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思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暴君是小权不放,大权独揽,只顾自已寻欢作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动用国库不为民只为已,千金只为博红颜一笑,听不进逆耳之忠言,独断专行。在国库空虚时,就横征暴敛,总有一天要沦为庸君而臣相易主、认贼作父,如夏桀暴虐无道,荼毒生灵,丧失民心,最后落个身弑国亡的下场。今世之人依仗自已年轻有资本,不知爱惜元气呵护元气,也知道起居要有常,饮食要有节,房事要有度,但为图一时之快,于是就逆着元气的本性调用元气一味地满足自已的感官欲望:
元气要休息睡觉时他却让元气去上网去熬夜通宵;元气需要清淡饮食他却为了满足自已的口腹之欲,大鱼大肉不断;元气暂时不足了虚了不足以应付方方面面的调用,所以会出现身体不适等亚健康状态或是性欲低下,或是小弟弟暂时罢工了,但你却用了春药让他带病坚持工作;炎炎夏日,醒暑难耐,冰凉饮品一饮而入,一时爽极了……经由暴君调用出来的元气犹如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和思考权衡,随意下达的指令一样,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要么成为空文一张,要么在具体实行时变了样,与初衷背道而弛。最终国道日衰,宦官当道或是改朝换代。
庸君是胸无大志,无才无能,偏听偏信,只有任宰相使唤,于是君臣易位,小人得志,政出多门。离位之相火好比是后宫专权或是臣子篡位,如慈太后的垂帘听政和魏忠贤的阉党专政。他们是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的,触手伸及四面八方,胡作非为,毫无顾忌,假传圣旨。君主成为傀儡,听任大权旁落而无所顾惜;或是眼看着臣相明目张胆地欺君虐民却无可奈何,空有其名而无实权,敢怒而不敢言:晚上你想睡时让你很精神,夜不交睫,白天你想工作时,却没有精神,昏昏欲睡;身体健康时一日吃三餐,不饥不饱刚刚好,还精力充沛,偶尔饿一餐也不碍事,现在过了点不及时进食就饿得慌,非得马上停止手上的活去找吃的先填饱肚子再说,甚至在你正在处理重要工作或是刚入睡时就饥肠咕噜,迫使你顺从他满足他,吃时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到停手时又发觉吃得过饱而夜难安寐、腹胀难消,或是胃中空空如也却不想吃也食不下;淫念易起,见色起淫心,听声欲望起,在你的心里可能已经知道这样不好,但你已经控制不了你自已了,所以往往是不当时坚挺,兴致勃勃,但真正要行云雨之事时却事与愿违,心有余而力不足,令你灰心丧气或是阳强而不泻。过后不灰心屡屡霸王硬上弓;明明已是大便稀溏,日行二三次了,却要让你口渴异常,而且还得喝冰冷之饮才会暂时解渴……你身体这个臭皮囊不是听从按照你的本愿去服从你,而是由离位之相火在操纵着,逆着你的本愿,让你痛苦至极。一旦外敌来犯,国防空虚,长躯直入,不堪一击,全面崩溃。
唯有明君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知晓自已的臣相能力的大小和性情,从善如流,君臣能愉快和平共处,既能听从臣子的建议,也会有自已的判断。对国力了如指掌,游刃有余。宰相也能如实向上禀报下面的所求所需,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明君经过慎密的考虑,做出决策,下达圣旨,双方各司其位,各当其责。于是令行禁止或是上行下效,国泰民安,国防强盛,四海臣服,天下太平,长盛不衰。如尧舜在上而水火工虞各有专司,自成无为之治。
经过药物的正确治疗后,权力已经逐渐收回,君主的威望逐步得到建立,君授命于相,相奉命于君,社会秩序得以逐步恢复:能与天地共早晚,早(晚)睡晚(早)起了;以前非肉不饱,现在不吃肉也可以,甚至看到肉腻胃,不想吃了;以前整日看似精力充沛,睡不着,现在困了,想睡了,睡得香了;以前脾气暴燥,言行不慎,行而后悔,现在神清气能内敛,能三思而后行了,遇见同样的事情不似之前的草率和武断,能前后思量而作出决断了;不为物喜,不为已悲,情绪不会大起大落,身体内一片盎然生机,春光无限……
此时就要顺明君之治,在其位要谋其职,用好手中的权力,不滥用也不放权,不要再次沦为昏庸之流了:识得万病淫(指过度、放纵、不知节制,非仅指性)为首,量入为出。不要透支自已的生命精华以求一时之欢,而要逐步增加国库的储备,励精图治,招兵买马,养兵千日,外敌外袭,才能用兵于一时或是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最终将内外之敌一举歼灭。既要有自已的主见,以免宰相凌驾于君主之上,也不要刚愎自用,大难临头仍一意狐行。
暴君是败家子,庸君是亡国奴,唯有明君才是救世主。“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何去何从,请君自择!
火有君相,两种火有什么不同?许多人说不清,道不明,这自然影响了对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相火妄动引起的疾病。
何为君相?其实,从它们的来源就可以知道,它们分别代表着能量来源的两个方面。一个是食物,对应君火,一个是自然,对应相火。如果再往下对应,则是君火对应着血中之氧,而相火对应着组织液中之氢。食物是后天之源,人体很大一部分能量就来源于它,并通过血液运输各处;自然是先天之本,大自然的能量就是通过水而吸引,成为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两种能量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它们只有氢氧化合成水,才能够产生人体必需的能量。
相火为水中之火,它和下焦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体的组织液主要存在于下焦。特别是在肾周围,有几个大水包,如膀胱、命门、三焦等,这里往往就成为全身电位最高的地方,组织液往往也是从这里向周围组织流动的,因此,中医上经常说肾为先天之本,很多医学家也称相火寄于肝肾,总之就是下焦,它不是具体的某一个部位,而是这一片,这里是人体吸收大自然能量的主要部位。
火在人体有主次之分的,血中之氧当然是君火,组织液中之氢当然是相火。血中之火只有一个,它有规有矩,顺应血管而运行,而组织液中之氢则无樊篱,因此,相火有多个,它普遍存在于人体任何一个部位。君火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体现着整体的意志,主导着全身任何一个器官,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但如果没有相火,心火的作用也不能发挥,因为整体的意志的实现需要能量,它就来源于氢氧化合。如心脏的跳动,它和心包有着密切的关系,相火就充于心胞,它与血氧的结合成为心脏的动力来源。所以,朱丹溪说:“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君相之名来源于政治结构中的君主与辅相,君火为君,相火为臣辅,君火对相火有节制,相火尽心辅佐,人体才能够政令通畅,即“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但是,相火在人体位高权重,它最容易妄动,成为佞臣乱贼。也正是这个原因,先人才把相火守正称之为”常火“,即生理之火,相火妄动称之为“贼火”,即病理之火。
相火灼肺:肺为华盖,位高气请体浮。相火克金,则咯血、痈痿、音暗、肺胀、盗汗等,甚则成虚劳之侯。法当补阴抑阳,如李宗源《医纲提要》所云:“相火上升而灼肺,惟六味再加二冬;相火上升为喉痈,惟八味再加玄参、僵蚕、桔梗。”
君相火旺,心肾不交:心液不足或肾水亏虚.则怔悸、失眠、老年呆病、遗精、月经不调等。《石室秘录》曰:“二火炽盛⋯⋯治法当补其心中之水以生君火,更当补其肾中之水以滋相火,水足而二火皆安。”
相火妄动,肝胆不宁:胆与肝连,司相火。《血证论》:“虚劳骨蒸,亦属少阳,以荣卫腠理之间不和,而相火炽甚故也。相火挟痰,则为癫痫,相火不蕺,则肝魂亦不宁,故烦梦遗精。且胆中相火,如不亢烈,则为清阳之木气。“治当育阴潜阳,镇肝泻火, 如介贝类及矿石金属类药物常配方用 。
相火燔灼,脾胃不和:一为脾胃阴伤,燥热内炽,二为元气耗损。《临证指南医案》曰:“少阳为三阳之枢,相火寄焉,风火燔胃,而熟腐水谷,少阴为三阴之枢,龙火寓焉,熏蒸脏腑,而转输糟粕”,相火乘土,则有三消、噎膈、脾约、腹胀等,治宜滋阴泄热,生津润燥,或甘温除热,升阳益气。
相火伤肾, 阴阳失调:一为水不济火,相火内炽,表现为遗精、强中、经闭等,或加气化失司,发为癃闭、淋浊等,二为龙雷火炎,相火浮越,发为格阳戴阳证,三为命门式微,相火虚衰,表现为阳痿、阴冷、不孕、润泄、滑精等。治法随证而异,或滋阴或壮阳,引火归原,宜用血肉有情之品,及滋肾阴药队中稍加补阳药。
一、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为君,位上而明,专指心火,相火以位,其位在下,其职为相,辅助心火。
君火者,手少阴心经丁火也,足少阴肾经癸水也,相火者,手少阳三焦经相火,足少阳胆经甲木相火也。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随足太阳膀胱经下行,秘于肾脏,以温肾水,是以肾水不寒。
少阴水配少阳火
手三阳三焦经相火不秘,泄于膀胱,则小便不利。
胃降则足少阳胆经相火亦降,秘于肾脏,而温肾水,相火不秘,则升炎而上,而生上热,凡吐衄,惊悸,心烦,牙龈肿痛,此皆相火不降,而失位也。相火不降,则肾水下寒,不能蛰藏,而生遗泄,故梦交,小便频数,淋沥诸病也。
我们不能盲目迷信古人,古人是聪明,但对这个道理不懂的也很多,也是连蒙带猜。
李东垣说,脾胃不足,阴火乘之,实际上是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辛金不能克制甲木,甲木上炎而不降,则发热,补中益气汤就是升脾气降胃气,从而辛金得降,而能克制甲木使相火得降。这是李东垣不明之处。
朱震亨说,相火者,元气之贼。实际上相火是人正常的生理之火,秘于肾脏而温肾水,手少阳三焦经相火泄,则陷于膀胱,小便不利,足少阳胆经相火病则上炎而不降,而生上热。朱震亨把正常的生理之火和病邪没搞清楚,他说的相火是指人的色欲之火,暗耗阴精。但是他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虚火宜补,实火要清”的真知灼见,这是后来火神派的先声。
火神派的郑钦安,倒是明白这君火,他称之为真龙,但他搞不清楚这个相火,君火相火他分不清楚。
搞清楚了这个君火、相火的问题,中医的基本问题就掌握了。
二、
《内经 灵兰秘典》: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所以,心是君主之官,主明也。君当然也有位,君是九五之尊,其位在上。相是臣,故其位在下。君的主要作用是明,但这里强调的是他的作用,而相火则强调的是它的位,没有强调它的作用,它肯定也是有作用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呢?手少阳三焦相火随足太阳膀胱经下行,秘于肾脏,而温肾水。足少阳胆经相火降于肾脏,以温肾水,这就是它的作用,它的位在下,位于肾脏。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句话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一个强调作用,一个强调位置,并不是说君火就没有位置,相火就没有作用了,只是说明的角度不同而已。
黄元御《四圣心源》: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
黄元御《四圣心源》: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与辛金,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足少阳虽从三焦化火,而原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相火逆行,则克庚金,甲木上侵,则贼戊土。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二之气,亦从地下阴位升出地面,即木气上升之气也。此时大气较热,不似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木气上升之气,即水中气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照临大宇,光明四达,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此时大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三气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经暮夜大气之凉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从出。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地面上阳热盛满,地而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综上所述,君火以明,独指心主神明的作用,相火以位,是说手少三焦经相火,足少阳胆经相火皆秘于肾脏,位于下也。
古往今来,把君火和相火说清楚了的,只有黄元御、彭子益两位大师而已。
三、
《景岳全书》:余向释《内经》,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义,说固详矣,而似犹有未尽者。及见东垣云∶相火者,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丹溪亦述而证之。予闻此说,尝掩口而笑,而觉其不察之甚也。由此兴感,因再绎之。
夫《内经》发明火义,而以君相明位四字为目,此四
字者,个个着实,是诚至道之纲领,有不可不阐扬其精义者。亦何以见之?盖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故君之能神者,以其明也;相之能力者,以其位也。明者明于上,为化育之元主;位者位于下,为神明之洪基。此君相相成之大道,而有此天不可无此地,有此君不可无此相也,明矣。
君相之义,岂泛言哉!至若五运之分,各职其一,惟于火字独言君相,而他则不及者何也?盖两间生气,总曰元气,元气惟阳为主,阳气惟火而已。第火之为用,其道最微,请以火象证之。如轻清而光焰于上者,火之明也;重实而温蓄于下者,火之位也。明即位之神,无明则神用无由以着;位即明之本,无位则光焰何从以生。故君火之变化于无穷,总赖此相火之栽根于有地,虽分之则一而二,而总之则二而一者也。此君火相火之辩。凡其为生化,为盛衰,为本末,重轻攸系,从可知矣。人生所赖者惟此,故《内经》特以为言。
这段话有几个问题可以看得很清楚:
1、君火以明,明于上,相火以位,位于下。
2、以火之象比拟,其光焰明于上,而实质温蓄于下,火之位也。
3、君火、相火都是人正常的生理之火,而非病邪,故时时存在,而非用则明,不用则不明。
《景岳全书》:后世诸家咸谓相火寄在命门,是固然矣。然以予之见,则见君相之义,无藏不有。又何以辩之?盖总言大体,则相火当在命门,谓根 在下,为枝叶之本也。析言职守,则脏腑各有君相,谓志意所出,无不从乎形质也。故凡以心之神,肺之气,脾胃之仓廪,肝胆之谋勇,两肾之伎巧变化,亦总皆发见之神奇,使无其地,何以生此?使地有不浓,何以蕃此?此皆从位字发生,而五脏各有位,则五脏亦各有相,相强则君强,此相道之关系,从可知矣。故圣人特命此名,诚重之也。而后人指之为贼,抑何异耶!此万世之疑窦,故予不得不辩。
这段话张景岳说君相二火五脏六腑皆有,我实不苟同,明明手少阳三焦经相火,足少阳胆经相火皆秘于肾脏,这涉及到六经气化的问题。张氏在这没有说明,是他自己不懂还是不说,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什么相火寄于肝脏,待时而用,确属于虚妄。
盖肝体阴而用阳,主生发而藏血,何来有火,若有火则必发热,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若说肝有正常的肝气,这还差不多。所以说相火寄于肝脏之说,不值一驳。
《类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此明天之六气惟火有二之义也。君者上也,相者下也。阳在上者,即君火也。阳在下者,即相火也。上者应离,阳在外也,故君火以明。下者应坎,阳在内也,故相火以位。火一也,而上下幽显,其象不同,此其所以有辨也。
愚按∶王氏注此曰∶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又曰∶以名奉天,故曰君火以名。守位禀命,故曰相火以位。详此说,是将明字改为名字,则殊为不然。此盖因至真要大论言少阴不司气化,故引其意而云君火不立岁气。殊不知彼言不司气化者,言君火不主五运之化,非言六气也。如子午之岁,上见少阴,则六气分主天地,各有所司,何谓不立岁气?且君为大主,又岂寄空名于上者乎?以致后学宗之,皆谓君火以名,竟将明字灭去,大失先圣至要之旨。夫天人之用,神明而已,惟神则明,惟明乃神。天得之而明照万方,人得之而明见万里,皆此明字之用,诚天地万物不可须臾离者。故《气交变大论》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
《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此皆君火以明之义也。
又如周易说卦传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由此言之,则天时人事,无不赖此明字为之主宰,而后人泯去之,其失为何如哉?不得不正。
可以看出《类经》的说法与黄元御和彭子益两位所说的如出一辙,并无二致。
《类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虽注义如前;然以凡火观之,则其气质上下,亦自有君相明位之辨。盖明者光也,火之气也。位者形也,火之质也。如一寸之灯,光被满室,此气之为然也。盈炉之炭,有热无焰,此质之为然也。夫焰之与炭皆火也,然焰明而质暗,焰虚而质实,焰动而质静,焰上而质下,以此证之,则其气之与质,固自有上下之分,亦岂非君相之辨乎?是以君火居上,为日之明,以昭天道,故于人也属心,而神明出焉。相火居下,为原泉之温,以生养万物,故于人也属肾,而元阳蓄焉。所以六气之序,君火在前,相火在后,前者肇物之生,后者成物之实。而三百六十日中,前后二火所主者,止四五六七月,共一百二十日,以成一岁化育之功,此君相二火之为用也。说的是君火在上为心而明,相火位于肾为元阳,昭昭明也。
相火辅佐君火,安于位人体机能就正常,相火不安位,人体内部就紊乱,就会生病。这在内经上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君火要心肾相交,相火要安于本位;这样人的机能就正常运转,就会健康无病。
相火的能量大部分来源于君火,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后天饮食水谷之精微。相火的能量主要分布在六腑之中,是六腑正常运转的能量基础。
君火主要是储藏精气,决定寿夭生命长短;相火主要是释放能量,是生命力的外在表现。
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个人相火的强弱。比如:练武之人都是相火旺盛的,所以也要吃大鱼大肉,用以补充;脑力劳动者消耗的是君火,所以一般寿命要短于体力劳动者。
相火是可以用饮食补充的;君火是后天饮食补充不了的,只有通过藏神的方法来储藏。
君火是维持人体阴气的运动;相火是维持人体阳气的运动。君火负责人的生长壮老已;相火是负责人的生长化收藏。比如: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是相火运行的结果;相火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
相火主要分布在六腑之中。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主要作用是传化物而不藏,主要起到代谢作用,也就是释放生命力的。
在六腑之中,胃、大肠、小肠、膀胱是传导和排泄的;而三焦和胆代表了相火的功能作用,协助君火温肾水、助气化的作用。
三焦:包括上、中、下三焦;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所以三焦的部位是非常大的,整个脏腑的功能都是在三焦里完成的。
首先三焦必须具备巨大的能量,因为人体脏腑功能气化的转换、真气的运行,都需要巨大的能量才能完成。
这个焦字本意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改变。三焦就是一个物质代谢和转换的场所,我们用气化来概括。
里面包括:水谷的运行腐熟,《难经三十一难》上说:“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水液的运行气化,《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粪便与尿液的传导排泄,《素问六节藏象论》:“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胆:胆也藏有相火。其作用一方面疏泄胆汁,帮助胃肠消化;一方面下潜于肾水,帮助君火温暖肾水。
胆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特殊的,因为胆于肝相表里,于五脏有肝胆相照的关系;还是六腑之一(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既储藏又疏泄胆汁,具备六腑的性质;同时又是奇恒之腑之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由于胆的特殊地位与生理功能,所以胆被称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正一词出自易经,六爻的二爻与五爻为中,阳爻得阳位、阴爻得阴位为正。
处在这样爻位上的一般都是吉。蒋介石的介石出自豫卦的二爻,所以字叫中正。胆处在三方之中,能量巨大,所以也必须中正决断。
相火本身能量大,在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上逆:一是有外邪侵袭的时候,外邪容易引动相火而上逆,出现外邪内贼的情况。
二是身体虚弱的时候,特别是脾土虚弱时。土能伏火,土弱则不能伏火,相火就会跑出来而造成相火上逆。比如大病、久病都会引起相火上逆,过劳也会引起,比如:熬夜、疲劳、妇女经期。
三是欲望无穷,老是不满足,必定会调动出相火造成相火上逆。我们讲现在的相火病几乎人人都有,因为人人都有欲望,特别是现在。为什么焦虑症、抑郁症、失眠这么多,都是相火的原因。
所以真正治病还是要靠自己,药物只是暂时的,这也是中医内求的思想。
相火主要存在三焦、与胆中,所以六腑才会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相火还有协助君火温肾水的作用,所以相火也存在于肝、肾之中。
肝肾之阴都有肾水,因为乙癸同源;又都居于下焦,相火会下行协助君火去温肾水。我们一般所说的相火上逆是肾、肝之中的相火上逆。
相火上逆表现为:
一. 人体机能降低,首先这个人肯定是没有表情的,或者是表情淡漠。在伤寒论中少阳、少阴病都有表情的描述。少阳病是表情默默,少阴病是但欲寐。
二. 虚火上行,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烦躁、失眠等等。
三. 脾胃症状:胃痛、呕吐、泄泻、纳差、腹胀等。少阳胆火虽然是火,但有木性,同时土能伏火,火上逆必然伤及中土。
四. 六腑功能减弱:纳呆、腹胀、便秘或腹泻、小便不利、乏力倦怠、低热等。许多的感冒病人几天后,人没有精神了,以为正气虚了,其实是转入少阳了。
五. 水液代谢障碍:水肿、咳嗽、黄疸、心悸、小便不利。三焦主水液代谢,三焦相火出来了,三焦的气化肯定不行,水液运行障碍,所以会出现水肿、小便不利;在肺会表现为咳嗽,在心会表现为心悸;湿热互结也会出现黄疸。在临床上许多医生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黄疸的,就是这个道理。《内经》上也有说咳久入三焦。
六. 痰湿与火结聚的症状。如乳癖、淋巴结炎或肿大、肿瘤等。水代谢障碍了,就会化为痰、湿,很容易与在上的相火结聚在一起,痰火互结而成肿物。现在很多人都说肿瘤是寒造成的,也没有错,但是不能绝对,一般在下的肿瘤大多都是寒造成的;而在上的肿瘤大多都是相火上逆造成的,比如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等等。
七. 肾水寒的症状这个是肝、肾相火跑出来造成的,出现肾水寒的情况。精寒、阴头寒。肾水寒了,人的能量也就降低了,这时也会出现能量低下的表现,如:倦怠乏力、怕冷、泄泻、脱发、失眠等。
八. 情志的问题一般情况六腑相火跑出来,都会有悸而烦的表现;就是除了心悸还有上火的症状;肝、肾相火出来了,心悸、焦虑会更明显一些。社会越发展,人的欲望越强,相火病也越来越多。
中医治疗相火病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外邪引动相火,也就是外邪内寇一起作乱,我们的治疗原则是一定要先治相火,这也是中医重视能量的观点。
所以很多的感冒,单纯去治疗感冒是不行的,包括西医治疗感冒,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感冒好了,症状没有了,但是病人就是不舒服,乏力、纳差、腹胀等,这就是少阳病,小柴胡和解剂就完全可以了解决。
二是要注意补土健脾。因为土能伏火,所有的相火病都会有土虚的表现。其次相火在上逆的过程中都会伤到中土。特别是胆中相火,具有木性。胆火上逆,更克中土。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很多病都和相火上逆有关:反流性食道炎、胃溃疡、胰腺炎等;或者是呕吐、泛酸、胃痛,都是木克土造成的,所以在治疗相火病时一定要有健脾补土的药。小柴胡中的人参、大枣、甘草就是此意。小建中汤中的麦芽糖也是补土的。
三是相火病会表现出一定的虚相,不可进补,要用和解剂。这也是很多人说不能吃补药的原因,一吃就上火。所以我们要分清功能低下的原因是不是虚弱、缺能量了,还是能量没有在位置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症的病人,很虚弱了,但方中没有补药,也是让相火归位。这个方子很好,我在临床上经常用。
《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君明相位人就不会生病。
《黄帝内经》似乎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是从字面上看:君,君主、帝王之意;相,宰相,辅佐之意。君火,看起来很重要地位很高的样子,在人体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样看来,似乎有些意思,但是这种解释很容易把人们引入误区,相为辅佐之位,君火是不是地位更高,是不是比相火厉害?
其实,对于一个国家,不管是君主还是宰相,还是各个层级的官员、以及地方百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没有谁比谁厉害,比谁重要。每个位置上的人对于整个国家的运作都有不同的作用。在人体中也一样,君相二火,没有谁更高谁一筹,只有谁是主导,谁是辅佐。辅佐没有主导就没了主力,主导失去辅佐的力量,更是很难完成艰巨的任务。这是首先要分清楚的问题。
火,在人体中就像能量一样,其中君火是人体中时时刻刻主导人体活动的那股能量,人体活动需要能量时,首先都由他先来供给,更像是个先锋部队。而相火则是先锋部队的后备军,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般是不出动的,是潜龙勿用的。就像是应急电源,用完了可就没有了。如果有一天相火不能安于本位之时,就是虚阳外越、真阳散出之时,那就很危险了。所以我们中医提倡养生是养什么?就是要固密住这一份阳气,即所谓“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因而和之,是为圣度”。这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真正含义。
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体就像是宇宙的缩小重置版,如果拿天地比作人体,那么君火就好像太阳,这个光明无处不到,源源不断。而相火类似于地下的石油、熔岩、天然气、煤层等资源,属于“相火以位”。而如今人们为了发展,不停的使用这些相火来发展现代工业,无疑会造成相火上浮,相火妄动的后果想必是越来越频繁。气温升高、冰川融化、火山地震越来越多,与其说是自然灾害,不如说是人类不节制所导致的后果。所以现在我们更要节约利用相火类的资源,抱着一颗敬畏的心去使用。
君火,指心正常的阳气活动,但君火习惯上不称心火。这是因为,心火正常时称为少火,不正常即心火亢盛时被称作壮火。心火有正邪两种情况,而君火只有一种。君要明、要正,这才是有道明君、正人君子。所以我们说心火亢盛,而非君火亢盛。
相火相对于君火,我们通常认为,肝、胆、肾、三焦内均有相火蛰伏,但其源头却是在于命门。相火有壮火、少火之分,可正可邪。若为邪火,其后多跟“妄动”二字,成为“相火妄动”。狭义上,相火专指肝肾火,这里是个很有意思的名词,叫“龙雷之火”。肝,配震卦,震为雷;肾为水藏,龙潜于渊,为龙火。二者统称“龙雷之火”。至于相火是否为病态?我们还须看相火是否有离位,即我们前面所说的“相火妄动”的情况。
火的三种病理状态
一为“壮火”,指阳气亢盛之实性病理,又称为实火、实热,并针对性地制定了苦寒清热泻火之法。临证常见的实火病理有心火上炎、肝火上炎、胃火炽盛,以及疮疡之火毒等。
二为“相火”,指阴虚阴不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盛的虚性病理,又称为虚火、虚热。此论为朱震亨将运气理论中暑气为“相火”移植所倡,并制订了滋阴降火之法以治之,临证有“相火妄动”之病理。
三为“阴火”,指因饮食劳倦而致脾所生之热,以及喜怒忧思过度所生之心火,此说为李杲所倡。
这里涉及到李东垣提出的“甘温除大热”。当时,李东垣有感于那时医家普遍以外感法治一切发热之证,认为流弊不小,为了补偏救弊于是著书以活人,《内外伤辨惑论》是其第一本专著。《辨惑论》完成以后,接着写出了不朽之作《脾胃论》。在此论中,内伤发热的理论逐渐完善。
说到“甘温除大热”,补中益气汤首当其冲。但其实甘温除大热之法并不拘泥于此。不少大夫还选用过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汤、归脾汤、四君子汤以及桂附八味丸引火归元等法均获得良效。例如邓铁涛老先生曾用归脾汤治愈一例发热39℃的患者;还有一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久热不退(38℃)和一例肠伤寒中西药并用而仍旧发热(38℃)之证,诊其舌质淡嫩,脉见虚象,均用桂甘龙牡汤治愈。
其实,甘温除大热是指气虚或阳虚所致之发热,其发热程度可随阳气虚衰、虚阳亢奋的程度不同而变化。所以不管是体温表上显示的发热还是自觉发热,只要抓住了阳虚或气虚这个本质,都可以使用甘温除大热的法子随证治之。
而秉持“扶阳抑阴”治法的“火神派”所论之“阴火”,既不属于李杲所论之“阴火”,也有别于滋阴降火法所治之“火”。“扶阳”派所论“阴火”是指阴证所生之火,又称“假火”,本质是阳虚寒盛,导致虚阳上浮、外越、下陷而引起的种种“肿痛火形”,常见的如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疮、口臭、头痛、颧红、目赤、耳鸣、脑鸣、内伤发热、皮肤包块红斑、足心发热如焚等都是“阴火”证极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君相二火最早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绝大多数医家看来,君火即心火,心主神明;相火是肾火,水中之火。君相和,身体安,君相不和,身体病。现代人的最大疑问就是水火本身是不容的,何以水中生火?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就是氢氧化合成水而产生的。氧来源于哪?这个大家都知道,它来源于空气,通过肺的呼吸、血液的运输,传递到全身各处。而氢来源于哪?一般人就不知道了,其实它来源于自然变化作用于人体的水。原因很简单,水分子极为特殊,它氢键并不强,当外在的能量变化作用于它,氢键就会断裂,造成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水分子中游离出来,成为自由氢质子这种活化能量。它产生于组织液中,和来自血液的氧化合,产生能量。显然,水中之火就是水中的自由氢质子,它来源于自然变化作用于人体的水。君火就是血中之氧,它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
过去,很多人认为五脏六腑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不过,现在我们就清楚了,它更多的是来源于自然。来自空气的氧和来自于自然变化的氢化合就是五脏六腑活动的动力。现代人最缺的不是营养,而是平衡。原因很简单,如果氧多了,显得氢不足,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产生实火;如果氢多了,氧不足,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产生虚火。只有氢氧之间的比例平衡,实现等比化合,这时才是脏腑功能的正常状态。
空气中的氧是固定的,基本上都是空气的20%,当然了,在高原地区除外。人体的氧多或氧少取决于五脏六腑的功能,比如,心是血液的直接动力,心功能强,推上的血氧就多,心功能弱,推上的血氧就少;肺关系着血氧的交换,肺功能强,血氧交换就多,肺功能弱,血氧交换就少;还有肝脾,它们关系着血液的质量,影响着血液的载氧能力;还有肾,它影响着从大自然中获得氢的多少,是心脏的辅助动力。
水中的氢多氢少则和自然变化有关。自然变化的速度快,能量就多,产生的自由氢质子就多;自然变化的速度慢,能量就少,产生的自由氢质子数量就少。
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一切疾病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五脏六腑的功能,一个是自然变化。西方科学把人当成是机器,所有人的五脏六腑似乎都是标准件,是一样的,而中医学则认为人一出生就具有不同的体质偏性,它就取决于最初的出生环境,五脏六腑的功能先天就是不一样的。有的肝功能亢进,有的肝功能低下,有的心功能强,有的心功能弱,有的肾阳虚,有的肾阴虚等,这是疾病的内因。西方科学认为空间是对称的,不变的,疾病和自然没有一点关系,而中医学则认为自然是在不对称变化中存在的,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获得了持续运动的能量,人也是一样,它可以从空间中获得能量,这是疾病的外因。
理解了中医和西医的这两点区别,你就真正地理解中医了!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