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诗苑》点屏成鉴(38)江诗平(巴土山鹰):朴实其外 美在其中——赏析董惠龙先生《留守儿童过中秋》
作者简介
江诗平,网名:巴土山鹰,男,现年60岁,土家族,本科学历,长阳县教育局正科一级退休干部,长阳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朴实其外 美在其中
——赏析董惠龙先生《留守儿童过中秋》
★ 江诗平(巴土山鹰)
《留守儿童过中秋》是广东化州董惠龙先生的一首七绝:
门前独坐泪痕新,
黄狗相依鸟作邻。
遥问天边大圆月,
可曾照见我双亲?
此诗短短28字,借“中秋”这个“倍思亲”的传统佳节,以“独坐”、“泪痕”、“黄狗”、“鸟”和“圆月”等为物象,逼真描写了留守儿童远离父母随老人苦守老家的可怜情境,充分体现了儿童对长期外出打工父母的无比思念与牵挂。
论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巧妙运用平朴的语言、真实的情境展示人物的言行美与心灵美,并体现诗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一是语言平朴。此作不见生僻华丽的词藻,不见复杂别拗的语句,却能平中见奇,淡中见雅,浅中见深。
二是情境真实。文学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服务的。当今打工经济繁荣,同时也引发了“留守儿童”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作者紧贴社会生活,洞察“留守儿童”这一现实痛点,并真实再现留守儿童的可怜处境及复杂情感,以激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高度关心与爱护,良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至于说表现手法巧妙,巧就巧妙在用“独”、“新”、“依”、“邻”等精当的字眼,生动描出了留守儿童处境的孤寂、困苦与悲凉;用问句和拟人手法,借“大圆月”传递了深情。此外,构思巧妙,既用悲剧场景反衬强化,又用圆月可曾照见双亲一语双关,从而既体现了留守儿童对父母、对温暖、对欢乐的万般渴望,更凸显了儿童希望劳苦在外的父母同享中秋圆月之美的美德。悲情与苦境交融,思念与怜悯之情交织,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美的主要性质是朴素 ”。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波瓦洛说: “只有真才美,只有真可爱。真应该统治一切”。
我国宋代诗人吴沆说:“诗有肌肤,有血脉,有骨骼,有精神。无肌肤则不全,无血脉则不通,无骨骼则不健,无精神则不美。四者皆备,然后成诗。”综观此作,虽然短小,貌看朴实平淡,却有很强的音韵和谐美感,而且肌肤丰满,血脉流畅,气正神爽,美味悠长,可谓绝句之上品。
(本图片来自百度)
——————————
点屏成鉴 精彩回放
(点击序号即可浏览)
——————————
关注清江诗苑,
升华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