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干面—信阳人的乡愁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本公众号主要挖掘豫南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专注原创。欢迎来稿、交流。微信:37096414

热干面—信阳人的乡愁

文/韩勇建

1

我第一次吃热干面是在1980年,那一刻的怦然心动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候的早餐非常单调,绝大部分家庭都是在家做早餐。当时我在信阳地区教育局工作,属于快乐的单身汉,早餐基本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一天早晨出门,正为吃啥而茫然,却遇见一个同学,他就带着我去吃热干面。地点就在地区教育局旁边的二食堂,后面是饮食服务公司的家属院。

一进门,就看见长长的队伍排得有一二十米,门口有一个卖票的柜台,没有排队,但需要踮起脚跟伸长胳膊挤上去。

热干面是按两卖的,一两粮票六分钱购买一两。有二两一碗的,也有三两一碗的,四两就需要两碗盛了,我当时还年轻,得吃半斤,肯定是两碗了。

麻酱的香、小葱的鲜、榨菜的脆、面的筋道,让整个早晨都鲜活起来。这大概就是幸福的味道。

起初,我认为这是最早的热干面了。

后来,信阳电视台播出了“老李说事”,他吃热干面更早一些,估计是在1978或1979年,他说是四食堂,在工农兵电影院附近,也是个国营单位。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街头早餐陆续兴盛起来,热干面也随处可见。凡是有早餐点的地方,都会有热干面。

据说,信阳的热干面是从武汉传过来的,武汉的热干面名气很大,然而勤劳精明的信阳人对武汉热干面进行了改进,其味道竟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而,吃热干面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很多人都离不开它。热干面也就成为信阳最具特色的美味了。

2

1986年,我调到潢川工作。工作之余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早晨上街寻找热干面,总是失望而归。

一天早晨,在红卫场偶尔发现一个小推车,玻璃罩着的是热干面,喜出望外。但品尝之后,很是失望,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后来,我自己另辟蹊径,把面和调料买回家,自己动手,但由于我不善厨艺,仍然觉得不好吃。民以食为天,在潢川工作两年多,这也是我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

八年之后,1996年,我再次调潢川工作,任潢川师范学校校长。这时的热干面多了起来,但在我的印象中,潢川的热干面还是不如信阳的好吃。

首先是调料没有信阳的品种多、味道好,二是千张也不如信阳的筋道。有的卖热干面的干脆就把牌子挂出去:“热干面、信阳千张”,以此招揽生意。

潢川县一位领导,是豫北人,我经常调侃他是吃货,他每到信阳,就找信阳最好的热干面,也请我吃过。他曾专门派人到信阳学习,他说,加工出来的热干面味道比过去好了一些,但还是不如信阳的。我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潢师大门口的对面,有一家热干面,相对好一些,我去吃过几次。

后来有一次,卖热干面的师傅问我:“你是韩校长吗?”我说:“是啊!”他接着说,“以后你再吃热干面,我给你送去,不用你跑路了。”

我很疑惑,他老婆在一旁说:“你一来,你的学生就不敢来了,他们怕校长,我们卖热干面就一会儿,错过这个时间,生意就过去了,如果你再遇见熟人聊聊天,我们至少少卖100碗……”

人家说的入情入理,我确实影响人家生意了。我想:当校长确实也不容易,连吃热干面的份都没有了。

于是,我就到潢师食堂去吃。食堂的热干面便宜,份量也很大,很适合贫困学生。

大家都说热干面没有营养,作为校长,我也考虑,学生长期这样吃,对身体不好。我就安排伙管会,让他们在热干面里加点时令蔬菜,不一定都是绿豆芽。虽不好看,但营养有了。

3

我在潢川工作了十二年,信阳的热干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有很多创新。其间,到信阳办事、开会是常有的事,吃热干面机会也很多。

一段时间,信阳卖热干面的都是两个锅,一个烫热干面,一个是熬好的高汤。把高汤浇到碗里,很香,口感也好。还有的加肉酱,称豪华热干面。

一次,我出差来信阳,跑到幸福路上,不到十米,两个卖热干面的,这边排很长的队,那边稀稀拉拉。我们就吃那排长队的,他要两块钱一碗,是浇高汤的,而那边才要一块钱。信阳人嘴很刁,宁可多花钱,也要吃好的。

2007年,我调回信阳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一次意外我烧伤了,住在中心医院。伤痛之外又想起了热干面。

一个朋友给我送来了羊山红油热干面。这种热干面,我原来没有吃过,面细筋道且干,别有一番滋味。

伤好之后,我就开车跑到羊山,一看,门前排了好长的队伍,饭桌上挤满了吃饭的人,太夸张了。羊山热干面也是信阳的品牌,以后又陆续开了很多分店,真是有福同享了。

4

很多外地人也知道信阳热干面。

省电大领导来信阳检查指导工作时,经常提及热干面,我也经常带他们去吃,好多名家都去吃过,卖热干面是不开具发票的,当然是我掏腰包了。热干面也就成为我们闲谈的话题。

热干面是老少咸宜,很多人从小吃到大。大街小巷,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蹒跚学步的孩童,都是乐此不倦。

一次正给一位领导汇报工作,他接了一个电话,当时就喜形于色。原来他老婆下午要出差,他明天早晨又可以吃热干面了。看来他平时都是在家里吃早餐,原因可能是他患有糖尿病。呵呵,可爱的像个孩子。

省电大一位信阳籍的处长对我说:“我平时回信阳就是三件事,一是看父母,二是会朋友,三是吃热干面。”

她吃的地方之多,令我惊讶,什么盆景园、什么西关东关,什么羊山小朱孩,什么蛮子热干面等等,名副其实的热干面粉丝。

一些我们的同龄人,经常打包给外地工作的儿女和孙子外孙带热干面。带热干面有两种带法,一是成箱的买面条,自己做调料;二是一包一份,连面带调料。我哥属于第一种,我属于第二种。

我有个同学,女儿在韩国定居。老两口准备去韩国探亲,打电话问需要带点什么,电话那头高声答:“热干面!热干面!”于是他们带了十几斤。女儿女婿吃了,说:“以后啥都不要带,这才是我们的最爱!”

5

信阳人也常说,热干面没有营养,碱性很大,但吃热干面的人却一代接着一代,从来没有减少过。

看来现代人缺的不是营养,看重的是口感。大学生放假,早上满街都是吃热干面的,那场面、那惬意,更像是一道风景,一碗热干面开启了一天全新的生活。

胃是有记忆的。很多人,从小到大,热干面伴随着成长,即使长大到外地工作,依然留恋家乡的味道。外地的热干面无论有多么精细,却怎么也找不到家乡的感觉。

热干面进入信阳已经四十年了,先是国营食堂,再是市区小吃点,进而发展到县里,再后来,凡是有居民居住的地方都有热干面,乃至周边的城市和省会郑州也有了热干面。

热干面已经成为信阳早餐的图腾,信阳的一张名片。可以说:热干面,已经演变成了信阳人的乡愁!

(本文作者:韩勇建 政协信阳市委员会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往期精选

 一百多年前移民江南的信阳乡亲后裔,家乡没有忘记你们!

 他们曾是罗山名医,如今,却回老家当了农民!

 又是一年三月三,周党油盐罐你约了吗?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论坛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