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都感受浪漫

2005-10-29晴 雅琛 巴黎

吃东西这件事,没有什么习惯不习惯,所谓习惯都来自于环境或客观条件。我小时候不吃羊肉,直到上初中已然成为“习惯”。下放丰县后,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咸菜以及没有油水的炒疙瘩菜(徐州人称之为“撇拉疙瘩”)。每天拿着饭盆去食堂的时候,都是饥肠辘辘的状态。偶尔改善生活,就是红烧羊肉。肚子里长期没有油水,遇到红烧羊肉,原有的“习惯”为之彻底改变——羊肉成为我心目中的人间第一美味。

刚到德国的第一顿早餐,由于吃不惯面包、黄油等,感觉肠胃不适。几天下来,“习惯”悄然改变,而且越吃越香。每天早晨下楼,未进餐厅,就可闻到新鲜面包的香味。

再比如使用刀叉。自我感觉,使用刀叉也渐渐成为新的“习惯”,并且慢慢自如。我和上海的马伟校长开玩笑说,和老外比,本人就差手头有一份当天的报纸了。

早餐后,离开雅琛赴法国巴黎。

出德国后,途经比利时、法国边界,无论是道路,还是路两旁的景物,都不如德国。司机可勒是个民族主义者,他讨厌法国、英国,也不喜欢苏联,因为他父亲参加过二战,在苏联被俘。可勒少言寡语,但非常敬业。他偶尔冒出一两句话,不是非常实用的,就是非常幽默的。大巴刚进入法国境内,可勒就嘟嘟囔囔地说了一番话。小杨不温不火地翻译说:“可勒说了,法国的大部分地盘都是德意志帝国的。法国的高速公路不行,路面窄不说了,还坑坑洼洼的。看见法国高速公路中间的高高的路灯了吧,那是为了让人们看清楚路上的坑洼处。”

小杨还介绍了巴黎的一些说法。如巴黎的特点是浪漫、散漫、傲慢。巴黎的浪漫世界闻名,自不必说;散漫是指巴黎人的工作和生活作风不讲效率。对此,有一种概括、形象的说法:巴黎人用三分钟交个女朋友,用半小时等一杯咖啡,用三个小时吃一顿午餐,用三年时间离婚。巴黎人的傲慢则有许多注解,如,在巴黎公众场所,所有文字只用法文,连英文也不用。而且,法国人认为,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代表,欧洲其他各国的文化都应该以法国文化为标准。

抵达巴黎后,游览了卢浮宫、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前者的艺术魅力、后者的建筑艺术,均令人叹为观止。卢浮宫真乃艺术宝库,据说如果在每一件艺术品前都要欣赏一番的话,要两个月才能看完。在蒙娜丽莎画像、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像前,我久久不愿离去,以至险些掉队。

都说法国人浪漫,我当然想见识见识。在凯旋门下,果然看到一对恋人在亲吻。还有一对恋人,依偎在一起。我向这对恋人提出一个有些过分的要求:你们能不能再亲热些,让我拍张照片?这对恋人甜蜜地微笑着,开始拥抱接吻。

众所周知,埃菲尔铁塔是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但当年建造这个“钢铁庞然大物”的时候,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为显示国力,1884年法国议会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题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国政府面向全球进行世博建筑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条件有二:一是高塔能吸引参观者买票参观;二是世博会后能轻易拆除。经过激烈竞争,埃菲尔团队建塔方案胜出。这一决定,遭到了法国文学艺术和建筑界的激烈反对和强烈抗议。他们起草了《反对修建巴黎铁塔》的抗议书。在这份抗议书上,有300多位著名人士签名。

然而,时间说明了一切,也证明了一切。如今,埃菲尔铁塔已经成为毫无争议的世界经典建筑。从多个角度欣赏铁塔,都感到它与其他建筑既充满着冲突,又非常协调,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当年埃菲尔超人的智慧的非凡的自信。

傍晚时分,去巴黎市中心“老佛爷”购物。为了接待大批中国人,商场专门聘请了中国营业员负责销售国人必买的“香奈尔”、“CD”等香水。购物的感觉全然像在上海、南京。

入住巴黎某宾馆,不自觉地和德国作对比。首先感到不爽的是嘎嘎作响的电梯,其噪音之大、上升和下降的晃动,在国内都属罕见。房间的设施以及门窗、卫生状况也大大不如德国。

一天坐车七个小时,加上游览、购物,非常疲劳。住处安排妥当,洗衣、洗澡后去一楼酒吧喝啤酒。这里没有鲜啤酒,只有瓶装、罐装的,味道和德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在一个档次。边喝啤酒,边观赏酒吧老板和他太太的浪漫。两人都在三十岁左右,依本人审美,男的还算英俊,女的相貌实在不敢恭维,头发凌乱,五官平平,个头矮小,脸上有雀斑。然而,那位先生在倒酒、收银、整理吧台的过程中,不时亲吻夫人,动作之快,亲吻之自然,令我长了见识。

(2017年2月整理)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