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汽车兵之歌(六)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文/牛松德

脚踏云霄

一、 进疆

十二连是从西宁踏上西去的列车的。坐火车到兰州后才能拐上兰新线,经过著名的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它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长约1000多公里,宽的地方有近百公里,最窄的地方在火车上抬眼就可看到两边高耸入云的山脉,感觉近在咫尺,实际上也只有几公里,它为东南----西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形似走廊,也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因此又都称为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兰州和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和敦煌(瓜州)等。

河西走廊的起点-----乌鞘岭为古今历代战略要地,古代为内陆的天然屏障。在近代战争中也具重要战略地位。

在火车上经过乌鞘岭时已是半夜。但半夜里,正睡的香甜地鲁陶突然被冻醒了,醒来猛的打了个寒颤。

“这是到了哪里呀?这么冷!”

“乌鞘岭。”躺在一边的老兵师傅大刘象天气一样冷冷地说。他是甘肃兵,非常熟悉当地情况。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这首诗就是写的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虽然写得苍凉慷慨,但悲而不失其壮,他虽然极力渲染戍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却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这也算是鲁陶他们现在的真实写照吧。

不过可也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出了玉门关之后从火车上看到的就是一片茫茫荒漠,和河西走廊那春种秋实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直到了达坂城才看到了绿色。听说达坂城很美,但他们只能在火车上观赏。火车很快就驶进了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位于新疆北部,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它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中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夏秋早晚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每年6初至9月底乌鲁木齐花木争艳,瓜果溢香。10月至来年的5月为冰冻期(10月至来年5月汽车就必须要放水,不然的话发动机就会被冻裂)。最冷期间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气温最底可达零下二十多度。

他们在乌鲁木齐装备了全新的解放牌汽车,战士们精神饱满,指日开拔。

出发这一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指战员们也都象天气一样眉开眼笑,心情舒畅。鲁陶感觉很快就到了达坂城。

达坂城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距市区80多公里。达坂城所谓城,在当时实际上只是一个小村镇,它没有惊人的古迹,也没有特别的景色,它的出名,只是因为一段优美的旋律和一段质朴诙谐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但那里却是一个闻名遐迩的风口,凡是搞气象工作的都知道“达坂城”这个名字。

过了达坂城很快就进入了天山东部北支的一个小峡谷,这里就是著名的风口,全年有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在三百天以上,特别在秋冬季节,经常会有八级以上的大风,甚至十一二级风的日子也不在少数,有时大风刮的飞沙走石,听说鸡蛋大的鹅卵石会被风吹的漫天乱飞。还好第一次进疆没让他们摊上那么大的风,但鲁陶感觉七、八级是有的。

过了这个风口一路顺风南下,就进入了吐鲁番盆地,一眼望去,滿眼戈壁滩,但顺着路边有一个小河渠,一路却是潺潺流水,渠的两边长满沙枣、沙柳等戈壁植物,这里是吐鲁番盆地的西边缘,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上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状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河流的下游两岸田园苍翠,风景秀丽,盛产瓜果,最著名的水果品种是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

到了托克逊看到道路两边有很多维族妇女围在一个个小池塘边洗衣服,池塘中间有一个汨汨上涌的泉眼,这就是利用有名的“坎儿井”引过来的泉水。

坎儿井,维吾尔语叫“坎儿孜”,原为地下水道之意,是一种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它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需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曾有坎儿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说。

下午,他们开始翻越天山。天山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大山脉,横贯新疆的中部,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天山南边称为南疆;天山北边为北疆。翻天山进入南疆的公路,当时被称为南疆公路。上山的道路是修在了天山北坡的峡谷里,这段路俗称为“干沟”,有四、五十公里,它是顺着峡谷上去的。它也是一个季节性的道路,在雨季是河,旱季是路,道路两边是陡峭的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最窄处仅有十几米宽。从山下低于海平面高度的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爬上数千米高的天山,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山路呈陡坡状,汽车一路上坡,重车只能使用一档,坡度稍微缓一点的地方才能用上二档,汽车真的象蜗牛似的向天山腹地爬去。

进入塔里木盆地,道路平坦多了,视野开阔。过了库尔勒往西,眼前完全呈现出了典型的塔里木盆地地貌。远眺,一边是高耸入云的天山山脉,白天可看到山顶上白雪皑皑;一边是茫茫戈壁,戈壁南边就是绿洲,绿洲再往南就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十二连经过连日的调动、转场上千公里,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他们到了新的驻地----阿克苏。

阿克苏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它在七十年代是地区行署所在地。它北靠天山汗腾格里峰,东望塔里木河,西北临天山山脉,南邻塔里木盆地。属阿克苏河的冲积平原带,阿克苏河主流从市区西南流过。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距乌鲁木齐市近千公里,距喀什市400多公里。阿克苏名胜古迹众多,至今保存了堪称世界瑰宝的龟兹佛教艺术文化等文物古迹。它的名胜古迹包括: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尕哈烽火台、库木吐拉石窟、托木尔峰、龟兹古城遗址等。阿克苏盛产有名的“阿克苏香稻”,纸皮核桃也颇负盛名。

转场时他们就知道这里条件艰苦,没有营房只能住民房,可一到这里才知道条件是如此的严酷。营房是那临时凑合的民房参差不齐的座落在荒凉的盐碱地上,周围是满目荒凉,大片的盐碱地上结着一层厚厚的碱霜,人走在上面“嗑、嗑、嗑”象踩在雪被融化后又凝结的薄冰上面一样。拿这里和格尔木那整洁的营区以及排列整齐的营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由于驻地没有饮用水井,炊事班只能在地下挖一个大坑作为露天蓄水池,引来浑浊的渠水澄清之后饮用。一池水可食用一星期,等水吃完之后,水池四壁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浑白泛黄的碱霜。

这里没有饭堂,战士们吃饭时只能蹲在那开阔的沙土地上,菜盆就放在地上,一个班围成一个小圈,平时还好说,就怕正在吃饭时突然刮来一阵风,那饭菜就要和着沙子下咽了。生活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

二、 运粮救灾

连队来到新的团队编制被改为八连。他们在转场中接受了进疆前的思想教育以及注意事项,在乌鲁木齐又接了新车,可以说装备已经齐全,虽然驻地条件艰苦,但战士们仍然士气高涨,精神饱满,只等上级一声令下,就可立即出发。

灾情就是命令。

他们来到新的驻地没有休整就直接往沙雅县装粮食去了。和田的人们正翘首以待呢。

新疆在过去号称中国的粮仓,这里盛产玉米,玉米产量在当时是全国第一。特别是阿克苏地区,它又是南疆的粮囤。

沙雅县有个地名叫海楼,一到这里才知道粮囤的涵义。当地政府已经组织安排妥当,玉米包在场里堆积如山。一个连队40台车要在这一个地方装160吨玉米,试想有多么大一垛呀。

“哇!这真是名符其实的粮囤呢!”一看到大垛的玉米象小山的堆着,鲁陶惊讶地说。

“我们家乡秋天也都是种的玉米,可没有这样堆的。”一个陕西兵接着说。

“老刘,老刘。你看这儿,麦子还在麦穗上都没打就堆在这里。”鲁陶拉着老刘指着很大的一个麦垛说。

老刘师傅也觉蹊跷,就去问一个来准备帮忙的社员,一问才知道怎么回事。

南疆由于常年无雨(灌溉庄稼主要靠天山的雪水),庄稼收割之后就露天堆放在场里(即打麦场),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很大的麦场,麦子收割后不用脱粒就直接堆在麦场上,吃一点打一点,棉花,玉米等也都是那样堆在场里,等到冬天农闲时再采摘或脱粒,有的甚至到来年还堆在场里。

连队只有七八十个人,毕竟车多人少,当地政府就组织了一部分社员无偿支援。

鲁陶虽然在唐古拉山上被冻的落下了慢性关节炎,但平时还不会受到影响(他也想趁此机会检验一下自己那腿的承受能力),也是他正值身强力壮,200斤的玉米包胳膊夹着一甩就扛到了肩上,走在玉米垛与汽车之间搭的桥板上也没感觉腿部有什么问题,他就放心地一连扛了几十包,装了十几车,也没停下休息。

“鲁陶!你先休息一下。”班长拉着鲁陶说。这个班长叫高蓬勃,他是李明辉调到炊事班后又新来的班长。

“没事,我的腿没事。”

“没事也不行,你休息吧。”

班长最后强迫他休息,他才停了下来。

军民合力,就这样一直干到天将拂晓,才把整个连队的车装完。他们也顾不得休息,就踏上了往和田送粮的道路。

和田古称“于阗”。它是新疆最南端的城市,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邻,南依昆仑山。和田虽是地区所在地,但在七十年代却是一个小城镇,只有不上十万的人口,但它却因“玉”而盛名。

现在谁都知道和田是“玉都”,可“于阗”美玉在历史上也一直是享有盛誉的:相传早在殷商时期,商王的宫殿里就有用“于阗”美玉加工而成的各种用具;楚国时的王公贵胄更以“于阗”美玉作为身份的象征;到了两汉时期,越来越多的中原人士钟情于“于阗”美玉,各路王侯均遣工匠前往昆仑山周围采玉。经过这些采玉人的辛勤劳作,昆仑山下的玉石大批运往中原,丝绸之路才得以渐渐繁盛起来。由此它也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从此后西域的玉石、宝马、瓜果经由这里传到中原,中原的丝绸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

和田玉是玉中之上品,用昆仑山玉石雕琢而成的“大禹治水”玉雕,现在还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有“玉中之王”的称号。今年的北京奥运会所用的奖牌------“金镶玉”,用的就是和田玉。

八连是全团第一个到达和田的连队。他们到和田的那一天受到了市民们的夹道欢迎,场面非常热烈。

那一天,在欢迎他们的道路上插满了锦旗,满大街都是红色的标语,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人们高呼着口号,敲锣打鼓。最主要的大街上有一条标语非常醒目,上写: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解放军”。

鲁陶还从来没有经过这样的场面。晚上他们被安排住在了宾馆,他躺在宾馆舒服柔软的席梦思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心想:这本来是军人的本职工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吗。可今天他们却受到了这样热烈的欢迎,这充分说明了“解放军”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他觉得应该更加珍惜“解放军”这个光荣的称呼,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

和田一天需消耗120吨粮食,每天三叉戟只能运两趟,一趟40吨,也只有80吨,尚有40吨缺口,所以汽车兵雪中送炭的支援给和田人民解了燃眉之急。新组建的这个汽车团每天可以到达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可运160吨,不但可解燃眉之急,还略有储备。

(待续)

(0)

相关推荐

  • 新疆148篇美景诗联作品

    福建霞浦一中 林承强 目录 一.乌鲁木齐12个美景 二.伊犁20个美景 三.吐鲁番11个美景 四.巴音郭楞10个美景 五.昌吉9个美景 六.哈密9个美景 七.阿克苏9个美景 八.喀什9个美景 九.和田 ...

  • 塔里木盆地写就生态大文章“大漠明珠”驶上发展快车道

    从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角到西南角,和田河将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两地连接起来.这条唯一一条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行的河流,全长400余公里. 和田.阿克苏虽相隔千里,但近些年来,两地受益于新疆大发展,在实现 ...

  • 中国的和田玉市场(中)

    新疆的和田玉市场 目前在新疆,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和田玉加工.贸易.科研.质量鉴定健康有序的巨大市场,在乌鲁木齐市挂牌经销商铺就有2000家左右,另外和田市.喀什.库尔勒.石河子,--都有 ...

  • 【最新攻略】如果你也准备暑期去新疆旅游,一定要花2分钟看完!

    2021年去新疆旅游攻略,看完立省30%,加好友再省20%! 现在网上关于新疆的旅游攻略大部分都已经过时.有的人出发时查了很多攻略,结果到了新疆还是一头雾水.鉴于此,以我的新疆旅游经历总结出这篇新疆旅 ...

  • 超乎你的想象:塔里木河的流域面积竟然超过了黄河流域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南部,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全长2179公里,由叶儿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汇流而成,河水很不稳定,被称为"无缰的野马". 塔里木河流域东西长 ...

  • 可以让农业发展好的地貌为什么是新疆

    天时地利 上亿年的地壳变动,把印度洋的暖湿地阻挡,新疆被隔成了一个宝地,形成了具备森林.草原.湖泊.沙漠.冰川.平原.河流并存的奇特地区,孕育出丰富的物产. 新疆地貌 新疆·北纬34°25′-48°1 ...

  • 新疆巴州和硕游-《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三季第99集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是我的梦想,希望走遍各地,浏览山海风光.体验风土人情.品尝风味美食,记录旅行点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自驾房车游> 2018年6月23日,星期六.早8点 ...

  • 高原汽车兵之歌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汽车兵之歌(九)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汽车兵之歌(四)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汽车兵之歌(三)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汽车兵:可恶的电解液,让我的一个战友失去了光明

    总第316-7期: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 袁廷掌 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 ...

  • 我曾是高原汽车兵,转业到地方,为什么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肯定

    总第321-7期: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 袁廷掌 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 ...

  • 我是高原汽车兵

    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 ...

  • 高原汽车兵妻子们的望夫桥,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吗?

    总第323-7期: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 袁廷掌 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 ...

  • 高原汽车兵战天斗地的英勇壮举

    董文浩 很长时间,高原汽车兵战天斗地的英勇壮举,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不时回闪. 那是一段青春绽放的岁月. 巍巍昆仑,逶迤蜿蜒.一头连接戈壁兵城格尔木,一头连接世界屋脊拉萨,这里就是人们说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