刘老公公。刘老公公甚为感动,就向皇上讨回圣旨一道,为胡氏立贞节牌坊一座。时年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牌坊横批为“管彤贞操”,上联“心坚铁石道途感泣”,下联“节立冰霜闺阁扬休”。
张正学在皇宫艺满后,此时刘老公公年事已高,昔日威风日减,为张以后生计,有时也教其到宫外做点生意或者卖菜谋生。一天,大宛国使向皇上朝贡完备,到大街上游玩,不小心将其菜担踢翻,本来道一声歉就没事,没想到大宛国使口出秽言,还大打出手。并指使其随从将张正学、杨伯侯用鞭子好一顿抽打。张杨二人见是朝贡使者,也不敢还手,狼狈逃回宫去。跟刘老公公一说,刘老公公反问一句:“你二人没长手?”二人听后,茅塞顿开,心中有了仗势。大宛国使朝贡完罢回国时,一行百余人耀武扬威的地行进在大街上,。突然,随从来报,“前面有二人挡住去路。”国使一看又是此二人,喝道“给我打!”只见众随从举鞭便抽,谁料此时二人并不躲闪,飞起双脚,一会儿玉女穿梭,一会儿野马分鬃,拳脚并用,一阵功夫,将其打倒一片。
此时,队伍中站出一人,喝退众人,要和张正学单独较量。张抬眼一看,原来正是大宛国使,此人膀大腰圆,满脸胡须,一身横肉,足有二百多斤,样子十分凶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大使也不答话,一个饿虎扑食,向张正学扑来。只见张轻舒猿臂,双腿下蹲,左手向上一挡,右手一个黑虎掏心,用足五分力气直掏其心窝。大使趔趄后退几步,险些跌倒,气得哇哇乱叫,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欲叼张手腕,张见状即将左手缩回,左手一扬下按,封住其双手,右手从下一个冲天炮,直抵大使下颚打去。大使见势不妙,头向一则一歪,躲过此锤。说时迟,那时快,张随即后退一步,猛地向前一跳,双手一个白猿献果,二指直向其双目抠去。大使见状,紧闭双目,急忙后撤。
然,为时晚矣,只见大使满脸被抓破,血流不止。众使臣见主人被打,一涌而上,将二人团团围住,一阵厮杀,二人见势不妙,趁势逃走。二人逃走后,大宛国使上奏朝廷,要求严惩凶手。经调查,是张杨二人所为,也就未有细究。张看到自己在宫内再待下去不是好事,便向刘老公公提出要回家乡,父子二人依依惜别。离皇宫时,刘老公公赠送张正学折铁宝刀(重约七两半)、天师佛、铁扇散、刀枪药方等宝物做以纪念。杨伯侯到江南传授杨氏太极,张回苏村。
回苏村后,去看望家族长辈和乡邻,大家一时高兴,说正学在京学武有长进,玩玩让大家看看开开眼,张正学说“好!让大家见笑了。我就在这方桌底下,下式玩了几圈,八卦如飞,从此有了桌下跑八卦之说。
一回家,张见老房破旧,不能居住,就到郭村(即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故里)其舅父家安身,继承家业,不改姓。
定居郭村以后,根据多年从艺经验和切身体会,集 各派精华,研制自创张氏太极。开始收徒传艺。
张氏太极主要有盘身架、五行步推手妙招;散打有打狗式、八反锤;桌下跑八卦;墙上挂画等招式,共计101式。
张正学一生传授八名弟子,各传一绝招:大徒弟李马村崔家人传其布袋拳;二徒弟霍楼村李老超传其择身舵;三徒弟羊村程四传其老和尚抖袖;四徒弟苏村李蜗毛传其滚手。其余四名无记载,不知其名。
有一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内丘县东青山庙会。张正学在会上遇见拳友西庞村郑老懿,老朋友见面分外高兴,郑说:“中午去家吃饭。”张也不推辞说声:“好!”中午时分,张正学正在茶棚面里而坐喝茶,郑的六徒弟小六请他吃饭,想看看张的功夫如何。从其背后来了个猛虎扑食,正学听到风声,头也没回,来了个老和尚抖袖,将小六开出一丈有余,回头看时原来是小六,说:“马上把口中血吐掉,免得伤性命。”
听罢,小六红着脸把口中血吐出。随口又说:“哪有你这样请人的。”二人边说边走,来到西屋坐下。郑的五个徒弟人称五虎,五人趁献茶之机,想试其武功。五人同时向张心窝打去,正学躲闪不及,就地纵起 贴在墙上,躲过五捶,落地后来了个玉女穿梭,把五人打倒在地。这时郑老懿进了门,指着徒弟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的?”张正学拉郑老懿的手说:“你的徒弟真厉害,差一点要了我的命。走,咱去房后看看。”到房后一看,外墙石头凸出,像个人形,而内墙什么也看不出开来。这就是墙上挂画的来由。·
张正学46岁得子,心中十分高兴,取名张炳恒。从儿时起,将全身武艺悉数传其身。炳恒幼时聪慧,读书写字成绩极佳。练习拳术酷似其父,伸手打人神猛,常使人猝不及防。
二代传人张炳恒(1887--1960),字玉身。青年时期在山西太原、平遥、阳泉一带收徒传艺。回乡后传苏村张分来、张廷林;徐村李登赢(又名二生)。交北良舍曹珂为拳友。张炳恒晚年时家境困难,由徒弟张廷林照顾其生活,并养老送终。其时张炳恒念廷林精心照料其晚年生活,将陈氏、杨氏、张氏拳谱和家传宝物一并送于廷林,并嘱咐他一定将张氏太极传下去。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在1966年全部丢失,只能凭记忆传艺。
三代传人张廷林遵照师父嘱托,精心传艺。传授多名弟子,知名的是苏村张景昶、张玉洋、刘小金等。
四代传人张景昶(现年83岁)、张玉洋(现年76岁)、刘小金(现年73岁)。张景昶 传张炳生、张小军等多人;张玉洋传时村刘清福、梅花寨李小朝、安阳木工刘三及苏村多人;并交拳友八方张春芳、李海生、东良舍刘尚义、本村刘祥明等数人;刘小金传皇寺王虎旦等人。
2017年提出武林上春晚,做为张氏太极第四代传人一一张玉洋非常感动,不愿将前辈流传下来的宝贝丢失,今将张氏太极拳谱整理好并公布于世,使其发扬光大。与其他门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欢迎各位武林同道前来交流切磋,爱好者前来学艺,将倾心施教。张玉洋联系电话:15226815482
作者简介:霍文信,男,生于1946年, 邢台县时村人,中共党员。华夏霍氏文化研究联谊会副会长,中华霍氏大典副主编,邢台市邢襄霍氏文化研究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65年参加高考被天津师大录取,因家庭经济问题未能就读。随后进入了教育界,历任皇寺中心学区教导主任至皇寺总学区总校长职务,于2006年退休。工作期间,先后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并得到记功奖励,两次出席邢台地市教育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1986年被评为邢台市优秀园丁。2006年在家侍奉老母亲的同时历时五年自费编修《时村霍氏族谱》一书。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