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千岁“傻”字休出口?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劝千岁“傻”字休出口
邓元昌
《甘露寺》自马连良演出后便成为马派代表作,其它流派几乎放弃了。尤其是“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一段唱脍炙人口,当年成为流行歌曲,马派俏丽的唱腔耳目一新之感,受到欢迎。但头一句他把“杀”字唱作“傻”,听起来很别扭也挺可笑。有人说这是“湖广音”“中州韵”,第一声(阴平)要读延缓三声“上声”。好像倒是有这么一说,以据说是颇讲究音韵学的余叔岩唱《捉放曹》为例(因为这出戏里杀字很多),比如《行路》中《二六》“出庄来杀老丈是何根芽”、念白“似你这样疑心杀人……”,《宿店》中《慢板》“杀猪沽酒款待于他”等,基中的杀字都读作第三声“傻”。但是,在其它带杀字的唱句里,如:“为什么起疑心杀他的全家”、“一家人被你杀也就该罢”、“拔宝剑把他的满门杀”、发上的杀字都读作第一声而不读“傻”。其实张建国自己唱《劝千岁》中“你杀刘备不要紧”杀字不是也读第三声不可。为什么在这段唱开口第一句“杀字休出口”这么重要的杀字上非要唱“傻”字不可呢?如果中为了标新立异与马派不同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本人不晓音韵学,也曾听不少专家讲解,仍不明白。问过许多老资格戏友,也说不清楚。仅在此提出,以请方家指教。
——2006年第6期《百戏斋》
谈“杀”字的读音
刘新阳
近读邓元昌先生《劝千岁“傻”字休出口》的文章,谈到了奚派《甘露寺》中“杀”字唱作“傻”音的特色处理。对此略陈拙见,并以求教诸位方家。
要想弄清“杀”—“傻”的变音问题,首先要弄清入声和入声字。入声对于今天还写近体诗以及生活在江浙、福建、两广等南方地区的朋友,想来是不会陌生的,它是古代汉语的四声之一,同时也是今天部分地区的方言音调之一,而“杀”字就是这样一个入声里的入声字。其根据就是在通行的《诗韵举要》中第五部分《入声》的[八黠]里收录了这个字。与此同时,在张伯驹先生的《乱弹音韵辑要》,卷二《五声辑要》的“发花韵”的入声字汇中也可以找到这个“杀”字(见《戏剧丛刊》第340页,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93年8月版)。
如此看来,确定“杀”字是个入声字已经没有问题了,其次是如何解释由“杀”音变“傻”的问题。虽然“杀”是入声字,但在今天所推广的普通话以及北方方言中,却没有入声和入声字的位置及读音,正因于此,在实际的京剧音韵中也产生了若干种处理和解决这类入声字的不同原则和方法。其中有一种就是《中原音韵》中提出过的“北曲无入声”,既然北曲中没有入声,那么过去的那些入声字又该派入到何种音调之中呢?吴梅在《顾曲麈谈》中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即把所有的入声字按辙韵分别归入阳平、上声和去声这三个音调中,这也是刘曾复先生辑录的《四声三级韵歌》(见《余叔岩研究》第24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版)中“不念入声字,入归阳上去”的理论依据。此处仍以“杀”字为例,在吴梅先生《顾曲麈谈》“论音韵”的《曲韵》中,“杀”字与“煞”、“霎”一起被归划到“第十五部家麻”的“(入声作上声)”的字汇中(见岳麓书社1998年8月出版的《宋元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顾曲麈谈》第224—225页),这也就是说,作为北方没有入声的“杀”字读音被归到了上声中,如此看来,“杀”字读作“傻”音也就有其理论依据了。
此外,又如言菊朋先生在其唱片《捉放行路》的〖西皮二六〗中,也把“为什么起疑心杀他的全家”、“一家人被你杀也就该罢”和“出庄来杀老丈是何根芽”三句中分别遇到的“杀”字统一唱作“傻”音,其原因与上面所说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至于奚派《甘露寺》“劝千岁”一段后边的“你杀刘备……”一句又把“杀”唱作今天的阴平音也不为怪,因为同一个字在一段唱腔中反复出现,如果统一用一个声调或工尺来唱未免单一重复,仅以余叔岩先生《捉放行路》的〖西皮二六〗为例,他就有区别地把唱段中前两个“杀”唱作阴平,而把末一个“杀”唱作上声。换言之“杀”字唱阴平可以,唱作上声也不错。毕竟皮黄音韵长期以来,由于口传心授和师承、理解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其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均无法与绝对规范、统一的“平水韵”相比,因此也才有了各不相同的京剧流派和异彩纷呈的流派剧目。不知邓先生与《百戏斋》的广大读者以为如何?
——2006年第11期《百戏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