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秋季,不同时段养生重点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秋季,不同时段养生重点
熬过了酷热三伏,终于迎来秋高气爽;湛蓝高远的天空,略带凉意的微风,你是否已经感受到,秋的脚步在靠近?
秋天向来被称为“多事之秋”,人会有秋燥、秋乏、秋愁等表现。,另外秋天不同阶段对养生的要求不同:养生也要顺应天时!
秋天应该如何养生?
秋季养生分3段。秋风送爽,暑往寒来,入秋后气温逐渐下降,皮肤纹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在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养生也要顺应天时。
1、初秋:防暑保脾胃!
时间: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御暑热。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此时养生重在解暑降温、预防中暑。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处事不躁,以防暑热伤心。
保脾胃。此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湿邪最易伤脾,淋雨或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饮食要清淡,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并且少食冷饮、秋瓜等寒凉食物,以免中伤脾阳。
2、仲秋:防燥常秋冻。
时间: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防秋燥。仲秋时节草木逐渐干枯萎黄,人体也表现为“津干液燥”,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宜常吃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养阴润燥。
常秋冻。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正是“秋冻”的好时机。青壮年以及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和小孩,此时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为越冬打好基础。
3、晚秋:避寒打“底补”。
时间: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避风寒。晚秋气候开始转寒,此时须及时添衣,不再适宜“秋冻”。深秋时节不时有寒流侵袭,寒邪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打“底补”。不少人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其实,要想达到冬季进补的目的,首先应该在秋季调整好脾胃,晚秋正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
芡实为食疗佳品,可用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猪瘦肉、鸡肉等,可以起到健脾益胃、固肾涩精的作用,对于慢性腹泻、夜尿频多等症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秋季干燥多吃梨
入秋之后,天气越来越干燥,计仔君已经开始感到口干、嘴唇干、皮肤干,其实这些都是“秋天燥气伤肺”的表现。这个时候多吃梨,就能应对各种秋燥症状。
梨性凉,秋天吃能润燥、化痰、降火。一颗梨含有85%的水分,以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有助于保护心脏、养护咽喉、防便秘。
1、百合梨米粥。
材料:雪梨1个,梗米100克,鲜百合50克(花待放、瓣肥厚者尤宜)。
做法:雪梨洗净后连皮切碎,梗米100克,加适量水大火煮开,然后加鲜百合,慢火微炖,煮粥食用。
2、雪梨荸荠汤。
材料:小杏仁1把,雪梨1个,荸荠5个,柿饼1个,胡萝卜1根,蜂蜜1勺,冰糖1勺。
做法:雪梨去核,带皮切成块;荸荠去皮,切成四瓣;胡萝卜和柿饼洗净切丁。砂锅加水3碗,煮沸后加入上述原料,再加入杏仁和冰糖,煮沸后转成微火,炖30分钟。关火,待温度不烫后加入蜂蜜,即可食用。
3、雪梨蔬果汁。
材料:雪梨1个、胡萝卜1根、枸杞子20克、开水250毫升、柠檬汁20克、蜂蜜适量。
做法:枸杞洗净,冷水浸泡;胡萝卜削皮切成小块;雪梨削皮去核,切小块。把雪梨、胡萝卜和枸杞子放入搅拌机中,加一半水,开机榨成汁。再把另一半水、柠檬汁和蜂蜜加进搅拌机中,开机搅拌至均匀后即成。
秋季养生穴位有哪些?
1、神门。手腕靠小指侧能摸到一条突出的肌腱,肌腱边缘靠桡骨(大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即是。用拇指按摩神门穴100下,早晚各1次,能改善失眠、健忘等症状。
2、曲池。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的凹陷处。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100下,早晚各1次,可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3、手三里。手三里位于肘横纹下2寸,用手指按摩此穴80—100下,早晚各1次,能润燥健脾、调节肠胃,缓解手臂疼痛、齿痛颊肿等症。
文章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