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大鹏山的上熟地熟了 放越久价值越高
闽南网10月5日讯 熟地,甘,微温。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山上空气好,工人们抓紧时间晒熟地
为让熟地充分干燥,工人会将其串起来挂在房间风干,等天气晴好再搬出来晒
九制熟地又叫“黑黄金”,放越久越值钱,刘光明每年会留一些密封起来,等待升值
熬制熟地的液体也可用来自制六味地黄丸
10月,永春县桃城镇环翠村大鹏山上,前一刻还阳光灿烂,后一刻已瓢泼大雨。“快搬进屋!”54岁的刘光明奔跑在厂房和晒场间,要抢在雨来前,把熟地收进厂房。他说,立秋后,雨水减少,是炮制熟地的好时节。
30岁时,刘光明继承了父辈九制熟地的手艺。每年4月,他会去河南挑选2吨生地,这是熟地的原材料,他独创选材标准是一斤13个。生地到达前,他掐准日子用山泉水酿好红酒。因为产量大,他请了不少工人,但“九制”核心技术仍握他手里。
“一制”包括煮、晾、晒一整套流程。先把生地放入锌鼎,再用红酒灌满鼎,文火煮一昼夜,此为第一煮;待红酒和生地充分交融,接着第一晒,让浸满红酒香的熟地接受阳光充分洗礼。夜间等风来,熟地再和露水来个约会,这是第一露。
“二制”依旧是煮、晒、露。这个过程重复九次,最终成为九制熟地。刘光明说,即使天气晴好,每一制至少也要一周时间,九制熟地则要经历63天历练。若遇上雨水多,这个过程更长。熟地被雨淋后会长霉,将直接影响品质。好的熟地要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黏腻,行家称“黑如漆、甜如饴”。
3年前,村里越盖越密的楼房遮挡阳光,为了延长日晒时间,刘光明将晒场从自家院子搬上山。从此,大半年里,他与大山为伴。怕煮时夜里炉火不旺,怕晒时夜里雨水袭来,怕小偷窃取他的“黑宝贝”……每晚,他要起来好几次,四处看看。12月底前,他要确保熟地全部收好,赶在春节前出手。“现在坚持九制的人少了,大多两制就出手。”每年不少晋江人慕名而来,买熟地为女儿添妆。
刘光明的儿子今年22岁,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在父亲眼里,儿子年轻、急躁,迟迟不肯实践熟地炮制。但他仍把传承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说,自己年轻时跟儿子一样,脾气暴躁,因为炮制药材,变成一个温和的人。“我有耐心等儿子沉淀,就像等待熟地熟了。”(海都记者 花蕾 田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