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传奇」谭德祥|谭氏七雄奔贺龙
作者简介
谭德祥,重庆云阳人,退休公务员。曾获国家计生委,财政部联合授予的先进个人、云阳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新闻工作者等称号。退休后从事谭姓文化研究工作,现任重庆市谭氏文化研究会云阳分会会长。
谭氏七雄奔贺龙
长滩河水浪滔滔 两岸儿女逞英豪
谭氏七雄奔贺龙 立志推翻旧王朝
一
晚清时代,在四川省云阳县(今堰坪镇百佛村)境内的“百佛寺”旁有条半边街,因坐落在长滩河畔,故称河水店(由于是茅草房,经常发生火灾,后被人们戏谑为“火烧店”,1982年洪灾,因山体滑坡被淹没),谭国文、谭国成、谭国权三弟兄,见故陵到湖北恩施、利川一带贩运盐巴、桐油、山货的“挑二哥”们爱在这里歇脚打尖,便在此开了一家“幺店子”。
这“幺店子”既为挑二哥们提供食宿,寄货,还为四方八面去羊子嵌赶场的人供应几文一碗的“帽耳蒸(多数为玉米面与大米混蒸的饭)。此外,他家每天还要烧几大瓦缸老荫茶,摆放在门口,给过往歇气的行人解渴,分文不取。人们见谭氏三兄弟耿直,诚信,又乐善好施,都赞不绝口:“你们是好事做了好事在,多得几个胖子儿啊!”或许是千人万众的口碑感动了上苍,不久,谭国文就先后生了两个儿子——谭行益、谭行春。谭国权更是喜上眉梢,连得五个男丁——谭行运、谭行远、谭行达、谭行华,谭行元。
当时,各地为防备土匪骚扰,都组织了民团,所以,谭家七子从读私塾起,就跟随当地乡间民团习武。
开店虽不富裕,倒也勉强糊口。好在店子临水而居,大部分生计就只能靠水吃水。
河水店的人从小就在长滩河练就了一身浪里白条的好水性。每年河流涨洪水,谭家的小娃们跟着大人,不分白日昼夜地守在河边,打捞洪水漂来的东西。特别是捞的浪渣柴,堆积如山,格外引人眼注目。一年四季,煮饭做菜,烧茶热水,冬天烤火,都是长滩河所赐。
二
羊子嵌自古以来就是(农历)逢三六九赶场,每到赶场天,小小的独肠子街道闹热非凡。大人上街卖了自家的土特产,打点酒,称点肉。小孩也赤脚垢脸,一路小跑跟着大人到街上凑热闹,买点香香吃(糖、糕点之类)。
“河水店”离街上只有三四里路,平时连狗就撵得上的小伙伴及豆蔻年华的小姑娘,一清早做完大人安排的家务活后,一声吆喝,大家便一起飞跑上街,就在大人们吧嗒着一杆叶子烟的功夫,他们就早已在赶场的人群中穿来梭去。
在羊子嵌街上,有几个地痞仗着自己是大姓,狐假虎威,明拿暗抢,横行乡里。只要是他们看不顺眼的乡巴佬,都要作弄一番,整得一些赶场人敢怒不敢言。
一天,长得清目眉秀而又斯文的谭行达,与胖胖墩童真活泼的弟弟谭行元去羊子嵌街上玩。当他两弟兄信步走到羊子嵌木桥(当时是木板桥)桥头的石梯子上,便看到一个地痞在戏弄一位经常在他家门口讨饭的小姑娘。谭行达怒从胸间起,一手拉着弟弟,一手直指恶棍质问:“喂,你这个人,人家又没惹你,你啷个要打人?"
那人听见嫩稚的童声,转身一瞧,嘿!原来是“河水店”三天就打不出个屁来的谭国权的俩儿子。对小娃儿的指责,他压根儿没放在眼里,满脸不屑地一声冷笑,阴阳怪气地说:“胎毛儿都还没有掉干净,就来管老子闲事。老子今天打了她,你娃儿想咋样?”
说完,又给小女孩一耳光。
十二岁的谭行达,红着脖子吼道:“不许打人,不准欺辱小孩!”
“老子就要欺辱!”
“你给哪个当老子?”
“你娃儿。”
“请你把嘴巴放干净点!”小行达怒不可遏,举起小拳头顺势向那地痞指来的手指头往上一挡,那家伙痛得咬牙直甩手。
“妈的,还敢还手。”边骂边一脚踢向小行达。
没见过这阵仗的小行达,急忙躲进赶场的人群中。
那人穷追不舍,并喊来三个兄弟伙,合围小行达。
三
大哥谭行益听行元报信后,马上带着行春、行运、行远朝街上飞奔而去。刚跑拢街头,远远就看见四个地痞把小行达围在中间,小行达又哭又骂,引来几十人围着看热闹。
谭行益见状,大喝一声,四弟兄犹如猛虎下山、饿狼扑羊,各自瞄准目标,趁其不备,使足劲头,飞起拳头朝地痞们的腰间全力砸去。四个地痞被打一趔蹶,回头一看,居然是四个楞头青,也慌忙举拳相迎 。
地痞恶少的拳头雨点般的落在谭家娃娃们身上,但这帮小家伙毫不退却,一齐舍命往前冲。赶场的男女老少站在四周,齐声大吼:“不许大人欺负小娃儿!”
“谭家屋头的娃儿加油!”
小行达见救兵到了,急忙跑到旁边的店家,提来一条矮板凳递给大哥谭行益。长期受地痞欺负的赶场人,今天见有人为他们出头,都纷纷伸出援手,把扁担或打杵塞给这帮小兄弟。
手上有了武器,又听到人们的呐喊助威,谭家几弟兄顿时斗志大增,手上的家伙上下翻飞、舞得呼呼直响。那几人的招式看起来凶猛,但仍挡不住凌厉的攻势。旁边几个内行见地痞们玩的是装饰门面的花拳绣腿,而几个小家伙用的是对付土匪的真功夫,他们见大“绣花枕头”遇到小“练家子”,不觉又在旁边喝起彩来。
小行达瞄准一地痞的破绽,飞起一打杵砍中连二杆,那人顿时栽倒在地,抱着脚不停地叫唤。有两个家伙见势不妙,吓得抱头鼠窜。
听说本家被打,街上几个有体面的绅粮(地主)赶到现场,本来是想给地痞宗亲们长长志气,可没想到刚一开口,众人就七嘴八舌指责:“你们的族人狗仗人势,四个大人打一个小娃儿。”来帮忙的见今天不同往日,没半个人站在自己这边,怕触犯众怒,也只好借势顺坡下驴,摆出一幅道貌岸然的样子,装腔作势地附和着骂了几句后,便迈着八字步扬长而去。
谭家几弟兄见所有赶场人都为他们帮理,愈加有势,个个趾高气扬。而两个地痞见靠山一走,都吓得筛糠一般。
瞧着平时不可一世,而今战战兢兢的恶棍,周围响起一片拍手称快的笑声。
在人们的欢笑中,小行达左手叉腰,右手指着打他的地痞,厉声喝道:“你不是想给我当老子吗,今天我就来个儿子收拾老子”。
那人一听,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头如捣蒜,连连求饶:“小祖宗,千万高抬贵手,在下一定痛改前非,再也不敢了……”
“还敢打我们乡下人不?”没等他说完,周围四下的赶场人又一齐吼起来。
两个地痞深知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常理,晓得今天不认错,肯定没好果子吃,于是,刚才还睡在地上的那个人也翻身爬起来跪着,双双哀求道:“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好,不看僧面看佛面,我们看在众人的脸面上,今天就放你们一马,如果以后再称王称霸,我们见一回打一回!”谭氏兄弟正气凛然地警告道。
“好好好。”
“滚!”
“谭家屋里娃儿了不起!”人们纷纷树起大拇指,四周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从此,“为人莫作恶,狠人自有狠人磨”的警句由此而诞生,并流传至今。“向三千、冉八百,谭家屋里的娃儿惹不得!”这个段子传遍了羊子嵌大小院落,赞扬谭氏弟兄“为穷人 ,抱不平,专打欺穷的恶人”的顺口溜响砌长滩河两岸。
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没过几年的功夫。河水店谭氏七弟兄都长成了彪形大汉。
父母们见开店用不了这么多的帮手,害怕他们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惹祸,谭国文、谭国成,谭国权三人一商量:七个娃娃从小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留在家虽然外人不敢欺负咱,但从长远计议,还是分批出门学做生意稳妥些。
于是,他们办了一桌酒菜,请了长期歇店的挑二哥们,让谭家几弟兄拜师,跟随他们去学贩运盐巴,桐油,山货。
挑夫们一听,想到今后住店可得老板眷顾,多少要占些便宜,二来有了这些免费保镖,再也不怕土匪了,因此个个乐得眉开眼笑,欢天喜地接纳了这伙弟子。
几年的贩运生涯,兄弟们在江湖上认识了不少的三教九流。特别是机智过人的谭行达,在湖北利川结识了湖南马帮的一位青年,年轻人自称贺龙,家住桑植。俩人通过几次交往,都觉相见恨晚,并撮土焚香,结为兄弟,贺龙年长,谭行达叫他大哥。
自从谭行达与贺龙结拜后。每次七弟兄聚在一起喝酒时,谭行达都要自豪地吹一吹贺龙大哥心怀天下,为人仗义,足智多谋的龙门阵。说得六弟兄个个心痒痒的,恨不得长出翅膀,马上见到这个令人崇敬的绿林好汉——贺龙。
然而,结拜没多久,谭行达再没见到贺龙。十多年,他就像掉了魂儿似的,整天没精打采,逢人就打听他的贺大哥。
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1928年春,在湖北的恩施,他从几位熟识的湖南马帮口中,得到了信息:贺龙已在家乡举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大旗,目前正在招兵买马。谭行达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连声大笑:“终于有着落了,终于有着落了!”他急忙告辞众人,回到店里,收拾好担子,唱着山歌,兴高采烈地往家赶。
没到一个星期,众兄弟陆续到家,晚上,大家边喝酒边商量,最后决定,一起去湖南投奔贺龙。
谭氏兄弟见要去投奔朝思暮想的大英雄,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几弟兄挤在大通铺上,畅谈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谈着谈着,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起“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这下要去千里之外的湖南,父母们能否答应?大家叽叽咕咕商量了大半夜。
第二天吃过早饭,七弟兄向父母,叔伯禀告:湖北做生意关卡多,税不少,很难赚到钱。湖南药材生意好做,可以赚大钱。本分而又老实巴交的父母听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觉得这几年他们挣的钱,不仅给家里补贴不少,而且没惹是生非,平安无事,自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还给了一些小本钱。兄弟们见上人如此慈爱,想起自己不孝的“哄骗”行为 ,愧疚不已 ,不禁齐刷刷地双膝跪地,向着父母、叔伯婶娘辞行:
霎时七座玉山倾,告别父母养育恩。
投奔贺龙从军去,打富济贫救苍生。
谁知这一跪,告辞竟成诀别:
七雄出门三郎回,四英鏖战无音归。
万里江山葬先烈, 安知忠魂何处飞。
五
贺龙见义弟谭行达携着六个虎背熊腰的亲弟兄,不远千里,爬山涉水,一路风餐露宿来投奔自己,乐得合不拢嘴,曲身抱拳笑迎七雄。
谭行益,谭行春,谭行运,谭行远四人见比自己年岁还小的贺龙身材魁梧,气宇轩昂,果真名不虚传,当即回礼,并依照家乡的习俗(为尊重对方,长者学着幼者称呼),跟着弟弟谭行达,齐声尊称道:“多谢贺大哥收留。”
在接风的宴席上,大家饮到高兴之处, 谭氏七弟兄分别下席打拳助兴。看到精彩处,贺龙眼放精光,带头鼓掌,连喝:“好!好!好!”
谭家兄弟的一身武艺,使贺龙联想到最近招募的兵勇,立即下席,抱拳拜请他们为武教习,全权负责新兵训练。谭氏兄弟见义薄云天的老大如此礼贤下士,竟这样器重抬爱他们,个个感动万分,也立马单膝跪地还礼:“愿紧随大哥出生入死,为天下穷苦人效犬马之劳!”
新兵在谭氏众弟兄严格训练下,很快掌握了棍棒搏击、拳脚格斗的要领。时间一长,他们对光练拳脚棍棒,颇有微词——当兵没有武器,怎么能和敌人战斗啊?谭氏弟兄听到新兵们窃窃私语后,及时反映给贺大哥。贺龙为了稳住军心,扭转无枪不能打仗的思潮。立即召集所有兄弟在大厅议事。
大厅上黑压压的人群鸦雀无声,贺龙气壮山河的动员令犹如拍岸的波涛,在人们的脑海中回荡.
“弟兄们,我们举旗起义,劫富济贫的目的,就是要打垮土豪劣绅,埋葬不民主的制度,让天下人过上好日子。做到耕者有其田,家家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所以,大家要树立胸怀天下的雄心壮志。
“如今,有的弟兄认为我们没枪,没武器,不能打仗,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谁说我们没武器?你我挑力用的八尺长的扁担就是很好的武器嘛。当年我贺龙凭着两把菜刀当武器,夺取了税丁的枪。今天,我们兄弟这么多,扁担上百,只要稍用计谋,大家齐心协力,英勇杀敌,就可以过五关斩六将。我看,不用一年,我们人人都会有一杆枪。”
贺龙气贯长虹的演讲,凝聚了的军心,听得弟兄们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投入战斗,上阵杀敌夺枪。
从那以后,贺龙经常席地而坐,和弟兄们谈天说地,给大家讲革命道理,教育大家要亲帮亲,邻帮邻,天下穷人帮穷人。为拯救天下的穷苦百姓,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精神。
“在我们的队伍中,一定要做到官兵平等。谁也不能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大家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分配东西不许吃独食,哪怕是一个蚤子,每人都要分一个腿腿儿,要公平。除了伤病员,其他弟兄一定要平均分配”。贺龙的教诲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官兵平等”在部队蔚然成风。
有了前进的指路灯塔,部队上下拧成一股绳。每次战斗,头领身先士卒,兵勇奋不顾身,没有当缩头乌龟的,更无临阵脱逃之辈。
六
每次战斗之后,都要开总结会。
在会上,谭行达通过深思熟虑后,像放电影一样”从战斗开始到打扫战场,从相互配合到单兵素质”,每个细节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还将不足之处提出弥补办法。独到的见解 ,深受贺龙赏识。
贺大哥见这位挑夫出身的兄弟是个打仗的天才,以后在研究作战方案时,贺龙总不忘征求谭行达的意见。有时还有意让谭行达独立指挥战斗。对贺龙的精心培养,谭行达没有辜负期望。每次独当一面之时,他都是凯旋而归。很快就被贺龙任命为老六。
进入了核心领导层,按队伍上的规定,为避免家人遭敌人迫害,谭行达需要给自己改换名字。
“究竟改什么名字好呢?”谭行达坐在铺上自言自语地,反复念叨道自家的字辈“文廷启国、行政辉光……”
贺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笑着搭讪说:“那你就改成谭行正吧!”
谭行达咧嘴笑道:“哈哈,我下一辈就是政字派”。
贺龙止住笑声,认真地说:“老六,此正不是彼政,是正义的正,光明正大的正。敌人污蔑我们是土匪,而我们是替天行道,救劳苦大众于水火的正义之师;我们为灭亡不民主的制度,行走的是一条正大光明之路。”
谭行达一听,立马对着贺龙敬了个军礼 :“谢谢大哥赐名,今后就叫行正!”
谭氏七雄见贺龙待他们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对待新兵严慈相济,无微不至。白天一起练刺杀,瞄准,夜晚还亲自查铺,见哪个的被子掉到地上,他就马上捡起来,轻轻的给他盖上,生怕弟兄们贪凉。
有次,在新兵训练刺杀的基本功时,贺龙见一个小队长踢了新兵一脚,并不住骂道:“像一条猪,教半天都学不会,真笨。”贺龙大步流星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小队长的肩,轻言细语地说:“小兄弟离开爹妈来投奔咱们,那是老百姓看得起我们。我们在一起,就是一家人。他是新兵不会,你是老兵,耐心点教嘛,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今后决不允许耍军阀作风哟。”。谭氏兄弟见贺龙爱兵如子,崇拜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七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每逢打仗,谭氏七雄总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主动请缨;碰到硬仗,要组织敢死队,这几个身手敏捷,又不要命的主儿,次次都是中坚力量。
有次军中粮草告急,他们侦察到200多里外有一个敌军的粮仓.部队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虎口夺粮,谁知快到粮仓时,却发现敌人在小河对岸的工事里,正严阵以待.
他们攻了几天,丝毫没有进展,在最后一天晚上,天上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没半个小时,小河的洪峰似万马奔腾,惊涛骇浪呼啸而下。敌人见这满河大水,哈哈大笑:“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鬼见愁的天气不仅没影响斗志,谭行正反而主动请缨,带领敢死队去偷袭。贺龙同意了他的方案,他挑了几个武艺,水性超群的士兵与谭氏七雄一道,背上马刀,选了一个河面宽,水流较缓的地方游到对岸.
梦中的敌人听到“不许动,举起手来”的吼声,看到十几把明晃晃的大砍刀寒光闪闪,个个惊魂不定,光着身子,乖乖地举起了双手。
望着从天而降的敢死队队员 ,一个胆大的敌军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呀?”
“我们是贺龙派来的天兵天将!”
“就是那个白天是人,晚上是龙的贺龙吗?”
“不错!”
“那你们是怎样过来的?”
“我们的贺龙就是一条真龙, 今晚他呼风唤雨,带我们飞过来,捉拿你们的!现在他正在天上盯着你们,还不给我蹲下!”
本来就非常迷信的敌军,听着哗哗的暴雨声夹杂着打得地皮都发抖又震耳欲聋的炸雷,使他们更加深信不疑。
谭行正等后续部队上来后,吩咐敢死队队员换上敌人的军装,乘胜直奔粮仓,神不知,鬼不觉地端了守敌的老巢。为快速撤离,他们打开仓库,把运不完的粮食连夜分给了当地的穷人。
这次战斗后,关于贺龙的传说,越传越神,从此,敌人一听到贺龙两个字就吓得闻风丧胆。
在小斧(阜)头设伏战斗中,双方打得难舍难分,突然,一颗手榴弹落在了谭行正的身旁,大哥谭行益发现,迅速推倒行正,猛扑上去,将他压在身下。谭行正躲过一劫。可是谭行益却挂了彩,左眼血肉一片,伤势十分严重。
贺龙见谭行益舍身救了他的一员爱将,感动得热泪盈眶。根据当时部队的医疗技术水平是治疗不了的,送当地医院吧,贺龙又考虑到谭行益四川口音浓重,担心敌人搜捕时吃亏。于是与行正商量后,立即派谭行春、谭行华带着二十几个大洋(银元),将谭行益送回四川老家治疗。顺便回家看看父母,妻儿(谭行运等四弟兄因家境贫寒,未婚)。
他两兄弟用滑竿抬着谭行益,昼夜兼程,半个月后,终于回到了羊子嵌。在街上,赶忙请了当地医术高明的郎中治疗,由于途中无法就医,耽误了最佳治疗期,治愈无望,眼珠凸在眼眶上,一直到百年归天。
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切肤之痛,没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是无法承受的。街上有几个自认为是识时务的家伙,每当看到谭行益的左眼流脓时,就要上去戏弄一番:“谭瞎子,日子过得好好的,跟贺龙跑么子嘛,不仅没有弄到一包一驮,倒把眼睛搞瞎了。未必不痛啊?”
谁知谭行益一听,反而呵呵大笑,压低声音悄悄而神秘地说:“贺龙替天行道,拯救穷苦百姓,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我不跟他,跟你呀?眼睛瞎了,菩萨曾经说过,为了天下苍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和我那些死去的兄弟相比,我算划得来的,命没丢,这点痛算什么!”款款数语,说得讥讽他的人坐如针毡,满脸通红,喉似噎刺,半天喘不过气来。
行春、行华完成了把谭行益送回老家的任务后,又带着羊子嵌街上一个姓颜的穷苦青年,返回湖南找部队。
一到湖南地界,他们便小心翼翼打听贺龙的消息,可人们一听,不是摇头,就是说不知道。一连三个月,他们辗转于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一边贩运药材,山货,一边寻找队伍,而部队就象在人间蒸发了一样……
一天,他们来到湖北,在一个场镇上,看到四处都张贴着悬赏捉拿匪首贺龙、谭行正等人的通告,“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跑一人”的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场镇,他们怕暴露身份,挑着担子慢悠悠地离开,急急忙忙打道回府。
八
“谭家小伙子跟着贺龙跑了”的消息,本来就是羊子嵌近几年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如今回来三人,这事儿很快又成了头条新闻,在长滩河两岸传得沸沸扬扬。那些当年打架丢尽脸面的地痞,火速向当地的官府告密。
票草乡接到密报,立即派乡丁前来捉拿。
没等乡丁到羊子嵌街上,早有受过谭家恩惠的人,火速告知谭家。
等乡丁满头大汗跑到河水店谭家屋场,谭行益三弟兄早已脚板擦油——溜之大吉了。
在乡邻们暗中相助下,乡丁的几次抓捕都失败。
票草乡的差役们见次次扑空,也灰心丧气了——原来他们也怕惹恼贺龙的人,遭来灭门之灾,二是谭家兄弟一身了得的功夫,他们早有耳闻,害怕人没逮到,反倒落个残手簸脚的下场,自己上当划不来。后来,他们就私下嘀咕:好汉莫吃眼前亏,只要上面不硬压,别再去谭家自找苦吃了。
再说谭行益三弟兄,见国民党给他们戴个通匪的帽子,也让他们不得不把部队里的警惕性带回家,白天,匕首别在腰间,晚上就把五尺长的马刀放在枕头下面。好在他们的家,前门是长滩河,后门连山。一听见家里的大黑狗咬个不停,他们就会提上马刀,打开后门,消失在茫茫的大山里。
虽然当了百姓,但队伍上平均分配和互相关心的习气也随时在他们身上显现。最让后人们笑话的是:谭行春和谭行益分家,当家产分完后,见还剩下一顶草帽。他俩二话不说,拿起菜刀把草帽一分为二,一人得帽顶,一人得帽檐圈圈。坐在旁边的老母亲,气得直扳手, 大骂他两个是败家子,故意把一顶好好的草帽弄坏了。谁知兄弟俩不仅没生气,反而还乐呵呵地笑道:“在队伍上,贺大哥经常教我们,分配东西一定要公平,不许占强,都要一样多。”
虽然各立门庭,但每逢打牙祭,他们都会想起同过战壕的过命兄弟,依然按照部队有福同享,有难共当的原则。谁家酒菜先上桌,就一定要打发小孩去请另外两个战友来推杯执盏,畅谈一番激情岁月。
“听说贺大哥他们在湖北恩施,鹤峰一带,你们去找找吧。”一天,谭行益叫来行春,行华商议,“几个老的有我照顾就行了,莫担心。呆在队伍里,总比在家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强。再说,恩施,鹤峰又不远,几天的路程,要不是我眼睛瞎了,早就带你们跑了。” 行春,行华听到大哥发自肺腑的忠告,都异口同声:“明天我们就动身。”
1930年初夏,他俩与其他贩运盐巴,桐油的挑二哥一起,穿梭在鄂西几县,每到一地,他俩就避开众人,秘密地打探最近打仗的地点。谁知,他俩一赶拢战场,部队就早已转移,撵到建始说在巴东,到了巴东又说下了宜昌。如此来来回回,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折藤了两年多,还是没见到部队的踪影。没法,只好回家去经营幺店子。
九
抗日战争初期,乡公所放出消息:“谭家屋里那几弟兄,跟着贺龙跑到陕北,找朱毛(朱德总司令、毛主席)去打东洋鬼子了”。这事像长了翅膀,两三天就家喻户晓了。大概是国共合作的缘故,尽管羊子嵌的人妇幼皆知,却没有看到乡丁捉拿谭家人,那些嫉恨谭家的地痞也只好作罢。
相安无事的日子没过几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撕毁协议,打响了全面内战第一枪。这时,国民党政府又来寻麻烦——说谭家的人通“共匪”。
他们见谭行益等人都快年过花甲,便把谭家唯一生得魁梧而标致的青年——谭行益的二儿子谭政和,抓去当壮丁,说什么让他上前线去打他的叔叔们(后来谭政和在一次战斗中借机逃跑回家)。谭行益、谭行春为防备国民党把谭家的小子抓光,立即托人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送到云阳县城“天生和”药号当学徒。
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惜为之奋斗,浑身负伤的谭行益及英年早逝的谭行华没有听到这振奋人心的声音,没有过上自己有田有地的好日子,就带着无限遗憾在黎明前悄然离世。
解放后,羊子嵌的人纷纷给谭行春建议,让他去重庆找贺龙(当时贺龙接管重庆)谋个差事干干。谁知谭行春淡淡一笑,意味深长的说:“我们当年投奔贺龙,就是要让天下老百姓耕者有其田,做到家家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如今江山已经打下来,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也给我分了田地,过上了做梦都想的好日子。我没跟着贺龙干到底,就实现了愿望,已经知足了。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是最有福的人。现在,我们的贺大哥当了大首长,中国好多大事要做,跑去麻烦人家干啥子嘛。我又不是没有衣食求。”
人们见这方面说不动他,于是,又劝谭行春去部队找谭行运、谭行远、谭行达、谭行元四弟兄。谭行春一听这话,不禁萧然泪下,摇了摇头,望着蓝天哽咽道:“晓得他几弟兄还在不在,这么多年了也没见来个信。如果他们还在世,肯定会写信或者回家看看;如果不在人世了,又上哪里去找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那么多的部队,打了一二十年的仗,又从哪里问起?”
文化大革命初期,从北京传来贺龙是“大土匪”的传单,曾被谭家娃娃们教训过的遗老遗少又蠢蠢欲动了:“火烧店的谭瞎子(指谭行益)、麻夜蚊子(谭行春的绰号)七兄弟都跟贺龙当过棒老二(土匪)。”妄图拿这事儿抹黑谭家,以此用阶级斗争这个工具来打压他们的后辈。随着贺龙元帅的昭雪,谭家的后人也开始拨开云头见青天,落实了政策,恢复名誉,安排工作。
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全国民众振兴中华的雄心,从谭氏七雄的孙子辈起,有的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有的学祖父们拿起钢枪,去捍卫他们打下的红色江山;有的做了人民的公仆,与亿万民众一起,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建设幸福而美好的明天,去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
这正是:
谭氏七雄闹革命 只闻行春话昔今
先人热血沃中华 名垂青史万古春
吾辈今朝继遗志 敢叫日月重更新
不忘初心记使命 东方巨龙镇乾坤
责任编辑:张辉
作家新干线公众号
设立“年度文学奖”、“季度人气奖”公告
2、本平台决定于2020年4月1日起,设立“季度人气奖”,评选规则如下:
一、2020年4月1日起,凡在本平台发布的原创首发作品,均可参与“人气奖”评选。拒绝非原创首发作品。
二、凡本平台发布作品阅读量达到1000以上,留言量达到50条的作品,均可进入“人气榜”名单。
三、每月公布一次“月度人气榜”名单,统计截止及公布日期,为下月15日。“季度人气榜”统计截止及公布日期,为下季度首月15日。
四、每季度末“人气榜”排名第一,且阅读量达到3000以上,留言量达到100条的作品,获得本“季度人气奖”。
五、“季度人气奖”奖金300元,每季度颁发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