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 [hide]
- 2 【凉膈散方歌】
- 3 【凉膈散方解】
- 4 【凉膈散主治】
- 5 【凉膈散医案】
- 6 【医案分析】
- 7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凉膈散的论述
- 7.1 主证分析
- 7.2 功用
- 7.3 方解
- 7.4 配伍特点
- 7.5 运用
- 7.5.1 辨证要点
- 7.5.2 随证加减
【凉膈散组成】
生大黄(炮)芒硝 生甘草各9g 栀子 薄荷 黄芩各5g 连翘18g
【凉膈散方歌】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凉膈散方解】
本方证皆由上、中二焦邪郁生热所致。热伤津液,则口渴、咽燥、唇焦;火性上炎,而见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咽痛吐衄;火热内扰心神,则见睡卧不宁,甚则谵语狂妄;燥热内结,故有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里热炽盛之象。上焦无形火热炽盛,中焦燥热内结,此时单清上则中焦燥结不得去,单泻下则上焦邪热不得解,唯有清泻兼施方能切中病情,故治宜清热泻火通便为法。方中连翘轻清透散,长于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故重用以为君。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荡涤中焦燥热内结,共为臣药。薄荷清头目、利咽喉;竹叶清上焦之热,均为佐药。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
【凉膈散主治】
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凉膈散医案】
郑某,男性,25岁,1996年8月25日初诊。寒战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两天。经过X片及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患者体温波动在38.8~40.5°C,经过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未缓解,家属要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诊见: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面红耳赤,烦热多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红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属肺热郁闭,治以清泄肺热。予凉膈散加鱼腥草15g、石膏30g、杏仁10g、麻黄6g。服用一剂后泻下燥屎坚硬如羊粪,患者自觉胸闷减轻,呼吸平稳,咳嗽减少。继服3剂,体温正常,咳嗽止,精神佳,二便正常。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医案分析】
患者“寒战高热,胸闷气促,咳嗽胸痛两天”,非常像肺痈最初期。后来无寒战,进入了肺痈的前期,一派的实热壅肺表现。但尚未腐肉成脓(无腥臭痰),也似乎未兼痰湿之邪。“胸闷气促”,气滞明显。“多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苔黄燥”,火热伤津明显。一般肺痈前、中期用千金苇茎汤加减。但本案无须排痰、排脓,也无须渗利湿热。故可按肺热咳喘的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肺痈要药(鱼腥草、金荞麦),加理气、生津药,加活血散结药(不管内外痈,初期都有血液壅郁而成的肿块。胸腔有肋骨护卫,古人无法用手触及而已)。同时,凡实热证致便秘者,不论其程度,皆提倡加通腑的药,盖下焦腑气通则热不易壅于上,是“以泻代清”的方法。
作者以凉膈散清肺热、通腑气,加麻杏石甘汤增强清肺平喘,加鱼腥草清肺消痈。一剂后腑气通,则“胸闷减轻,呼吸平稳,咳嗽减少”,可见此案中胸闷、咳嗽主要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通影响肺气肃降。由此更了解到,肺实证时,保持大肠畅通的重要性比其他脏腑更加迫切。全方仅用3剂而重疾基本痊愈。下焦不通致气壅于上,没有用理气药,通腑使其达到目的了。没用明显养阴津的药,看来未见苔少无苔、脉细数等阴液明确大伤的表现时,通过祛热和喝水,阴津自能很快恢复,不会造成“寒之不寒”的窘境。当然,也许还存在病人的个体差异。笔者觉得,加一点还是应该的。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凉膈散的论述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类方
凉膈散是个常用方,是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的。
主证分析
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烦燥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咽痛吐衄,胃常热结,大便秘结或不爽。
有的说它胸膈郁热,胸膈郁热是偏上了,所以在中上二焦,是一种郁热,所以用这个方的标准,不必要明显的身热,可以有发热,也可以不发热,蓄聚在局部之热,从中医的热形式,从症状反映出来,并不是单从体温。那热郁之后,有可能化火,热郁在胸膈,它化火就向上可以到头面,所以说邪郁中上二焦,生热化火。而表现出来的证候,热郁胸膈,胸膈烦热,这是常见。化火向上,可以引起面赤唇焦,口舌生疮,这个上部不仅是热,是火了,有一种化火上炎,同时由于胸膈是心所居的部位,所以有一定的热扰心神的表现。如果热邪化火向上灼伤血络,可以咽喉肿痛,可以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和不爽,是一种伴见症,兼见的症状。在用这个方的一个指针,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有大便秘结说明一个热不仅郁于胸膈,有影响到肠胃,胃肠燥热。如果没有大便秘结,凉膈散的使用是一种清上泄下并行。有大便秘结是上下同治,所以从适应来讲,有没有大便秘结都能用。
归纳起来,这是热证郁在局部,可以蕴集成毒,同时化火上炎,部位主要是中上。它也是扬汤止沸,釜底抽薪结合。清上泻下同治的。
功用
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清散中上焦的郁热)
方解
药味 | 作用 | |
君 | 连翘 | 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 |
臣 | 黄芩 | 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 |
栀子 | 清上焦,引热从小便出 | |
大黄 | 釜底抽薪,清热泻下 | |
芒硝 | 釜底抽薪,清热泻下 | |
佐 | 薄荷 | 清散 |
竹叶 | 清散,清心 | |
使 | 甘草 | 保护胃气,调和诸药 |
白蜜 | 1.缓和药性,保护脾胃 2.润肠通便 |
连翘用量最大,宋代前后对连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张元素说连翘有三大作用:(1)清心热,(2) 清上焦热,包括头面。(3)外科用,治痈疡。痈疡是外科的肿毒。后来叫它疮家圣药。这三方面在这里都要符合。治痈疡它解毒力量好,疮家圣药。它质地较轻,善走上焦,所以认为它能清,能透散。所以清热解毒和透散结合的。用量较大,解毒力量强。银花连翘要清热解毒为主,必须用量大。
臣药分两组。黄芩栀子联合擅长清上焦。很多方里基本结构,黄芩栀子相配的。都往往用在胸膈、胸胁以上,这是能够清热解毒,能够引热从小便排出,协助连翘清解。
大黄、芒硝是用来釜底抽薪,清热泻下,引中上二焦热胁以从下排出,所以从大小便都结合排出热毒。
薄荷和竹叶,有清散作用,增加连翘的清散透邪,对郁热易散了,竹叶还能保护心神,清心,保护心神,甘草它有保护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用蜜来煎服,少量白蜜煎,有缓和作用,也协助甘草保护脾胃,第二个,它润肠通便,能够引热下行。
所以凉膈散这个方体现了一种中上二焦热毒,从下窍排出的治法。它不仅仅是泻下,它也利水,所以历来把这个方作为“以泻代清”治法的一个代表性方剂了。以泻代清,釜底抽薪。从宋以后,到后世很多医家都认为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一锅水开得很旺的时候,你给它泼点冷水,相当于用点清热、降火方法,清热泻火方法,像三黄这一类,但是如果你把那锅水底烧的火撤掉,那个退热更快。
配伍特点
清上泻下并行,以泻代清,两者结合。
运用
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上部热像,热邪伤津)
由于连翘有散结作用,现在这方治疗头面咽喉这一类的,热毒引起的,或者出血,或者红肿热痛,包括咽痛,扁桃体炎,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随证加减
上焦热毒壅盛,症见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大便不干燥者,可去芒硝,加石膏、桔梗。
如果它反映出气分之热突出,可以加桔梗、石膏。桔梗是为了使它更好作用于上部。石膏清气分之热,如口渴明显的,清气分之热比较适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