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人早上走路一小时,晚上饭后走路一小时,对身体有帮助吗?

村里一位老人,活到99岁,不管农活多忙,她都坚持早晚各走路半小时,而走路只是她长寿秘籍之一,她还有其它养生之道。

老人生在农村,到了65岁时,老伴去世了,儿女们都希望老人能跟着他们生活,可老人百般不同意,她选择独居,自己留在农村里,过着不一样的烟火生活。

儿女们看着老人辛苦,也帮她推荐了很多养生之道,介绍很多养生专家,可老人从来不信这些,她对子女说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些养生专家不一定长寿,医生也不一定身体好,活动,要活就要动,靠药物、仪器在自己身体里胡作非为,她可不想这样作践自己。”

同时,她还说:“待在农村里,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看子女眼色,自己每天运动运动,比吃人参燕窝都强百倍,要是跟着你们任何一个,我吃穿不愁,卸下了农村的担子,我会浑身不自在,到时怎么养生都徒劳无功!”

老人活到了99岁,她是村里的“长寿图腾”,村里还专门把她的生活习惯以及金句,作为对后辈们的教育和引导。她之所以能长寿,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农村的她,闲不下来,农活对于她来说,是生活所需

婆婆步入老年之前,经历了太多磨难,光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就送走了三次,75岁时,老伴也离去,她体验了常人无法体验的苦。不过,在早些年间,婆婆就教导自己的6个孩子,“勤奋”二字,是他们家的第一条家规。

常常听婆婆说:“乌龟喜静、好懒,那是它有坚硬的保护壳,你们懒,就活该受罪,为了将来不吃生活的苦,就要趁现在勤奋打拼。”

6个孩子谨遵教导,都靠自己的双手,成家立业,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在老伴离去后,儿女们都想接婆婆去居住,但都被婆婆严厉驳回了,她不去巴结任何子女,选择自己独居生活。

她们家的两头过年猪,都是婆婆一手喂大的,不管日晒雨淋,在婆婆95岁时,两头猪的生活起居都是婆婆一个人完成。这两头猪,一头熏成腊肉,留着自家后代享用,另一头的一半分给乡里乡亲,一半给到后代们吃新鲜肉。

独居一人,“猪”就是婆婆的生活信念,养猪有了天然农家肥,婆婆还根据不同季节种植有不同蔬菜,萝卜、白菜、青菜一年不间断,四季豆、豌豆、菜瓜等藤条菜也应有尽有。

婆婆常说:“只有自己种植的蔬菜,通过人畜粪便浇灌成长,才是真正的无公害、绿色食品。集市菜摊上的蔬菜,隔老远都能闻见化肥的味道,吃了浑身不自在。”这也是婆婆不喜好城市的原因。

爱干活,不光是她的爱好,也是她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第二:性格开朗、烦心事不隔夜,心态超好、活得心明眼亮。

婆婆在世99年,闹饥荒啃树皮,迎干旱喝稀饭,经历了老伴意外去世,遭遇了因地震被埋废墟,又相继承受了三次孩子离去,而婆婆习惯用微笑掩盖悲伤,道不尽人世间的凄凉。

独居的二十几年,一人一城,坚守着孩子们的根。婆婆人生信仰无坚不摧,每次磨难,说的最多的话为:“做事在人,成事在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活一生,活着就要通透明了,问心无愧!”

相继四次送走至亲,谁不悲痛万分?但在婆婆那里,只在第一天撕心裂肺的哭喊,到了晚上,安稳的睡上一觉,第二天起床生活照旧。没有经历过,你永远不知道白发人送走黑发人的痛,而婆婆她,经历了三次。

她的人生信条上写着“要为活着的人,努力活下去!”婆婆也常常和后辈们开玩笑:“老了讨人嫌”,“眼不见心不烦”,“我看得很明白,我就自己生活,挺好,不需要你们操心”。

她心态好,性格开朗,顺其自然,这也利于她的身体健康。

第三:饮食清淡、细嚼慢咽,源源不断给她身体提供营养支持

婆婆有自己的饮食之道。山间清泉,清澈透明,甘甜可口,我每次回老家,都会抱着盆痛快畅饮。而婆婆从不喝凉水、生水,即使曾经闹饥荒、迎干旱,她宁愿受罪,也不屈服。

婆婆人生信条上写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她喝水也是慢慢吞咽,她说道:“只有停下脚步,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饮食上,婆婆最喜欢吃清水煮菜,放一点点盐,其它调味品一概不吃。

婆婆牙口不好,每次吃饭之前,都需要戴上假牙,她只吃肥肉,她觉得“肚子里边一定要有油水,生命才有意义,才能被人瞧得起!”

对于她的一日三餐,饭前要静坐五分钟,只有让内心平静,呼吸均匀后方可进食。每口饭菜均为细嚼慢咽,不到米糊状态不下咽。中途还要饮半杯温水,饭后再饮另一半。

婆婆常说道:“吃饭不是单纯地吃饭,而是一种心灵洗礼,是一种生活享受。”“即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也待生活如初恋。”婆婆的身体排毒也很规律,晨起第一件事情就是排便,她也常说:“清晨排毒,彼此安好!”

饮食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规律,才有她的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第四:她坚持早晚各散步半小时,强身健体,增强体质

婆婆的个人生活丰富多彩,除了照顾两头猪、管理农作物、一日三餐亲手做以外,每天上午和傍晚,还要各抽出半小时时间,信步而行,边走边看,感受大自然的无边魅力。

后辈们给她的手机,只是一个让后辈们知道她安全在家的通讯工具,她从不带在身上,因为她觉得电子设备辐射大,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哪怕在早些年间,全是乡村泥巴路,婆婆也风雨无阻,每次散步到我二外公家后边,然后再返回家中。上坡费劲,回时轻松,婆婆就以平常走路速度,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走到身体发热就行了,她走向了自然,迈进了健康。

有人还专门问婆婆,为什么每天要坚持散步锻炼身体?婆婆回答说:“人的一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人老了,容易勾起回忆,只有这样走走停停,才能波澜不惊,排毒养生,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活动,才能拥有。”

锻炼身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强求,适度即可。

文中婆婆的经历可以看出:她的生活,讲究顺其自然,她不需要虚伪的问候,也不需要强求的生活。她的好心态、好习惯,在生活中锻炼身体,在锻体中体验生活,造就了她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这才是对老年身体最大的帮助。

写在最后,我想说: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所以要经常运动。又有人说长寿在于静养(跑得快的猎豹寿命相对短,运动员寿命相对短,而跑得慢的龟类相对活得长)。

锻炼身体,切不可盲目跟从,要正确审视自己,因人而异,顺其自然最好。

在我国,60岁被称为花甲或耳顺之年,是进入老年阶段的开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脆弱感日益剧增。心慌的老人开始研究养生之道,殊不知,良好的心态才是延绵益寿的良药。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半途而废,再好的养生之道都是枉然。

生活中也有过度锻炼被反噬的例子,镇上一位老人,过了65岁,看着身体机能日益下降,盼着能抱上玄孙,每天坚持走1万步锻炼身体,没想到,一个月后,再见时,已是拐杖傍身。

过度锻炼导致膝盖半月板磨损或其它部位受伤,悔恨操之过急。

“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运动的身体青春常在”,只要自我感觉良好,不过度消耗自己,真的没必要讲究太多,规定走路半小时如何?一小时又如何?

想走就走,想歇就歇,活得通透是最舒坦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不可在颐养天年时徒增烦恼。

综上所诉,回到问题,六十岁的人早晚各走一小时,身体机能好的可能对身体有莫大帮助,体弱有隐性疾病的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认为饭后走路,对身体有多大的帮助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