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更新时间:每日更新,随意写写
微信公众号:经方日记
全文字数:1853
阅读时间:6分钟
点击蓝字关注经方日记
作者:广西钦州 林佳明
生活打卡
01
浦北中医医院的劳师兄,来进修跟诊三个月,时间转眼即逝,没有想到一下就过去了。
劳师兄,一别也不知什么时候再聚,三个月的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喝酒,一起交流,谢谢你,三个月的陪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祝好!
未来一切顺利!
珍惜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有时,会特别想念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喝酒时光,彼此安好!
中医学习记录
02
门氏护胃散强健胃气,兴阳温通,针对患者因大手术后,胃气大伤所致的功能衰微态,用药人参,干姜,焦白术,甘草,半夏,黄芪,附子,7味,用量少,大病以胃,久病以胃,平人以胃,注重胃气的思想为各种疑难病、慢性病,乃至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肖师论道
03
【复习·阴虚则燥,阴虚甚则热】
阴虚证,一般情况下,先见燥的症状,后出现热的症状。
先见咽干口燥,口渴尿少,大便干结,舌干少津等燥的症状,此时病犹轻。若见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筋脉拘急等阴血虚的症状,此时病已重。
后见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升火眩晕,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热的症状,此时病已极。
可以说,燥贯穿于阴虚证的全过程而先于热出现,因此说“阴虚则燥,阴虚甚则热”,记牢“阴虚则燥,阴虚甚则热”。
【复习·阳虚生湿,阳虚甚则寒】
阳虚证,一般情况下,先见湿的症状,后出现寒的症状。
脾阳虚多数湿重,肾阳虚多数寒重。
脾阳虚犹轻,肾阳虚为重。
因此说“阳虚则湿,阳虚甚则寒。
记牢“阳虚则湿,阳虚甚则寒”。
热与燥分不清是绝对不行的!这是因为阴虚也生燥,血瘀也生燥,拿燥的症状当热治,能行吗?!
寒与湿分不清,也是绝对不行的,这是因为脾阳虚生湿,肾阳虚也生湿,拿湿的症状当寒当治,能行吗?!
因此,石寿棠这个人的“燥湿论”对临床诊治疾病意义非常大!
【复习热生燥】
由于热盛生燥,所以热证除了有发热肢温,恶热喜冷,面红目赤,烦燥不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数等热的症状之外,还兼有口渴喜饮,痰涕黄浊,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干少津等燥的症状。
【复习寒生湿】
由于寒生湿,所以寒证除了有身寒肢冷,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迟等寒的症状之外,还兼有舌面水滑,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湿的症状。
我学完绮石之医术,就记牢一个百部清金汤,许多病都用。其它方都可以由此方变化而成!
热与燥兼见是正常的,寒与燥兼见是变证。如果寒燥变热燥是返本。
三天前,看个重病,是一位老奶奶,八十多岁了,自己起床都起不来的,把她女儿吓坏了。
开车带来找我诊治,刻诊:左眼小右眼大,此为肝脾不升。
双眼下眼皮如卧蚕,主脾,此为脾虚。脉缓结(有空时我专项讲结脉,纵论古今对结脉之论述),此为元阳亏。
舌两侧有两条青紫,此为血瘀。
辨证诊断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先以“三本二统论”为指导,调三本以达补五脏之目的,侧重扶阳兼化瘀,两剂。
之后,早晚服复方丹参丸+生脉饮,中午服桂附地黄丸,三天。
刚才复诊,结脉消失,两眼大小一样,两眼之下眼皮如卧蚕,明显小了。
老奶奶本人甚悦。
绮石之医术真神!
这位老奶奶,五天之前自己起不来床,五天之后要跟女儿去逛街。
我说:逛街是绝对不行的,静养一周,同时喝婴儿奶粉。
老奶奶马上说:我这几天吃饭很好,一顿两碗饭,以前只一碗饭。
我说:你吃三碗也不如一杯婴儿奶粉,别问贵贱,买大名牌的。
当时开的中药:
百合,人参,山药,白术,熟地,伏苓,丹参,川芎,肉桂,黄芪,麦冬,五味子。
【燥与湿】治湿时,不忘润燥。治燥时,不忘祛湿。
治湿之药,不仅祛湿,也伤阴,祛邪也伤正,怎么办?
执两用中呗,比如苏子降气汤,降气化痰治咳喘,方中用当归就是润燥,知此奥妙,把握好当归用量,此方才神。
治燥之药,润燥同时也助湿,这也是祛邪伤正,依然执两用中,比如麦冬汤,方中用半夏燥湿,效果如何取决于半夏用量。
大半夏汤,一般人把白密舍弃,使效果大打折扣,这是因为把湿干掉了,又引来燥,还是不正常,依然病态。
根据上述,理解好中医伟大智慧“执两用中”,不用记我讲的具体方剂。
山药配白术是著名健脾之配伍,执两用中!
如方解苏子降气汤中的当归为补血,这说的不错,太没深度!
用者很可能一看血不亏而舍弃,即使不舍弃,也不会重视,不会审视存在燥的程度,随便写个一般用量。
比如:慢性肝炎初期肝胆,脾胃湿热为主,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这好治的,都会!
而后期则复杂,可是用一贯煎合逍遥丸,效果杠杠的!
但是要以燥湿论指导加减。普通的一贯煎和逍遥丸,用燥湿论指挥就能治大病,正如中国人,以毛泽东思想指挥,就能打跑列强,获得独立!
麻黄附子细辛汤,确是太少两感,细辛主要是搜伏于肾之寒邪,缺点是太燥烈,如果寒不是太重,用独活。
黄煌的看家本事就是夹阴伤寒证,但是他很少弘扬其师,改头换面,讲什么桂枝体质,黄芪体质。
夹阴伤寒派厉害,从一个很简单的太阳病,一直研究到阳脱。
由于忽视肾虚,太阳病一误再误,而成阳脱证。
某男,77岁,10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陈发性,咳白粘痰,偶尔伴有黄痰,无发热恶寒,诊所予以抗感治疗后缓解。
10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以季节交替为主。半月前受凉又出现咳嗽,黄色粘痰,不易咳出,喘息,短气,伴有胸闷,心慌,稍活动即感费力,无咯血,无明显发热恶寒,无夜间陈发性呼吸困难。
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未见明显改善。刻诊:舌质暗红,苔黄腻,中间剥苔,脉弦滑数。
怎么治?用燥湿论治,中药用上即见效!
前几天,谁让我讲慢性肺阻了的?忘了。
以此病为例,晚上讲。
《从燥湿论治慢性支气管炎案例》
学习治病案例不在于多,在于学的精。
治病思路相当于数学公式,治病案例相当于数学用公式解的例题。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见咳嗽、咳痰、喘息,且往往反复发作,迁延多年,日久可演变为肺气肿,肺心病,属于中医的“喘证”、“哮证”、甚至“肺胀”的范畴。
一,【治病思路】
1,慢性支气管炎按病程通常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2,慢性支气管炎各期的治疗思路都是以燥和湿为纲,分述于下:
(1)急性发作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多见痰浊壅盛,咳喘,以湿为主。
痰浊和咳喘是标,治法燥湿化痰,宣肺降气。
治疗用宣肺化痰汤加减,用药特点。
一是突出“以燥治湿”原则。
二是宣发与肃降并举,复肺之用,以平咳喘。
三是顾护肺体,由于肺喜润恶燥,因此以润济之。
(2)慢性迁延期:视体质不同,偏阴虚者由湿渐趋化燥。
治法补气养阴,清肺润燥。
治疗用泻白散加味,用药特点。
一是清肺热多用甘寒,旨在泻热存津液。
二是化痰亦用甘寒,兼以润肺清热。
三是益气扶正用药平和。
偏脾虚者痰湿难化。
治法益气健脾,清肺化痰。
治疗用六君子汤合清金化痰汤加减。
用药特点,一是益气健脾,绝生痰之源。二是余邪当清,不宜过用寒凉。
(3)临床缓解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补正气治本,正气虚亦可有阴阳燥湿之分,偏肺肾阴虚者,多兼燥热,治法益气养阴,金水相生,治疗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偏脾肾阳虚者,多兼寒湿,治法温阳补肾纳气,治疗用都气丸加肉桂,附子。
二,【常用方剂】
1,宣肺化痰汤:炙麻黄,杏仁,制半夏,陈皮,茯苓,紫苏子,莱服子,紫菀,黄芩,桔梗,甘草。
2,方剂解析:宣肺化痰汤是由化痰祖方二陈汤演变而成,二陈汤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
其中半夏只降胃气,不降肺气,因为病人咳嗽,咳嗽是肺气上逆,所以还需要加杏仁,紫苏子,莱服子降肺气。
肺的生理功能是宣发与肃降,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肺具有升与降双向功能,只降不升不行,还需要适当升,加桔梗,炙麻黄宣肺气,如此用药则宣发与肃降并举,复肺之用,以平咳喘。再加紫菀祛风寒止咳,黄芩清肺热。
三,【治病举例】
某男,77岁,10年前受凉后出现陈发性咳嗽,白色粘痰,偶尔伴有黄痰,无发热恶寒,诊所予以抗感治疗后缓解。10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以季节交替为主。
半月前受凉又出现咳嗽,黄色粘痰,不易咳出,喘息,短气,伴有胸闷,心慌,稍活动即感费力,无咯血,无明显发热恶寒,无夜间陈发性呼吸困难,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未见明显改善。刻诊:舌质暗红,苔黄腻,中间剥苔,脉弦滑数。
〔分析〕此病人10余年经常咳嗽,说明是慢性支气管炎。半月前受凉发病,病情加重,说明慢性支气管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既然治标,我们将“标”分析清楚而治之。
什么是标?
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我们来看病人有什么邪气,有什么症状?
病人受凉发病,说明外受风寒之邪。病人舌苔黄腻,黄色粘痰,脉滑数,都说明肺有热痰之邪。
主要症状是咳嗽,喘息,这是因为内与外之邪气共同犯肺,使肺的宣发与肃降失去平衡则肺气上逆而患咳喘。
〔诊断〕喘病,外感风寒,痰热阻肺,肺失宣降证。
〔治法〕祛风散寒,清热化痰,宣降肺气。
〔治疗〕用麻杏石甘汤合宣肺化痰汤加减。
〔方药〕炙麻黄,杏仁,石膏,半夏,茯苓,陈皮,紫苏子,莱服子,紫菀,黄芩,瓜蒌皮,葶苈子,桑白皮,款冬花,浙贝母,甘草。
治慢性病犹如剥洋葱,层层进入,最后以三本二统论绝杀病根。
治标时,你管他病因干什么,把标干掉即达目的。治标,又不是治本。
分清是热痰还是寒痰?是燥痰还是湿痰?
把它干掉,症状缓解了,治本。
还有平喘。
刚才我说的很清楚了,急则治标。
如果分不清急与缓,这没办法。
燥热是本气,寒燥是化气。燥可不都热。
因此以燥与湿为纲,而不是以寒与热为纲辨证。
寒燥,你用热药祛寒,麻繁事了,更燥了。
1,〔原文〕石寿棠说:“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
2,〔讲解〕燥郁就是燥邪停止不动。
由于气行则水行,所以燥郁阻止气的运行则水不能行,水停留产生湿,因此说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夹湿;湿郁就是湿邪停止不动。
由于气行则津液布散,所以湿郁阻止气的运行则津液不能布散,津液不布散产生燥。因此说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
3,〔总结〕燥有本气与化气之分。
因为热生燥,并且热与燥都属阳,所以由热所生的燥是正常生的燥,叫本气,而由寒所生的燥是变证,叫化气,因此说热燥是本气,寒燥是化气;湿也有本气与化气之分。
因为寒生湿,并且寒与湿都属阴,所以由寒所生的湿是正常生的湿,叫本气,而由热所生的湿是变证,叫化气,因此说寒湿是本气,湿热是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