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最怪诗人,一生只写2首诗,1首无人问津,1首压倒盛唐
说起唐朝,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唐诗。大唐盛世,也是我国古代诗歌文化最为繁荣的时候。李白、杜甫等一大批诗人喷涌而出,用诗句书写出了那个我们看不到的盛唐。而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唐诗三百首》更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整个唐朝流传下来的古诗可不止三百首。据《全唐诗》记载收录,目前发现的唐诗一共有48900多首,而这近50000首唐诗,出自2200位诗人之手。
光是诗仙李白,就有1010首诗流传至今。而诗圣杜甫则更夸张,写了3000多首诗,流传下来了1400多首。两位都算得上是高产诗人。
量大想不出名都难,毕竟这么多首诗,总有一款对得上人们的口味,李杜被捧为诗仙诗圣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唐朝还有这样一位传奇诗人,他这辈子只写了两首诗,却力压2000多位同行,其中一首更是成为50000首唐诗的代表作,连李白和杜甫最出名的诗作在其面前都黯然失色。
他是谁?又写了一首什么诗呢?
这个人就是张若虚,他和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称为“吴中四士”,是江浙诗人的杰出代表。既然说出了他的名字,想必很多读者也知道了这首名诗就是《春江花夜月》。
这首诗造诣有多高呢?近代著名文学奖和诗人闻一多先生这样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更被誉为“孤篇压倒全唐”,可见地位之崇高。
其实,这首诗刚创作出来时名气并不算大。在唐朝时期,推崇这首诗的也只有李白一个人。由于该诗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成功运用了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
三驾马车齐驱,让这诗韵律感十足。于是到了宋代,郭茂倩把《春江花月夜》编进了乐府诗集,还给其谱了曲,大力推扬这首诗。于是,成就了今天如此崇高的地位和知名度。
而这首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既没有家国兴亡的感怀,也没有诗人个人的情绪拓深。而只是平铺直叙地描绘“春江花夜月”的夜景,但其中包含了难得的哲学思考。这个是整个唐诗里非常罕见的。
究竟是那一句充满了哲学思考呢?就是这三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三句的高明之处在于,对于时间和事物的流逝变幻,他并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要么悲伤、要么消极、要么孤寂。所谓“自古文人多悲秋”也不外乎这个道理。
但从张若虚的诗句里,不难看出他是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哲学思考来看待这件事的,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达了一种对宇宙和人生,整体和个体之间的哲学探索。这种思想显然是超越时代的。所以,张若虚名气才会如此之高。
而他另一首《代答闺梦还》显得就很一般了,这首五言长律诗写的是边塞女人的闺怨之情,虽然流传了下来,知名度却远不如《春江花夜月》。也难怪《春江花夜月》会进入现代课本,《代答闺梦还》却鲜有人知。
张若虚的故事告诉我们,数量和质量比起来,质量明显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放到现在也是一样,各位读者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