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拙政园盆曼园
苏州拙政园盆景园位于拙政园之最西端,原为清末民初张氏补园之竹林,汪伪省政府占用拙政园后,建有日本式小木屋。新中国成立后,拙政园于1952 年向公众开放,1954年拆除小木屋,改为盆景园,成为苏州最早的盆景园。现占地面积30m-以上,有各类树木及杜鹃盆景1600余盆,其中树木盆景700余盆。
该园初建时仅有盆景数十盆,1955年,在时任苏州市园林管理处顾问的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推荐下,苏派盆景老艺人朱子安来该园工作,并专事盆景工作,朱子安与其家中的50余盆盆景一起进人拙政园,使盆景园初具规模。在朱子安倡导下,盆景工作者连续儿年至城西郊外山间挖取各种野桩作为盆景素材、经三四年后盆景总数多达万盆,并形成地方特色。后又增添金城银行赠送的圆柏盆最《秦汉遗韵》、锦松盆景《苍干嶙峋》等珍品。1960年,一批精品盆景曾选送至首都国宾馆、人民大会堂江苏厅陈列。1962年,新建慕园盆景园,园中盆景儿平全部调往慕园。1968年,慕园关闭,200余盆精品又返回拙政园。1982年、虎丘万景山庄盆景园建成,调出盆景精品264盆,其中除圆柏盆景《奈汉遗的》、锦松盆景《苍干嶙峋》外,还有圆柏盆景《巍然侣四皓》、榆树盆景《龙湫》《沐猴而冠》、雀梅盆景《醉欲眠》《岚翠飞来》等,成为新盆景园的主体。
在两次盆景大量调出的前提下,该盆景园不断调整充实作品,多渠道发展盆景,保持原有规模和质量。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园一方面发展西洋鹏,一方面大搞五针松、锦松嫁接,为苏州掀起的盆景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一时成为该园的两个亮点。一个时期以来,又有一批佳作问世,如特大型木瓜、三角枫、紫薇古桩等。真柏合栽盆景《古柏蒙茸石上生》荣获第四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金奖,刺柏盆最《冠柏》荣获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金奖,罗汉松盆景《参禅古洞天》、树石盆景《又逢相聚时》等曾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银奖,成了苏州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盆景园环境幽雅,自然舒适,游人在饱览了拙政园精美的园林艺术之后,来到盆景园品茗小憩,欣赏那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盆景艺术,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