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之“秋收”

从立秋开始,自然及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大自然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长阳消的过渡时期,经历了夏季阳气发泄、阴伤津耗,到了秋季则应顺应“秋冬养阴”的规律,使体内阳气有所收敛而不外散,积累阴精,以养“收”为总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的天气会由夏季的闷热、潮湿逐渐转变为凉爽,天高风急,地气清肃。阳气逐渐降入地下,地上开始转凉,叶黄而落,大地呈现收藏的状态。相对的人体阳气也渐入体内,养生上应该顺应秋气,重在养护人体收敛的功能。关于秋“收”,接下来我详细说明一下!

 我们首先品读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秋季的养生之道——收。所谓“收”,收的就是我们的“阳气”,阳气是机体生命活动、抵御外邪的能量源泉。阳气充足的人,平素的面貌会更阳光一些,给人一种温暖、开朗、大方的感觉。对于外界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寒冷的耐受力,他们会更强大一些,也很少有“受凉感冒”。所以,在我看来,秋季要“收”的,就是我们的阳气。而阳气本身有“温暖的、向上的、运动的、明亮的”特点。通俗点说,它本身就是“不安分”的,我们想要“收”好它,并不是像收藏夏季衣服一样收在柜子里,人类并没有“冬眠”的需要。所以,“收”好阳气,某种在程度上说,只是收敛好阳气在夏天的那种“躁动”,因此,我们也说“秋季静养”。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段,秋季主张“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阴精的收藏,以“收”神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此外,秋季是昼长夜短,天气又凉爽,睡多了会使精神萎靡,早睡早起会让人情绪饱满地去工作、去学习,完全符合秋季养生收养之道。

 对于秋季饮食,《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润肺滋阴为宜,可适当食用酸味果蔬,如枇杷、梨子、葡萄、萝卜、冬瓜、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等滋润食物,以益肺生津。同时,忌食煎炸烧烤等肥甘厚腻之品,否则易生湿热,损伤脾胃,助“燥”为虐,加重秋燥。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之警示。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些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甜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易损伤脾胃的阳气。

 进去秋季,于夏天的大运动量锻炼,要逐步减少运动量;对于夏天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也要逐渐减少。应因人而异来选择锻炼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以舒缓柔和为佳,防止出汗过多,阳气耗损,最好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健步走、瑜伽、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中青年人可跑步、爬山、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调摄精神,使动静结合,达到心身康泰的功效。

 秋季日照逐渐减少,草木凋零,常使人产生凄凉、忧郁的情绪,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中医认为,秋在五脏对应于肺,肺在志为悲,所以秋季要尽量“收”好心情,做到内心平静、神志安宁、情绪舒畅,切忌悲忧伤感,要主动排解不良情绪,避免肃杀之气,同时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的平容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之说,经常笑一笑,能扩张胸廓,有助宣发肺气,调节情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