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三笑·巧舌挽狂澜》赏析(华士亭、江文兰演播)

三笑·巧舌挽狂澜
华士亭、江文兰

评弹《三笑》是传统名书,“糯米腔”徐云志的代表作,分为龙庭书和杭州书。50年代徐云志和王鹰有53回龙庭书,是谓精品。

这里所提到的《巧舌挽狂澜》是八十年代的作品,由华士亭和江文兰演播,小编个人以为,精彩异常。不但是弹唱演说十分出彩,而且对于书中人物的再塑造也可圈可点。

华士亭

&

江文兰

顾名思义《三笑》龙庭书是以唐伯虎点秋香为主线交代的一个故事。

书中支线人物繁杂,在龙庭书中,比较重要的角色有:华鸿山、老夫人、两个儿子“大呆二独”、四香丫头、石榴姐姐。

苏州评弹以“说噱弹唱”闻名于天下,舌辩之能天花乱坠,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表现阿朱阿碧这两个丫鬟伶牙俐齿,就说她们一搭一档,把高僧鸠摩智哄得如坠五里雾中——“后世苏州评弹之技名闻天下,便由于此。”

《三笑》此书便是极尽此能,争辩之时正话反话一人转圆说,极其荒谬也能掰到入木三分。

《巧舌挽狂澜》继承了评弹和《三笑》的传统,重点在于“巧舌”二字,而着意所起的人物,是华府的二少奶奶。

书中交代这位二奶奶是唐伯虎的表妹,自小娇生惯养,活得恣意而张扬,——小时候欺侮表兄,长大将要出嫁,听说公公对才子表兄的墨宝非常向往,向唐伯虎讨书画,恨不得连身上的衣服都让画上两笔,而与此相对的,唐伯虎并不怎么爱卖她的帐。

人生顺风顺水的二奶奶自嫁入华府,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打击,所嫁的丈夫,话都说不拎清却满肚子坏水,古代女子一嫁定终身,二奶奶一生悲剧命运就算是注定了。

但是二奶奶似乎并没有认命,在华府,她争取婆婆的宠信,从气势上全面压倒丈夫,反而坎坷的婚姻还让她更多体会到人情世故,她与大奶奶妯娌情深,对表哥唐伯虎的卖身为奴,虽然深感不安,还是顾及表兄妹的情份替他多方隐瞒,甚至创造条件。

身处在上有森严公婆,旁有痴愚丈夫及大兄的压抑环境里,二奶奶仍旧活力四射的生存着。

《三笑》里面,大致描画出了这个二奶奶的形象,轮廓分明但不饱满,甚至唐伯虎一边在接受她帮助的同时,一边仍旧不肯吃半点儿亏。也就是,因为客观需要所以安插了这一个人物,但主体上还是忽略的。

——准确来说《三笑》是一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书,这里面的女性角色丰满程度,就连秋香也很有欠缺,和另一部评弹传统书《玉蜻蜓》里的女性形象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巧舌挽狂澜》中,浓墨重彩地推出了这位二少奶奶,十分鲜明且成功。

原《三笑》中,发现唐伯虎携秋香夜逃,华太师夫妇立刻把媳妇叫过来,作为表妹,她不可能不认识书僮华安是表兄假扮,因此她很难逃避责任。

原书的安排,说是二奶奶早已想好应对之策,而这个所谓对策就是答不上话就不停的哭。一哭,作为公公的华太师就不好和媳妇较真了。

这样处理,勉强也过得去,但总觉得欠了口气,和全书的巧舌如簧扭转乾坤相比要差了点,说女性“三截穿衣两把梳头”也是分明的贬低。

华士亭和江文兰对唐伯虎逃走、华太师追责的这回书作了很大改变。江文兰作为超级下手,也展现了足够的风采。

书是从华太师决定惊动苏州府开始的,当时二奶奶受到几句训斥,不服气的站在一边。

在听说这个决定以后,心知不妙——华太师挂过相衔、做过五任主考,关系遍天下,表哥一伙只不过是几个有才名的文人秀才,论权势怎么都比不上华太师。

因此,二奶奶就有了个严峻的任务:说得公公放弃这个打算,至于哭哭啼啼索要秋香的老夫人,好糊弄得多。

二奶奶的心高气傲马上就显露出来了:因为之前受了两句挂落,拦是要把公公的行程拦住的,却决定不跟他讲话。所有的话都是说给公公听的,表面却不理他,只对着婆婆说,华太师郁闷的表示“只有旁听资格”。

两人意见相左,华鸿山忍不住开口反驳,每逢此时,二奶奶便高声叫一句:“婆婆啊!”气得华太师只有翻白眼的份儿,却还不得不听下去。

华士亭和江文兰两位配合的也好,每逢这样的反差出现,台底下都一阵笑声。

这回书一共只有半个小时,二奶奶巧舌挽狂澜,说得华鸿山官了改私了,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料最后几分钟还出一个高潮,堪为搞笑和舌辩的精华部分。

华鸿山的两个儿子,智力上都有些问题,精不精,愚不愚,苏州话叫他们“大呆二独”——倒底怎么写,反正小编没本事写出来——是两个“戏眼”,几乎贯穿全书,在每一个重要情节,必须出现打一下秋风,增加曲折、笑料,各种作用皆有之。

这回书里,本来这两个角色没必要出现了,但本着与全书精神不相违悖的精神,这两根拣不掉的菠菜根还是出现了。

二奶奶一番巧言,居然让她的丈夫听出了破绽,大呆二独冲上厅堂大叫不可私访。

二奶奶一听不妙,连忙叫一声:“二爷,休得啰嗦!”

二独一慌,立马回:“是,玉皇大帝,遵法旨!”

——二奶奶的超级风采再次展现,从这一个回合里,可以发现这位奶奶平时是怎么管束到她老公服服贴贴的。

大呆二独立马反过来说话,哄父亲去苏州。

这一番说辞翻手为云覆手雨,显得太聪明了,这也并不离题,恰巧拈来做个解释:二奶奶这样出力帮表哥,不但看在兄妹情份,而且是因为表哥做教书先生以来,原本呆傻的兄弟俩,慢慢在开窍了。

——关于这一点,在《三笑》书中是有交代的,说是大呆二独智力开发慢了点,但不是真傻,唐寅灵活教学,不但教得两个傻瓜开了窍,而且此后得取功名,因而华鸿山不但不计较唐伯虎的唐突,华、唐两家从此还结为至亲。

这样的安排,更满足一般听书人期望圆满的心理:一方面是渲染了唐伯虎的才能非同一般,傻子都能教聪明;而大呆二独实在傻得可爱,听众在五十多回书里和他们结了很亲密的朋友,实在不太忍心让他们一直傻下去。

但《三笑》原书虽有此安排,为了笑料故,迟迟并不打发大呆二独开窍,直到唐伯虎娶秋香,两个还在口水直流羡慕华安,出鬼主意要杀人放火把秋香抢回来。仍然满肚子坏水,不靠谱,看不出半点开窍迹象。唐伯虎都要回苏州了,他俩还不开窍,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开窍呢?

因此,《巧舌挽狂澜》通过三言两语巧妙的表现了两个傻白瓜正在变成外愚内智,合理,恰到好处。

本回书最后,华士亭和江文兰两个还总结讽刺了一下“近亲结婚产白痴”,你一言我一语,一搭一档,令人捧腹的同时又针砭了当时所热衷宣扬的理念,实在巧妙之甚,让人拍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