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

太阴病证是三阴病中较轻的证型,寒湿之邪侵袭人里,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正气已有不足,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利,腹痛,呕吐,脉弱。可由三阳病发展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太阴病。

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可呈水样,也可见白色粘液,腹胀腹痛呈间歇性,喜温喜按,纳差,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寒湿侵袭,脾胃虚弱为特征。

寒湿之邪侵袭,脾胃之气虚弱,健运失职,肠道传化失司,则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呈水样或见白色粘液,说明本证之下利为虚寒性下利;寒湿中阻,脾胃虚弱,气机阻滞坝IJ腹胀腹痛呈间歇性,且喜温喜按;

寒湿中阻,健运失职则纳差;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

舌淡苔白腻,脉弱为虚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热性下利证鉴别,两者均有下利、腹痛等临床表现,但热性下利,以泻下物秽臭难闻为特征,可伴有黄色粘冻或脓血,还可见口渴,舌红,苔黄腻等热象。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虚寒证,抓住虚寒性下利的特征。

太阴病若正气进一步虚衰,可向少阴病发展。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一)临证谈四君子汤

    我们来看李东垣是如何用四君子汤的.李东垣的<脾胃论>说:予平昔调理脾胃虚弱,于此五药中加减,如五脏证中互显一.二证,各对证加药无不验.(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 李东 ...

  • 十人九胃病,脾胃病“最怕”8大中成药,医...

    [1]脾胃虚弱--人参健脾丸 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引起 的饮食不化.胃中嘈杂. 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除了治疗脾胃虚弱等病症之外,也用于治疗一些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导致的心悸 ...

  • 湿胜濡泻

    ​湿胜则濡泻: 寒则腠理闭 气湿不行 水下留于膀胱 则为溺与气 正湿虽为 重浊有形之邪 然其 形无定体 积而为水,聚而成饮 凝则为痰,化生百病 四肢百骸,脏腑经络 上下内外,无处不到 加之又常与 风. ...

  • 伤寒论:太阴病解

    至道汇推荐搜索 胃痛 按热病论云.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嗌干.此热伤太阴之标.自阳部注经之症.非太阴本病也.仲景立本病为提纲.因太阴主内.故不及中风四肢烦疼之表.又为阴中至阴.故不及热病嗌干之 ...

  • 【《伤寒论》太阴病解】4

    按热病论云.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嗌干.此热伤太阴之标.自阳部注经之症.非太阴本病也.仲景立本病为提纲.因太阴主内.故不及中风四肢烦疼之表.又为阴中至阴.故不及热病嗌干之症.太阴为开.又阴道虚 ...

  • 实话伤寒:太阴病

    日期:2021年01月11日 感悟:古老医学进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唯一理由就是治病有效,若非如此,那就是欺骗. <伤寒论>太阴病篇幅最短,条文八条,方三首,是<伤寒论>六经病中条文 ...

  • 太阴病

    <伤寒论>在中医中的地位就好比是<圣经>之于耶稣,<金刚经>于释宗,"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基层医生要想学好中医,开展中医治疗,肯 ...

  • 中医入门(44)太阴系统与太阴病的治疗

    自2021年开始,国家从小学增设中医教育课,旨在全民普及中医药教育,为普及中医药文化,从即日开始用现代通俗语言深入浅出与大家共同学习中医药知识,使2021年前走出校园的喜欢中医药的同学补上这一课,希望 ...

  • 中医入门(43)太阴系统与太阴病的诱因

    自2021年开始,国家从小学增设中医教育课,旨在全民普及中医药教育,为普及中医药文化,从即日开始用现代通俗语言深入浅出与大家共同学习中医药知识,使2021年前走出校园的喜欢中医药的同学补上这一课,希望 ...

  • 从 3 则医案看太阴病的辨病思路 – 经方派

    医案1 张某,男,36岁,工人. 1963年7月11日,时当夏季,天气炎热,恣食生冷,袒胸纳凉,半夜腹胀,腹中痛,遂起如厕,未及天明,已下三行,初为溏粪,继则如注.上午来诊,已泻七八次.询得腹中冷痛, ...

  • 学习经方的体会——如何判定太阴病?太阴病的治则是什么?

    原创 王宪武 杏林隆源 昨天 单位:王宪武中医经方工作室 近些年来在经方家冯世纶先生身边跟诊,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进行了重新学习,再一次对胡(希恕)--冯(世纶)学术体系 ...

  • 读方与用方(92)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这几乎是历代伤寒学者的共识,是不可能有疑问的. 但,理中丸方出自<伤寒论>中的霍乱病篇,太阴病篇并没有提到理中丸 ...

  • 太阴病辨虚实

    太阴者,脾脏也,土也,太阳者天也,太阴经气连表,需要太阳的温度来温燥,只有得到太阳的温度,脾才能生,一旦太阴失去本能之气,那必然要病,有人说太阴无有表证,错也,太阴病兼表证,医误下,脾下痛,时疼时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