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陵为何一直没有发掘?主要有四个原因
20世纪70年代,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被意外发现,经过专家的发掘,著名的兵马俑重见天日,之后经过专家的缜密计划,先后进行了多次规模不等的发掘工作,但所有的挖掘也仅限在陪葬坑的发掘。虽然在一些历史野史中,有过盗墓贼进入秦始皇陵的记载,但是迄今为止,国家仍然没有对皇陵地宫展开发掘工作。那为什么迟迟不解开秦始皇陵的面纱呢?
第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
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向来尊崇“死者为大”,而且秦始皇逝世的时候曾经留下遗言,声称自己即使身死,自己的魂魄也必定会护佑华夏土地千千万万代,理论上我们也不应该惊扰这样一位帝王。
而且,古人更是讲求入土为安,我国是非常注重丧葬的国家,早在秦朝造陵修墓的技术就已经达到了非常精妙的程度,即使是现在的技术也没有十全的把握,能顺利进行发掘。
第二,秦始皇陵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同样发掘也是一项大工程。
那么,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呢?经过考古专家几十年的勘探,大概测绘出秦始皇陵的样子,预估皇陵占地60平方千米,那么60平方千米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秦始皇陵的面积大概有78个故宫那么大。那这么大的墓要发掘多久呢?在陕西凤翔发掘的秦景公墓,面积约5300平方米。目前是我国发掘出的最大的先秦墓葬,这个墓葬的发掘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那么推算一下,发掘秦始皇陵需要多久呢?估计需要历代考古学家接力才能完成吧!
第三,对于发掘出来的文物没有万无一失的保护措施。
在已经发掘的一些贵族陵墓来看,在建墓的时候,设计上就十分注重温度和湿度的把握,陪葬的文物能够很好的保存,但是打开陵墓的时候,墓内外环境骤然变化,会导致许多的文物很多在重见天日的几分钟之内迅速氧化而毁坏。
就像当年兵马俑刚刚问世的时候,兵马俑身上都是有着色彩的,如同真人真马,栩栩如生,但是接触空气之后,几分钟之内佣体上的颜色就被氧化而脱落,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泥土一样的单一颜色。
除去色彩不说,其他的文物也会遭到破坏,墓室内是几千年不变的环境,几乎接近于真空状态,和墓室外的环境相差极大。如果想完好的保存文物,除非建设一个同墓室内接近于一样的真空环境,否则发掘出来的文物会被立刻氧化。万历陵的发掘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第四,没有成熟的技术支持。
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而根据我们现在考古学家探测结果显示,用于秦始皇陵地宫封土的土壤中勘测出汞含量超出了正常含量的十倍,而且根据推测,这些汞并不是地质原因造成,而是人为汇集在这个地方。
根据勘测得知,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并且是在循环流动的,这一现象和《史记》、《汉书》等史料中记载是相符的。水银极其稳定,有防腐的功能,并且含有剧毒。在没有弄明白其循环原理的情况下直接打开,会导致地上方圆四十里的地方内受到不可预估的影响,并且,水银如果流入地宫,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除了水银,整个地宫就是一个精巧的机关体,就像鲁班锁一样,如果不按照正确的顺序打开,很可以直接启动自毁装置,所以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进入方式。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绝非今日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