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潮热说其其势重而多,蒸蒸发热。出现这种热,表明外欲解,可攻里。
如果手足汗出,现在手足也不断发汗,绵绵不汗,这说明大便,大承气汤主之。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出汗多,有发热恶寒,表证未解,另若无潮热,也不能用承气汤类方通下。
应该先解表,有汗,用桂枝汤解其外。太阳阳明合病,先解表。
无潮热,副腹部胀满不通,可以用小承气汤,不要过度泄下。
这条,说了很多东西,大小承气汤的辩证运用及思路,有表证合并阳明的时候处理定法,看起来简单,到临床中的时候就会有犹豫不决,高热的昏迷病人,恶寒发热,汗出,气管切开,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多数是便秘,7-14天都没有大便,患者不能说昏迷,伸不出舌,只能通过脉),还是很有难度的。
看一个我们以前治疗的医案。
男,40岁,因意识障碍伴右侧肢体乏力3月入院。
头颅CT:脑干出血10ml,患者刺激无明显收缩反应予,睁眼昏迷,呼之不应,肢体活动障碍,频发嗳气,呃逆,痰液粘稠,上半身汗出明显,下半身无汗出,汗出热不退,气管套管、胃管、尿管通畅在位,无肢体抽搐,无呼吸气促,便秘(已经两周未解大便)。
查体:T39.2℃,P75次/分,R20次/分,BP120/82mmHg, 睁眼昏迷,被动体位,舌无法查看,脉沉细微。
六经辨证分析:
患者目前高热,痰多,频发嗳气,呃逆频频,为热证实证,脉沉细微,为阴寒内盛,阳气脱散,急需回阳固脱,予益气扶正温阳为法。
六经辨证:太阴病夹湿夹痰。
治法:中药以益气扶正温阳为法,治以四逆汤加减。
5月14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没有发烧,呃逆嗳气基本没有,处于睁眼昏迷状态,呼之不应,肢体功能障碍,痰热粘稠,气管套管、胃管、尿管固定通畅,脉沉细。守上方加石菖蒲、远志。新鲜竹沥水80ml,兑服。
拟方:熟附子30g,干姜15g,炙甘草20g,檀香15g,茯苓45g ,生白术60g,红参10g焗服,三七粉10g冲服,生龙骨45g先煎,生牡蛎45g先煎,枳实30g,半夏20g,石菖蒲10g,远志10g
执2剂,水煎服450ml,分早中晚服用。
5月16日患者没有发烧,无呃逆嗳气,处于睁眼昏迷状态,呼之不应,肢体功能障碍,痰热粘稠减少,气管套管、胃管、尿管固定通畅,脉沉细,守上方加胆南星10g,天竺黄15g,新鲜竹沥水80ml,兑付。
体会:患者反复高热,呃逆,气管套管,痰多,一派实证,仔细体会却不是,脉沉细微,阴寒内盛,阳气脱散,在外院已经用过高级抗生素,用过温胆、化痰通络清热等方法不行,且对抗生素不敏感,那么就转变思路,温阳服阳固脱,降逆化痰,体温很快能够下来,这个也是给我们感触很深,有些是自己真正临床实践才体会。
这个患者最终出院的时候,没能封管,却是平稳度过,没有发热,抽搐,痰多等症状出现。
出差回来,头晕沉沉的,鼻塞流鼻涕,我叫进修的吴师姐,王师兄一起来帮我辩证开个方子。
师姐、师兄,按照六经辨证的思路给我问诊,收集四诊资料。
还是比较简单的,师兄师姐已经建立起了六经辨证的思维,学会了鉴别诊断。
最后他们开了个小青龙汤给我。
干了这碗小青龙就好了。
王师兄还给大家分享了小青龙运用思路。
一起交流,一起学习,真好,以后会特别想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是冬至,好好收藏,大家早点休息。
承蒙岁月不弃,撤我一路荆棘。
感恩时光厚爱。
赏我一路跌沛流离。
往后余生,我终将百毒不侵。
林佳明,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董少龙、黄李平教授,师从经方大师冯世纶教授、广东省名中医阮永队教授系统学习经方,广西名中医姚宝农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广西医师协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首届名医。善于运用中医经方、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断和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