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成功之父是谁?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之父又是谁?
李广生

好多年前写的这篇短文,针对当年甚嚣尘上的“挫折教育”,如今愈加坚信,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帮助孩子成功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而我自己恰恰没有履职尽责。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励志格言。出自谁之口,没有考证过,似乎他已经成为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我敢保证,几乎每个教师或家长都用这句话鼓励过孩子。但是,我一直抱有怀疑。

从生物学角度讲,只有母亲是无法孕育出孩子的。有人会提出反对,不是还有克隆技术吗?在我看来,那更可怕:从成功的母体——失败中只能提取出失败的基因,克隆出来的也将是一个又一个的失败。所以,我想知道:成功的父亲是谁?只有找到成功之父,并让他与成功之母结合,才能孕育出成功之子。

以我三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来说,成功的父亲就是成功!

一个人、一件事,最后能够取得成功,都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的过程,每向成功前进一步,都以已经取得的成功为基础。人们从成功中获取信心、经验和能力,从成功走向成功,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所以我说“成功是成功之父”。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团队,其成长与发展无不遵循这条规律:由成功走向成功。

在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耳闻的不算,眼见的例子中,因失败而走向失败的人远远多于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人。确实有很多屡遭失败的打击后依然坚持不懈,最后取得成功的实例。然而正是因为最后的成功这些案例才被广泛宣传从而广为人知。其实还有更多的因为失败的打击而一蹶不振的例子鲜为人知。所以,用“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鼓舞人可以,但不能用这句话歌颂失败。

对于孩子而言(其实不仅是孩子,成人也是如此),成功的体验和经验要比失败的打击和教训重要得多。我绝不相信一个天天被打击和教训的孩子最终取得成功,虽然我们不否认这是“成功之母”的善意。因此我无比的坚信那句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种下成功,才能收获成功。

目前有些学校对“挫折教育”和“失败教育”情有独钟。挫折很重要、失败也很重要,但做过了头就有点没必要了。“没有人能随随便成功”,这一句歌词说出了一个很朴素但很确凿的道理。成功的道路上难免遇到失败,而失败中又隐藏着成功的机遇。在每个人、每件事取得最后的成功的过程中,成功和失败总是交替出现。所以不能片面地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

那么,说“成功是成功之父”是不是片面强调成功的作用呢?我认为不是。因为从成功走向成功,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终一定能够取得大成功;而从失败走向失败,一步一步走下去,最终一定还是失败。所以强调成功是成功之父远比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有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团队的领导,最大的责任是为你的学生、孩子或是同事,创造成功的机会、搭建成功的平台、促成成功的实现。做成功的父亲,而不是做成功母亲,是你最大的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