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顾头疼杀死华佗,有没有后悔?《魏书》揭露真相

华佗的名声家喻户晓,一个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的神医形象呼之欲出。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少了些神性更具有人性,华佗年轻之时并未从医,同为乡里颇有名气读书人,但因科举未出只能依靠察举制才能进入仕途。奇怪的是华佗名声传遍,应当有人举荐,但其一直没有入仕,有人说是淡泊名利,但史书所载却又让人生疑。

华佗年轻时思虑再三最终才选择了从医,不过古代的职业有等级贵贱之分是众所周知的,士农工商的等级严重影响着古人的价值观。常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寒窗苦读的人在古代备受尊崇,而古人也大多以此为荣。相比之下,其余职业就相形见绌了。而医生和商人更是今非昔比,在古代地位并不尊崇,还时常受人轻贱。

今天的我们或许会认为即便古代有职业成见,但其登峰造极的医术也应当能够弥补世俗的不足。而且他也确实因此声名鹊起。就连忙着争天下的曹操也慕名而聘请他做自己的私人医生。但是华佗本人心中的等级从未消失,《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记载了华佗对自己从医的态度“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说白了就是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原因正是因为世俗价值观的禁锢。

据说其被曹操礼聘后想要借此弃医从官,毕竟当官才是光宗耀祖的共识,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莫不如是。而这对曹操来说显然小菜一碟,但如果堂而皇之的索取显然丢了读书人的气节,于是华佗有意无意地利用职务之便,我们都知道曹操历来被头疼折磨,而华佗有效的使其得到了缓解但却一直无法根治。据说华佗曾经向曹操求官被拒,为了能长期在曹操身边,只要头疼没治好,那就离不开他。后来华佗以很久没回家为由请假回家。曹操头疼又患,华佗却借口为妻治病没去,这有点像“养寇自重”。

曹操得知后表示理解,但头疼难忍屡招不来激起了曹操多疑的天性。随即派人调查,并叮嘱下属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就给些赏赐让其安心休假。结果发现其妻未病,便以律将其逮捕。曹操代其以礼却被其如此轻慢,于是便以汉律将其处死,虽有荀彧以其医术悬壶济世当普及万民为由求情于曹操,终究抵不住曹操的政治考量。

按理说曹操掌握生杀大权,对于唯一一个能够医治其头疼的医生应当自重,然而华佗没想到的是作为枭雄,其眼中看重的往往是政治的斗争性。然而华佗终究凡人看不到其中厉害,与虎谋皮而对象还是曹操。曹操后来说“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即可看出其中的其根深蒂固的阴谋性,身处人人觊觎的权力中心,自然不会相信任何人。华佗身死是天下百姓的不幸,同时也是曹操的不幸。虽然当时曹操杀之后快,但《魏书·华佗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说的是后来曹聪病危,曹操想起了医术精湛的华佗,然而大错已铸,神医不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聪病死,当真是天道往复。

读史是为了明个人之德失,今天依旧有许多以“养寇自重”的思想来稳固自己的利益的人。他们将本可一次做好的事情循序渐进,其目的显而易见却有恃无恐。让人想起那个冰箱中反复取肉后手留油水的故事。他们自然不能与华佗相提并论,但后汉书留下“为人性恶”四字短评多少也能概括其结局中的几分必然性。但华佗本来凡人自然少不了七情六欲,这丝毫不影响其以登峰造极的医术和悬壶济世的仁心造福百姓,造福百姓的人百姓万世敬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