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辨别虚实,是诸多疾病的辨证要点
临证首先辨别虚实是诸多疾病的辨证要点,但往往临床上辨别起虚实来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有的人也许会说,这个有何难,大部分不都是虚实夹杂嘛。这个我不否认,但是你还得进一步辨别出虚为主,还是实为主,这样才能更有针对地选方用药吧,否则那不成了千篇一律的补虚泻实一方全拿了,这个也是不现实的吧。现举两则我的扩心病心衰验案来分析分析。
这位患者是五十五岁的男性,面色褐偏黑,有油光,患者主诉活动后喘憋气促五年,加重一月。住院时症见夜间不能平卧,动则喘促,心慌气短,神疲乏力,腹部憋胀,口苦口干,不欲饮水,纳谷不香,时有恶心,头汗出明显,大便偏干,小便量少,夜不成寐。查舌红,薄少苔而色黄,舌面干少津液,脉虚大而数软,双下肢水肿不明显。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室率130次/min,血压140/70mmHg,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EF)仅16%(这个还不是我见的最低的射血分数,最低的是1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0mm(正常一般在50mm左右),西医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级。
这个患者从症状来看,喘憋不能平卧,气短乏力,简直是一派虚象,而且脉虚大而软数,也是大虚之象。但是这个真的是纯虚证吗?感觉好像不是嘛,还有腹胀憋闷,口苦口干,便秘,舌苔黄,似乎还有气滞的实证存在。但是你从西医方面来看,这个心衰都这样子了,虚嘛,射血分数就剩下16%了,心脏都不怎么收缩了啊,那个胃肠症状,也是心衰引起来的嘛,所以应该符合虚证的吧。这个中医比较高明,古人分析得比较细致,所谓“大实若羸状,至虚有盛候”。因此对于这个所谓的“实”证,我没有直接忽略,而是进一步辨查,腹诊探知,患者双侧胸胁苦满,左下腹压痛明显,结合患者面色暗,皮肤黑黄,考虑气滞的实证确实存在,而且兼有血瘀之实证。虽然整体来说目前已经是心阳大虚之候,但是“大气不转,其气何以得散”,心脏之真阳闭郁于内,只能自己内耗。阳气不能通行周身,血脉何以畅利,阳气闭郁于内,自耗其心阴心血,于是在其心脏之体日大而不知,其外之血脉不利之证渐显,日久已渐告急,出现肺衰喘促,脾衰食欲缺乏、腹胀。当此之时,当先转运其大气,令其心阳之气,布散周身,血脉得利,外围之困得解,再图补益耗损之阳气。否则骤补心阳心阴,只是徒增胀闷而已。根据腹诊及体质辨证,选用了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在西医常规治疗不佳的情况下,加上方治疗,药后,患者心率稳定在90次/min左右,喘憋改善,夜间可平卧,未发作阵发性呼吸困难,最明显的是患者腹胀憋闷明显改善了,纳增,大便正常,小便增多。症状大减,脉疾转数,腹胀减轻,显示阳气畅通表现,仍以前方续进四剂,诸症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明显提高,心率已控制在70次/min左右。腹部大多数时候已不胀,只是饭后腹胀,活动已不觉喘促,甚至自己去尝试爬了爬两层楼,自我感觉尚可,纳眠可,二便畅。查舌仍偏红,苔转薄白,舌面已有津液,脉大而软。
患者诸症改善,要求出院,考虑患者实证尚未全去,补益尚需斟酌,于是暂以上方加马齿苋20g,以取其酸收之意,以虚则补其母,取木生火意,带药一周,并嘱服药后症状无加重,即可转服生脉散口服液常服善后。后随访三月症状稳定。
另一个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史发现也就四五年。患者四十六岁,形体偏瘦,面色白而无光泽,印堂泛红,头发稀少,主诉也是喘憋气促,动则加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腹部胀满,食欲不佳,进食很少,稍食即胀满不适加重,时有恶心呕吐,全身自汗出,乏力气短,眠差,大便无力,两三天一次小便量少,双下肢无明显水肿,下肢萎软无力,舌偏红,少苔,舌面润,脉大而空数。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室率100次/min左右,心脏超声EF:1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3mm。西医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级。
患者曾多次住院,四处就医,已于外院咨询更换心脏事宜,家属已打算变卖房产,拟行手术治疗。但因患者犹豫人财两空,这又寻求中医治疗。这个患者初看与上一患者症状相似,似乎虚实两端,各有侧重。再次探查,腹诊胸胁苦满轻度,下腹部虚软无力,结合患者面色苍白,印堂泛红,考虑阳气衰微,上下交病,当治其中,予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味。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药进三剂,患者印堂潮红减,纳稍改善,憋闷稍好转,舌脉同前。前方续进四剂,患者诸症大减,腹胀不显,纳增,眠佳,夜间未再发作呼吸困难,动则喘憋减轻。症已大减,前方去青皮、茯苓,桂枝减为6g,继续服用一周,患者诸症继续好转,活动后稍感乏力气短,余症不显,只是自觉近日晨起不停喷嚏,患者要求开感冒药(因患者之前经验,稍微感冒即喘憋加重)。我细问其并无流涕,恶寒诸症,脉象较前已收,考虑为阳气来复之象,安抚患者乃是佳兆,无需服用感冒药,继服上方果然喷嚏除,气短乏力渐减而出院。
上述两案,一则似虚而实,一则虚而似兼实,我从整体辨证入手,结合患者面色神态,反复推敲,故而能不为假象所迷惑。总之临证处方当注意辨虚实,望诊及腹诊对于虚实辨证不应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