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力量
怎么给书和产品起个好名字,越来越成为一门大学问了。有的文章内容够臭,起了个好名字一下子红遍了半边天,而很多文章内容特棒,名字起得平平常常,人们根本不会点开去看,就那么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不知道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还是人们现在衣食无忧审美观出现了变化,总之是人们越来越看重名字,不仅有了专门起名字的机构和书,还有了一个响当当的“标题党”。
我自己就为怎么给书起名费尽心思,在我出版的《禁果1993》、《黄昏亮起一盏灯》、《小球大时代》《愿在丛中笑》等几本书中,《禁果1993》销量最高,这是一本写我创办“中国第一家性商店”的自传,后几本书是写乒乓球的世界冠军和马云李彦宏这些大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应该比写我这个小人物的销量高吧,但后来这些书的销量却远不如《禁果1993》好。
我心里一直纳闷,从内容和文笔上来讲,后几本书应该远远超过《禁果1993》,是什么原因至今我也没弄明白。
最近在《罗辑思维》上看了一篇如何给书起名的文章,很受启发,和大家分享:
亚马逊做了一个研究,发现书名里面如果加一个地名、人名、事件、时间、数字都会比较好卖。比如《上海酒吧女》,就比《酒吧女郎》销量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文化演进一直有着两个方向,第一是抽象,从神话、巫术到现代人的各种学术,都是想用抽象的方式来把握和描述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比如说《飘》、《红与黑》、《悲惨世界》几乎是几个字就把一个时代都浓缩进去了,但是现在,因为技术条件允许了,另外一种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那就是从抽象回归到具体,人们越来越喜欢有事实感的东西,更相信具体的力量。
我的体会是,艺术会朝着这个方向,商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具体力量的背后是个性的力量。这正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与特征。
《禁果1993》里面有数字,有年代,它的畅销也许和这种“具体的力量”有关吧。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我写的《禁果1993》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观点,我期待着您的留言,我们多多交流,互为良师,共为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