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恐育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心理?

以前听过一句话,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为什么有些女人婚后感觉不幸福?
因为她被爱情的表象迷住了眼,她以为自己想要的只是爱情,其实,她内心真正渴望的是美好的生活,而这并不是单薄的爱情能够支撑。
我的个人评价体系是一套标准,社会评价体系又是另一套标准。在碰撞的过程中,我自己感觉很割裂。

比如说,我个人认为,女人的头脑比身材更性感。但是,在我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会发现差距。

在相亲时,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一个现象,很多男人结婚,他只是需要一个妻子的角色。至于其他的,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只能看到你的角色和价值,作为个人独特的气质与人格,很多人看不见这部分。

社会文化一直要求男性刚强,允许和包容女性的柔弱,比如说,“大男子要有担当”,“男子汉要顶天立地”,从我个人来看,这无形中就给男性戴了一顶高帽子,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当男性内心脆弱和恐惧时,他没有办法表露。他一直强调的是社会价值,功能角色,也没有被当做“人”来看待。而女性更多地被要求成为一个“贤妻良母”,这也让女性角色固化,想要寻找自我更艰难。

郑立寒:

我真的特别恐婚、恐育,不知道是不是在情感咨询行业里呆了太久,还是原生家庭父母的相处模式给我带来的一些影响。

有时,我觉得婚姻好像不太适合我,我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能够承担婚姻的责任。

W:

那只能说,你还没有做好准备。我觉得你比我要理智得多,我曾经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孩子?因为我妈妈已经不在了,我爸爸不会催我,我婆婆就催。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我婆婆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现在不生,等你年纪大了,就没有人帮你带孩子了。”

事实证明,等我生完孩子后,她也没有帮我带。

但,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当时就想着,生了孩子,反正有婆婆帮忙带。我也没有想过,这个孩子是为自己生的。所以,我觉得,你至少清楚,你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郑立寒:

我考虑的事情比较多。从我爸妈相处模式,我感觉,很多夫妻应该都是遵从传统的模式,女人是“贤内助”,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虽然我爸妈感情不错,但是,我不喜欢他们的相处模式,我感觉他们精神方面是没有交流的。

另外,在情感咨询行业呆了几年,经常听见不幸的情感故事,让我对婚姻也失去了期待。

我觉得,婚姻就是社会价值交换的一种模式,比如说,你的社会价值在哪个level,你也差不多找这样的人。而且社会评价体系里,女性的婚恋价值主要体现在性价值,生育价值,现在还有社会价值(赚钱)上。

传统思想依然会把家务和育儿归于女人天经地义的义务,就算是男人做家务,也会说,“我帮你做家务,我帮你带孩子”。

难道,育儿和家务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吗?明明男人和女人都有责任要承担,为何变成女人一个人的事情?

男女的一些思维差异,一些观念,还需要不断磨合。我可能对自己没有自信吧,不太相信自己足够的幸运。而且创造自己想要的幸福,感觉难度系数不小。

W:

你自己没做好准备的时候,你爸妈又一直给你压力,你就觉得很撕裂,很烦躁,是这种感觉吗?

郑立寒:

嗯,其实,我也没有完全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是,身边又有太多的声音,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哪条路比较正确(容易)。

我感觉,有时自己是被推搡着往前走。如果我内心渴望的路不同于别人,我心里会有恐惧。如果遵从于别人,虽然那条路很安全,但心里又会有不甘心。就像有两股力量,撕扯,纠缠,自己的内心很纠结。

W:

反正我是很支持你的想法,我觉得应该自己想明白了,再去行动。想结婚了就结,不想结婚就不结。

郑立寒:

啊哈,可能最关键的是年龄带来的压力。从现在的生存环境来看,女性的年龄貌似不是一种优势,不管是婚恋,还是职场。

比如说,在相亲的时候,我感觉男人会挑选“贤妻良母”类型的妻子。一方面,你需要有良好的生育能力(不会明说),另一方面,你还需要爱的能力(照顾家人)和赚钱的能力。

他们欣赏独立的女性,能独立赚钱;也渴望传统女性,能仰望自己,甚至依附自己,把自己当做英雄。

但是,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很难会把伴侣当做英雄来仰视。她可能表现出来的是,并不太需要这个男人,自己也能过得很好。然后,男人的那种被需要感被依附感,会成为一种匮乏。

当然,如果两个人的人格都很独立,能做到尊重对方,自己和别人界限分化很清晰,也不存在这些问题。关键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有健康的人格。

W:

你说的是别人的需求,他可以有这些需求,那你的需求是什么呢?首先,你需要去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尊重自己的需求,并满足它。

我也见过很多姑娘,年龄偏大,还没有结婚。比如说,我很喜欢一个心理咨询师,她叫李雪,她年龄也不小了,没有小孩。然后呢,她也不向外渴求关系。

当你内心匮乏时,你会向外索取,这个时候,如果别人不能满足你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失望或痛苦。

郑立寒:

我也认识一个姐姐,比我大10岁,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她的生活方式让我很向往。但是,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像她那样生活。

社会和父母对我有一些期待(要求),这些期待一方面塑造了现在的我,另一方面也成了我的限制(障碍)。

我会做一些迎合社会文化标准的事情(这是被普众认同的,也是安全的),并非真正出自自己内心的渴望(可能得不到认同,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感受到的限制,一部分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另一部分是来自自己的思维认知障碍。其实,后面这一部分,自己是可以冲破的。

比如说,职场上30岁以上未婚未育的女性,路比较难走。公司会询问你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育。

公司可能会招聘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方面,便宜好用,另一方面,听话又容易塑造。而有了几年经验的职场老人,经验多,薪水要求也高,还可能会结婚生子,精力不能全部投入工作中,年龄大了也禁不住熬夜加班,这些隐性规则是不可避免的,可能我能做的就是,自己不要被年龄所限制,保持学习力和竞争力。

W:

我老公跟你有同样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是因为现在养家糊口的是他嘛,他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教育孩子。他也经常感觉焦虑,担心挣不到钱,担心没有上升空间。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多人一直被鼓吹着竭尽全力去创造社会价值,却忘记了,人为什么而活着。我没有想过要靠着别人生活,但是,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为自己创造很好的生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而活着吗?你是为了挣钱而活着吗?你挣的那些钱是给自己花,为自己享受吗?

郑立寒:

活着肯定不纯粹为了赚钱,我觉得还要肩负一部分责任。

赚钱为了自己去享受,这个是我慢慢学习的一个课题。其实,我感觉自己比较担心老了之后,没有钱会怎么生活,哈哈……

W:

如果你老了,担心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最多的担心是来自于经济收入。那你能确定,你老了之后的心态和现在的心态是一样的吗?说不定你老了想要回归田园生活,对经济方面没有那么强的欲望,你无法预测,你老了后你会怎么想,你唯一能掌握的就是,你现在过得怎么样。

作者简介:郑立寒,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ID:zheng-li-han),心理自媒体人,专注“心灵成长”和“自我探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