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時,那些令人不安的補與瀉
壹
近日看到許多朋友在群裡傳看一篇關於艾灸的文章——“注意!大多数人艾灸,其实是在瀉自己的元气”。文中提出的一些觀點,讓不少初學艾灸的朋友產生了疑問甚至是恐慌。索性就著這個話題聊聊這幾年踐行無為灸的心得,同時也就朋友們的各種疑惑一併做個解答。
贰
首先,不得不說,這篇文章的題目,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恐慌,因為我們非常害怕“瀉”,人類的通性,喜補而惡瀉,可以理解。
當我們有疑問的時候,不用迴避它,我們可以用“科學”的精神,去分析它。
這就好像,有人說,房間里有一條蛇。我們要打開燈看一看,是否真的有一條蛇,還是,黑暗中看不清楚那只是一條繩子或樹枝搖擺投下的影子。
害怕不會幫助我們了解真相,打開燈卻可以讓我們看得更清楚。
叁
回來說艾灸。
首先,和針法、砭法一樣,灸法也有不同的體系。我們的灸法叫做無為灸。無為,是道家的詞彙,意思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妄為。
無為灸法并不複雜,要點甚至可以用一句話就說完,那就是:以吸收為度。
吸收,是由一個人身體的本神發出“這裡需要能量”的信號,這個信號只能由施灸者的身體去感受,而不能用頭腦意識妄加揣度。
施灸人,在無為灸法中,是信號探測器,燃燒中的艾條,是能量加油棒。
肆
所以說,無為灸有法度,做灸時要嚴格遵循這個法度。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知道為什麼無為灸法,不僅能,而且比較著重灸神闕。不僅因為神闕所處的位置特殊,是命蒂,是儲存和封藏一身元氣之所在,更是由於我們捕捉到了神闕發出的信號,“能量流入的大門已經打開”。
如果神闕不吸收,那麼依照無為灸的法度,是不能灸的。用無為灸法艾灸,以吸收為憑,而不因善小(指穴位功效小)而不為,亦不會因惡小(只灸火力小量少損害小)而為之。
不僅對神闕穴如此,對命門,乃至身體各處穴位,無為灸都遵循同樣的法度,即身體是否吸收。
伍
這裡特別回答一下“少火生氣、壯火食氣”的問題。什麼是少火,什麼又是壯火?想一下北方人吃火鍋吃烤串,有時希望微辣就好,不要正宗辣或者變態辣,對不對?因為微辣,可以讓胃暖起來,還可以祛除一些寒氣濕氣。而變態辣就讓我們整個消化系統都燃燒起來,津液損傷,造成第二天都不舒服。
少火,指灸火溫和、被灸人感覺不燙,人體津液不會損失,艾灸充分發揮助陽而不傷陰的功效。壯火相反,火力兇猛,容易灼燒人體津液,就像烤火離得近了,反而造成燙傷一樣,很多人灸時感覺燒灼、皮膚紅熱,出現水泡、和燙傷的痕跡,這就是對人體正氣的損害。
可見,如果我們嚴格遵循無為灸法度,是不允許出現過熱和燙的體感的。對被灸人來說,無為灸灸對了,最好的狀態大致應該是,不燙、不燥、舒適、困倦思睡,以及可能出現潮湧般的排病感。
因此,無為灸之後,我們強調調攝,即通過睡眠、飲食,修養身心,以“養妊”的狀態,將補充進來的陽氣與我們的陰精和合,真正化為人體正氣,而非浮火。那些認為艾灸完之後,可以肆意揮霍的人,就是妄為,只會對身體造成更多的損害。
陆
排病感出現的原理是,艾草借助火力產生的氣,經由“打開的能量通道”進入人體,在本神的指揮下,沿經絡流向該去的地方,虛弱的脈絡逐漸充實飽滿,而曾經乘虛而入、留存體內的各路邪氣,則在正氣的驅趕下,一波波排出體外。
元炁足之人,本神也更爲強大,更能獲取有益的能量,換言之,元氣足的人,吸收往往更強,元炁虛弱之人,吸收也更弱,從這一點來看,無為灸是順應人體需要和幫助元炁工作,由本神來決定此時身體進行攻邪,還是元氣的收攝和封藏。以我的臨床經驗,不同的季節,人體有不同的機制,春夏多為攻邪,秋冬多為收藏。
施灸者可依據吸收的強弱,和治療過程中的排病反應,判斷被灸者是否適宜艾灸以及恰當的艾灸量。
由此可知,無為灸重視并仰仗施灸人的感覺力。敏感的人固然學習得更快,但對大部分人來說,經過一些訓練,都可以成為合格的施灸者。因為,感覺,本來就是人固有的能力,每個人都擁有,只是在現代人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太過強調後天意識的訓練,所以逐漸忽略了身體的感覺。感覺的能力,不僅在無為灸中是最重要的,在更多傳統中醫技藝中,我們也格外看重,因為這是中醫的本源,來自“巫”的溝通天地的能力。
總結一下,無為灸法中訓練的重點并不是具體的病怎麼看,手法怎麼做,而是,找回本屬於你的感覺力,進而由灸入毉,由毉入道。
-
作者:玄圃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