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入秋指南
作者:史军
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今日立秋。这是从“节候”上由夏入秋的节点,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然而从气象角度来说,连续五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22摄氏度,才算真正的“入秋”了。当下正值三伏,白天依然暑热逼人,傍晚后才略感凉爽,妥妥的还是“夏天”。
正常人的日常血压状况,是随季节有所变化的,高血压患者亦然,只是随病情程度,血压变化的程度和规律会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人的血压变化规律是冬季高、夏季低,冬春为过渡。
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心脏泵血的效率、外周血管阻力、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夏季或温热条件下,外周动脉血管扩张,会有效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外周静脉扩张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以及人体出汗等原因也导致血容量相对降低。综合起来,出现夏季血压一般低于冬春季。一般夏季与冬季比较,血压可相差10~20毫米汞柱。因此,一些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监测血压,就会发现,服用同样种类和剂量的降压药,夏季会比冬季血压控制得好。有时甚至血压偏低,而在体位快速变动时出现晕眩、眼前发黑以及虚弱等症状。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季节变化时,保持血压监测很必要,及时关注血压变化,酌情调整降压治疗。一般每天早上定时监测血压,连续低于110/70毫米汞柱,要考虑酌情减少降压药品种或剂量(最好能在医师指导下执行)。此外,夏季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尽管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一般都强调控盐,但如果是运动后大量出汗,还要适量补充电解质(盐分),以避免出现低渗性脱水。
秋,不是一夜之间来临的(诗歌里可以)。入秋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天气逐渐变凉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在变化,血压也在逐渐升高。特别是突遇大风降温的日子,血压会有“台阶式”明显升高。这时,监测血压的重要性尤显,因为一般血压的变化,在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突然升高的血压,往往是心脑血管事件的“板机点”,不能不防。高血压患者要根据平时血压监测,在发现血压连续升高时,要酌情调整治疗增加药物。再有,“春捂秋冻”那是小伙子们的事情,对于高血压或者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保持身体温暖,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秋冬气温变化剧烈的时间节点,往往也是心脑血管事件多发时节。在季节变化方面,高血压患者用药就像穿衣服,天冷了多加点,天热了减一减。但如果没有特别紧急情况,一般要根据连续多日血压变化来调整药物,不要看见血压波动就焦虑,短期内频繁调药反而不利,必要时咨询有经验的医师。各位病友做好功课,自保多福,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