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兴衰,看城市进入性研究的背后逻辑
鹤岗,黑龙江的一个小城,前几天因为网上出现的一张房价的照片而成了“网红”。在这张照片上,标明了鹤岗一个小区的房价,320平的复试高层只要15万,一套140平方米的住房,只要10万元左右就能买下,而价格最低的房子,虽然面积也相应缩小了,但2万元不到就能搞定。折算下来,这些住房的价格每平方米大概不到300元。
可怕的是,这不是个例,而是鹤岗的普遍现象。其实,鹤岗楼市的衰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其实去年我们进行城市进入性研究,对全国326个城市进行判断,对鹤岗的判断就是弱熊转强熊的走势,也就是说2019年市场信心持续走弱,全年均在熊市当中。
这时候,我猜有杠精要蹦出来了,你可能想说,鹤岗现在也有两三千甚至五六千的房子,300元的是棚改房。的确,我们说的是趋势,说的仍然是鹤岗楼市的衰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01
鹤岗楼市白菜价背后的逻辑
鹤岗是一个资源型城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鹤岗没有其他像样的产业,没技术、没人才、没营商环境,即便是有稍微成规模的产业,三四线城市的吃拿卡要现象很普遍,此风不绝,城市难以发展。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煤炭开采,资源濒临枯竭,其城市衰落是必然的。真可谓兴也因煤,败也因煤。
鹤岗煤产业坍塌,导致了几十万人失业或者濒临失业,所以很多人就得出外谋生。
再加上近日,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在明确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同时,首次公开提及“收缩型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简单的说就是要对中小城市收缩规模,把人往大城市哄。是三四五线小城人口的加速外流。
房地产市场本身来说,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现在严重的供大于求,人口还持续流失,房子变白菜价是必然的。
其实,因为人口外流、房子供大于求情况不止鹤岗一地,而是整个东北、乃至全国很多中小城市的通病。
比鹤岗人口流失更为严重的城市还有黑龙江的鸡西、大庆、通化、德惠、阜新、新民、开原、营口巴彦淖尔、石嘴山、攀枝花等等,这些城市过去三年人口在8000~20万人。
所以一些资源型城市、或者三四五线中小城市衰退已是大势所趋。
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这些城市,就是我们说到的收缩型城市。收缩型城市大概有四种类型,分别是资源枯竭导致收缩(比如甘肃玉门)、产业变迁导致收缩(比如东北的一些重工业城市)、偏远城市收缩(比如甘肃定西、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齐齐哈尔、广西河池等城市)、大城市周边的收缩(北京周边的三河、高碑店,成都周边的都江堰等)。
所谓鹤岗现象,其实不过是步了发达国家的后尘,
例如作为美国第一个铺设水泥公路,第一个拥有城市高速公路的城市底特律,底特律随着产业、人口空心化,反而成了美国最悲惨的一座城市。
例如英国著名的“瓷都”——斯托克市,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大潮,英国许多工厂把流水线迁到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亚洲国家。曾经是英国高级瓷器代名词的韦奇伍德工厂关闭,宣告了瓷都乃至英国瓷器业的死亡。
还有很多,在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房价“鹤岗化”这股妖风早已不新鲜。
但是究其原因,它们大多都有一些通病:
产业太过单一,容易遭遇结构性危机;地处大都市圈的最边缘,人口被大城市所虹吸,持续流出……
一旦经济衰退,这些城市很容易就被抛弃。所有人都会用脚投票,连根拔起,奔向大都市圈的繁华。
一旦你有幸成为了收缩型中小城市怎么办?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这些人口流失、产业衰退、城市空间不断闲置的城市,未来发展将会受到诸多限制。
02
中小城市,如何避免成为“收缩型城市”
只有城市发展了,当地楼市才可以发展。那么,中小城市要想避免成为收缩型城市,需要做好三点:
第一,人才吸引
人才外流是趋势,也不是说所有中小城市都得收缩或都得死。
首先,不能妄自菲薄,自己决不能甘拜下风、坐以待毙,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或者主动挖掘、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动出击,才能突破重围。
在一些行业领域,大城市因其政策、规划、人力成本等问题,出现供小于求、竞争激烈的现象,但三四线城市相反;三四线城市在资金、高精尖人才上拼不过一二线城市,但可以在给人才更理想的平台和用武之地上下功夫,大城市要高精尖人才,那我要技术型专业人才。同时,三四线城市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科技成果入股、股权激励等吸引人,不一定要人才,是人都欢迎,比如石家庄可以携家带口的落户。
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相比,生活节奏较慢,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房价低、生活和创业成本低,而幸福指数却往往高于大城市,这就是三四线城市的魅力。
第二,产业升级转型
“鬼城”鄂尔多斯又活了。近些年来,大力发展羊绒产业、旅游业;同时,对于传统煤炭产业精细化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从开发转化为了煤制油气、煤制醇醚、煤制烯烃等多条产业链,如今鄂尔多斯又重焕生机。
同时,资源型城市发展必须要考虑长远,未来的退出机制;坚持科技创新和开放力度,让资源从上游开发变为下游研发。否则,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生产而生的城市,看似强大,实际是外强中干,随着时间推移而衰败。
第三,抓住发展机遇
小城市并入大城市,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家战略是要打造新的城市群,加强城市间的资源整合、产业协同,避免出现崛起一个点周边死一片的现象,或者区域内高度同质化竞争现象,充分发挥城市群协同互补优势。比如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一带一路等措施。
而三四五线城市如何发展就得考验地方政府的水平了。例如可以根据城市群的辐射范围,一些城市可以打造以1小时、2小时通勤圈为目标。
同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治安、减少沟通壁垒、加强和大城市之间的合作,承接大城市的一些产业等。
就像网上对大湾区各个城市分工的说法:香港弄钱、深圳设计、东莞佛山制造,各有分工,相互依存。
未来中国600多个城市,一定会发生非常显著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所以,去年“强省会”就热起来了,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搞强“市”扩张。2016年成都吃了简阳市,2017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2018年济南又吞了莱芜。强省会的动作越来越频繁,而这些动作,都是为了成为或进入大都市圈。要么进入大都市圈,要么成为大都市圈,要么在某些方面具备不可替代性,否则就难逃“收缩”的命运。
那么,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在国家定基调“因城施策”、开发商消化理解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展现了明显的差异化,现在进对城市是投资决策的重中之重。
03
哪些城市可以进入,哪些又不可以进入?
城市可进入性指数有很多,这五点比较重要。基本上大势可判。1、GDP增速(含过去3-5年,现在规模);2、人口(基数、净流入);3、政策导向;4、城市规划(大投资、产业等);5、城市内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房价当前是高点还是价值洼地等。
博志成拥有丰富的城市进入性研究体系,对全国326个城市具有深度的大数据研判,可以为房企投资决策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