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经典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国外篇上)
魔幻现实主义是指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盛行约半个世纪的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逐渐扩展到电影和其他艺术领域。
既然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即将现实魔幻化,然后大胆地将魔幻化的现实拿来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线索,并构建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
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我们会看到,影片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国外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的流行比中国要早,其成功的经验足以我们借鉴。今天就来看看这5部国外经典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吧。
《潘神的迷宫》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2007年一部西班牙语电影《潘神的迷宫》在世界影坛引起震动,墨西哥大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通过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西班牙内战中一位小姑娘的内心世界,整部电影情节感人至深,看到最后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影片有两条线索:一是西班牙内战后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独裁统治下的反抗组织和政府法西斯军队的明枪暗战。
另一条是小女孩奥菲莉娅绮丽惊险的冒险旅程,像极了魔幻RPG游戏的情节。两条线索的连接点就是小女孩本人。一个是她每天必须面对的可悲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充满希望的也许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地下世界:潘神的迷宫。
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奥菲莉娅在这两个世界中穿梭,是将两条本不想交的平行线连接起来的桥梁,每当场景从一个现实进入另一种现实之时,魔幻现实主义的真假转换要素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幻像愈美好,现实就被凸显得愈加残酷。
在某种意义上,《潘神的迷宫》是一个可敬的开拓者。它不一定是第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但应该是第一部获得广泛认同的、比较成功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月亮情人》导演:库唐纳扎洛夫
Far-Khor小镇的居民们狂暴地怒吼着,追逐那个怀孕的叫玛拉卡的女子,因为她拒绝嫁给肚里孩子的父亲。走投无路的玛拉卡被逼到了一幢房子的屋顶上,她的白痴哥哥纳斯雷丁打开了天花板上的吊扇,屋顶带着玛拉卡像直升机一样腾空而起,越过人群的头顶,飞过海岸线,消失在云层中。
这个结尾让人想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结尾:在一阵狂风中,小镇马孔多被卷起,飞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这部中亚电影正是使用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开创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影片用仅仅107分钟的时间为我们展现了几乎所有未婚妈妈的爱、性的共同命运。
女主玛拉卡的经历离奇荒唐而又忧伤:莫名其妙失身,莫名其妙怀孕,莫名其妙连选择是否要肚里孩子的权力都没有——唯一的妇科医生死于枪战,当她去找巫婆想打下孩子的时候又被父兄拖了出来。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愿意娶自己的男人,却又不是自己孩子的父亲,不久这个男人又和父亲一起死于非命,最后孩子的父亲终于出现,却又是个色鬼无赖,即使这样,他还被吓成了植物人……
而当爱无法解决一切问题的时候,导演让演员选择的也不是杀戮,而是远离,哪怕用魔幻的方式远离,因为现实虽然很魔幻,但是爱却依然梦幻,但不是虚幻。
《大鱼》 导演:蒂姆·波顿
电影《大鱼》阐述一个普通生命可能经历的多彩和亲子沟通中的主题 ,诠释的是伟 大 的父爱 ,充满了魔幻、隐喻和梦幻。电影里有各种各样充满想象力的怪异场景和人物,导演用其独特的风格带观众一起感受那些新奇不知是真还是假像童话一样的人生故事。
影片中的父亲一直借助那些神话故事来掩饰 、伪装自己的脆弱。在儿子的看来,父亲是个大话王。在他几十年的吹牛过程中,他重复了无数次他的大话谎言,叫人厌倦,叫人尴尬,叫人恼怒。荒谬的是,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和儿子做对,当他还没有成为一个父亲之前。所有的人都站在大话王父亲的一边,
父亲到底是谁?
大话王父亲依然以他的神话故事做答,儿子不得不自己去找出真相,发现自己父亲究竟是谁,他曾经做过什么。去寻找那条大鱼,他父亲说过多次的那条最大的鲇鱼,那条没有任何人能抓住的鲇鱼。
影片的最后,父亲真的变成了一条大鱼......
在前一小时三十分钟内,它可以拿来当成一个魔幻版的《阿甘正传》来看,绝不会让人觉得乏味,只会因为那些五彩缤纷的幻想而被深深吸引。而在最后十分钟,在讲故事最关键的时候,如同烟花散尽、满天星斗在夜空中显露出来。你只觉得那一瞬间,你明白了所有的星光,而你却不能言语。
《铁皮鼓》 导演:施隆多夫
这是德国新电影运动的旗手之一施隆多夫最负胜名的一部作品,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戛纳金棕榈奖。
故事的发源地是一个处于德国和波兰的交界的地方,也就是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的家乡,但泽,它在战争中几次易主,使得作者丧失了归属感与判断力,所以片中主人公奥斯卡的父亲不知是信新教的德国人马策拉特还是信天主教的波兰舅舅扬·布朗斯基。
一天,奥斯卡躲到桌子底 下玩的时候发现了母亲与舅舅的秘密,他认为成人世界充满了欺骗,奥斯卡拒绝长大,所以他的身高永远停留在3岁。
奥斯卡还意外获得了一种神秘的能力——高分贝的尖叫。当看到母亲与舅舅幽会时,他会爬上钟楼,用尖叫震碎所有玻璃;当老师责骂他时,他的尖叫震坏了老师的眼镜。奥斯卡维持着三岁的身高水平慢慢长大。
电影的主题是反思历史反思纳粹德国,通过一个拒绝长大喜欢敲鼓的怪异小男孩的视角,来看德国人在二战这一段历史中的丑陋和罪恶。虽然观影的过程不能让人愉悦,甚至可以说的上是恶心,但电影表达出来的反战思想和战后德国战后一代人对历史深刻反醒通过电影荒诞魔幻的画面展现的十分充分。可以说这是一部十分严肃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灵异第六感》 导演:奈特·沙马兰
拍摄于上世纪最后一年的《灵异第六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佳作。它将关注对象定位于社会边缘群体之一的心理问题儿童,通过搭配、调解、揉合各种现实主义元素和魔幻主义色彩,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有少许阴郁和压抑但却充满人性之关爱和温暖的世界,启发观众在娱乐之外思考该影片隐含的多层面教育意义和现实启示性意义。
8岁的科尔拥有着看透世界,与鬼魂沟通的能力。但是,很显然,这种能力即使是对于一个心智已经成熟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甚至是不可接受的诡异力量,没有人相信他说他能看到这种超自然的存在,即使是他的母亲。
心理医生 马尔科姆的出现,帮这个孩子填补了很多的空白。其实马尔科姆一开始也并不相信这个自闭的孩子,他以一个医生的惯性思维分析着他患了何种精神疾病。可他不想伤害他,他小心翼翼的试图窥探他内心秘密,他想用一种婉转的方式来回避信任这个问题,可他失败了。妻子对他的疏远让他心烦意乱,科尔的表现让他觉得他无法医治他,他决定放弃。
幸亏,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马尔科姆从治疗病人时的录音中听出了异样,追根纠底后他终于完全相信了科尔的话。正是这种之前从未有过的信任再一次感染了本已心死的科尔。他抑制着内心的恐惧开始尝试和不断出现的鬼魂沟通,医生终于帮他解开了心中的魔扣。他明白自己的特殊,他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他克服了恐惧,他长大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剧本无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