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徐小兰丨散文/我的散文处女作《难外难》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徐小兰:山西河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1993届学员,“山西文学杰出作家奖”、运城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已有二百余万字文学作品散见于各文学刊物,作品多次被转载、选载并获奖。已由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出版小说集《无处辉煌》,文集《女人如月·桃花祭》,散文集《做个美丽自然的女人》、《不能不说的疼痛》、《柔软的坚守》以及长篇文化散文《千年望族》等。
我的散文处女作《难外难》
徐小兰
这是我的散文处女作《难外难》,1990年发表于《山西文学》,之后很快被《散文选刊》选载。近期,中国散文协会向会员征集“我的散文处女作”,我想起我的电脑里没有此文,因为那时我还不曾用电脑写作。于是,我在书房翻箱倒柜,找出珍存已久的那期《山西文学》与《散文选刊》,一字一字,将原文打出,打算以电邮方式,寄至《中国散文》。却忽然想起众位热心博友经常来我“家”探访,所以觉得:既已打出,何不先贴于“客厅”,供博友们一阅?手指一动,我的散文“处女作”就献给各位博友了。小兰奉上:
难外难
偶尔回婆家,总会看到大娘大嫂们聚集在村头的大槐树下悠闲地说笑,笑着择青菜,说笑着摸纸牌,逍逍遥遥,好不自在。
低头来问一问,自己何曾有过这样的悠闲?
在企业财务科工作,每日里,无论晴雨风雪,总归要踩着准时响起的电铃声上班下班。八小时之内满眼皆是干枯呆板的阿拉伯数字,且还因担着职务,要应付银行、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等诸局的各样业务,各种检查。下班以后,更是像输入程序的机器人一般,做饭、洗衣、拖地、涮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若不是夜深人静时可以披衣倚床看几页书,写几行字,更会觉得这时日熬得太僵、太呆、太难。
一次回乡赴丧的切身体验,给了我新的经历。从此,我明白了大娘大嫂们的世界也并不那么简单。除了收种季节田间的忙碌,除了农闲时树下的逍遥,她们还有很多我学不会、做不来的事要做。那些事对我来说,确乎是很难、很难。
婆家外祖母去世,差人来要我回老家赴丧。知道此事是有些规矩,可究竟是哪些规矩,却只有茫然。
不去行吗?
不行。不去失礼。
这便无奈,只好前去。
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天,是“封棺”的日子。这一天,按照乡俗,死者的女儿、孙女、侄女、外孙女等女孝子,必须“哭道”。即从村头一直哭到家中,烧罢纸、点罢香、磕罢头,还得在棺材前嚎啕一阵,直到有人竭力劝阻,方可止住哭声。这哭声说停就停,并无丝毫由方才大哭带来的“余震式”抽泣,甚至连呼吸也很均匀。之后,是迅速地擦鼻子、抹脸,继而四下张望,问:二姨,四姑,你们早来了?四姑咋没带表弟家二小?那语调极轻松,态度极自然,全不似刚才哭过的模样。
我可不行,不用说这样的大哭嚎啕,就是有时自觉憋闷,关起房门悄声洒几滴泪,那“余震”也会使我好久一阵呼吸不能自如。
如此,我便愁,愁极。这忧愁就写在了脸上。
小姑笑道:嫂嫂熬煎了是吧?你这身份,虽也是女孝子,但哭不哭都行,没人挑你的礼,就免了吧!
真的?我问。小姑点头。我如获大赦,认准了与我同龄的小姑是我此事之师,便与她左右不离,凭她指点。
那日,同小姑一起走到舅婆村口时,她一声长且高的呼喊:婆呀……便拉开了“哭道”的序幕。
我赶忙过去扶住了悲悲切切哀悼声声的小姑。这,是我刚刚学到的一点儿规矩。
我只是纳闷,只是惊奇:她怎么就会一下子爆发?
小姑边走边哭,且哭且诉,哭声如同唱歌一般,音调时起时伏、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哭诉的多是些思念之词:婆呀!你丢下我不管啦,这光景我可咋熬呀,明儿个再到舅家来,哪个在门口望我呀……婆呀!你睁开眼再和我说说话呀……
我听了两天,“哭道”者喊的大都是这些话。
对我来说,这已经很难。却不知,竟还有比这更难的。封棺时,女人们原本正说话、做事,突然就一齐哭了起来。那哭声犹似百人大合唱一般,高音、低音、中音、和声,凄然哀婉,在整个村子的上空飘荡、回旋。
我觉得最难的是死者家中的主妇。她一边哭,一边还得料理好多事务。正哭时,有人来问:线在哪儿?白布在哪儿?剪刀呢?剪刀在哪儿?她的哭声会戛然而止。待答完问话,找出东西,就又马上哭喊起来。那哭声和哭态,真可谓“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随着木匠敲打铁钉时手臂的一次次起落,几十个女人一齐大放悲声。在这聚集的哭声中,嘶哑的、清亮的、低沉的、尖细的,此起彼伏,交融汇合,既各显独特,又相互衬托,听来犹似一曲浓郁的乡间民乐合奏,带着乡风的纯朴,和乡土的自然。
但我发现,在这些哭喊的女人中,有的是真哭,有眼泪;有的则无泪,只是在喊。我想:有泪者,必是同死者感情至深,故而泪如雨下。无泪的呢,可能是与死者关系一般,情感淡漠,只不过“逢场作戏”,哭给人看看。
小姑却告诉我,会哭的人,无论死者同自己有无感情、关系近远,都能立马就哭出眼泪。她们其实是在哭自己,想想自己做人的苦处、难处,谁不流泪?这只不过借赴丧之机,渲泻自己的悲苦,既哭了别人,了了公事,也哭了自己,畅了心肺。
你试试,可哭得出?小姑要我当场应试。
于是,我憋着劲,拼命去想自己的难处、苦处,苦、苦、苦……苦在哪里?平日里总觉得苦难至深,现如今却踪影全无。我不行,我想自己的事只能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去想,这样乱乱糟糟的场合,我只顾了别人,哪里还会想到自己?
太难,我哭不出。对着小姑,我无奈地摇摇头,象是没及格的学生。
小姑说:现在她们全在嚎,你哭不哭就这么混着可以,后儿个夜里“降香”时要一个一个来,那可要见真格的,各人有各人的身份,谁也替不了你。
我被吓呆,又开始犯愁。
并非小姑吓唬我,乡间葬礼的“降香”,果真是要一个一个的来。这种仪式极繁杂极罗嗦,感觉上是在因为丧事而刻意地折腾死者这些活着的亲戚与家人。其实,用什么方法不好寄托哀思,非得这样折腾?民间的乡俗可不容你这样想。如此大张旗鼓地举行“降香”仪式,与其说是为死者,倒不如说是为生者。
不是吗?能亲眼看到别人死去后震天动地的吹吹打打又哭又闹,想起自己死后也能如此轰轰烈烈让众人忙这么好久,在心理上,可能是一种安慰。
死者入葬的前一夜,举行“降香”仪式。从晚八点开始,花钱请来的乐人们便聚在一处,声嘶力竭地唱,摇头晃脑地敲。全村子的人,都来兴致勃勃地看。甚至有些人家,要请来自家的亲戚看这种“热闹”。
院子中央,设了香案。“降香”的孝子们,早已被主事人,也就是丧事的总管,按照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程度排了名次。
古老中国的“男尊女卑”可真是无所不在,就连这种乡间的“降香”,也是要人为地突出这一点。从名次上看:男先女后。难道说死者的女儿会不如死者的远房小侄孙关系近、情感亲?但是不容分说,女儿也不行,得排在所有男性孝子完成仪式之后。从程序上看:男简女繁。男人们转一圈即可,女人呢,却得转四圈,并且要哭着转。如此看来,这样的仪式,不仅要把女人排在后面,还要让女人比男人更苦、更累。
男性孝子们一个接一个从灵前开始,烧纸、磕头,自左侧下来,至院中香案正中点香、磕头,再从右侧返回灵前磕头,仪式就算结束。女性孝子则不然,要讲究什么“八拜礼”,即左下右上,烧香磕头,往返四个来回,多跑路、多磕头且不说,还得哭,要一直哭,边走边哭,同“哭道”一样的哭。
这可愁煞我也!
我站在院子一角,仔细地看着她们每个人的动作,看她们如何跪下,如何起身,又如何地在泪眼迷离中把点燃的香插进香炉,然后拿起“孝棍”,再下来……不行,我越看越觉得头大,一点儿也记不住。
轮到小姑了。只见她娴熟地整好头上的孝布,缓缓向灵前走去。那还是小姑吗?她的举止那么老练,目光那么专注,神情镇定,而又从容自如……
记得小姑那次去单位找我,在我的办公室里,看见我那些科员,她红着脸,显得那么慌乱,慌乱得连手脚都觉得多余。可现在呢?当着人山人海这么多人,她的羞怯、扭怩和慌乱都去了哪里?
我想应该是:这里,是属于小姑的领域。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对“小姑们”来说,无异于我在办公室主持工作,无异于我去参加各种会议。这是她们出头露面,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哭”,在她们来说,是一样本事,是一种风度。
不知何时,小姑的“降香”已经结束。她悄悄站在我身边,问我:想什么呢嫂?是不是觉得很为难?下一个,就该你了。
可我不会呵,能免吗?我问小姑。
小姑说:早知道你是为难的。我问过总管,他说你是外甥媳妇,可以免。不过你该学着点,其实不难,你看看就会了,一点儿不难。
小姑认为不难,可是对我来说,那却是难之又难的事。如同她走进我的办公室,甚至是比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还要难。因为,这种场合,是属于小姑她们的领域。
(责任编辑:杨志强)
首届“干线杯”诗歌有奖大赛征稿启事
为繁荣本平台诗歌创作,特举办一次面向全国诗歌爱好者的诗歌有奖大赛,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征稿范围:向本平台投稿并关注本平台的所有诗歌作者。不关注本平台的作者谢绝参赛。
2、每一位作者限投三首,题材内容不限。
3、参赛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在任何媒体和微信平台发表过的作品禁止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4、征稿时间:2017年7月5日起至9月30日止。
5、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200元,颁发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奖金100元,颁发获奖证书。
三等奖3名,奖金50元,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奖5名,颁发获奖证书。
本次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将由本平台聘为首批“签约作家”。
6、评奖规则
(1)参赛作品将在本平台择优发表,获奖作品将从所发表作品中评选。
(2)阅读量及留言量将作为获奖入选参考,人气高的诗歌作品将直接进入初选。
(3)本平台将邀请诗人及专家组成评委会,无记名投票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
7、参赛稿件请寄本平台诗歌邮箱:3474682901@qq.com,参赛作品必须注明“诗歌大赛”字样,不注明者不得参与评奖。
特别鸣谢:本次活动奖金、奖品由诗人牛扬老师全额赞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