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史迹建筑(27)
本篇要目:
***************************************
1871.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1938~1946年 重庆市渝中区
1872.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
1938~1946年 重庆市渝中区
1873.国民参政会旧址
1938~1946年 重庆市渝中区
1874.林园
1938~1946年 重庆市沙坪坝区
187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1938~1946年 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
1876.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
1938~1946年 重庆市南岸区
1877.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
1938~1946年 重庆市南岸区、渝中区
1878.南泉抗战旧址群
1938~1946年 重庆市巴南区
1879.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1938~1947年 重庆市渝中区
1880.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
1939~1945年 重庆市江北区、沙坪坝区、
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綦江区
************************************
1871.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站在人民公园往下看,在一片高楼之中,两栋并排的二层小楼显得与众不同,青砖瓦面四坡水构造形式,四周外廊相连,小院里的水池和连廊有点江南小院的风格,小楼上的拱券造型又带几分西洋风,整个建筑风格典雅、庄重。
这两栋楼中西式砖木结构的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距今近百年。之前曾是巴县议会和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办公地点以及重庆高中旧址。国民政府外交部西迁后驻扎。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后,外交部随之迁渝。1938年至1946年5月期间,因战时各种原因,国民政府外交部曾先后在渝觅设办公房址数处。以前人民公园下面还有几栋楼,都是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办公楼,有些作为国民政府外交部招待所之用。不仅如此,解放东路建于1917年的聚兴诚银行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交部也曾借用银行大楼部分作为办公之用。
1943年2月5日下午4点,7万余山城人民加入了一场欢庆的游行。昨日,渝中区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说,这场游行,是为了庆祝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正式宣布废除。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英中三国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但是,美英等国在清朝末年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仍未废除。1942年10月9日,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消息从当时的国民政府外交部迅速传遍了全国。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是在1997年一次全面修缮时。”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栋楼在建国后一直作为市中区图书馆、文化馆的办公地点所在,1987年、1992年,先后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重庆高中旧址”)
“在1997年那次修缮时,我们在墙体的夹层里发现了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封条。”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个线索,专家们经过多年的调查、佐证,确定这里就是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2009年,鉴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复查结论,小楼更名为“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2.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
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位于重庆渝中区小什字及附近街区,包括以下六处建筑:中央银行旧址,中国银行旧址,美丰银行旧址,交通银行旧址,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聚兴诚银行。
中央银行旧址,位于打铜街道门口9号。该建筑坐西朝东,钢筋砼结构五层建筑,地下两层为金库。中央银行1938年迁渝后,暂借美丰银行办公。1940年元旦,中央银行总行业务局正式对外营业。中央银行是抗战期间最重要的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旧址,位于新华路41号。该建筑坐东朝西,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五层。1936年建成,1939年中国银行总行迁渝后,即在此办公。
交通银行旧址,位于打铜街14号。该建筑坐北朝南,钢筋砼与砖石木混合结构,仿巴洛克风格,地面五层,局部六层。原为四川商业银行行址,交通银行于1937年12月购入。1938年6月,交通银行总行迁入。
美丰银行旧址,位于新华路74号。该建筑坐西朝东,七层钢筋砼框架结构,由建筑师杨廷宝设计,1935年落成,是近代重庆较早出现的具有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近代银行建筑。抗战初期,内迁的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都曾在此办公。
聚兴诚银行旧址,位于望龙门112号。该建筑坐西朝东,为三楼一底中西结合砖木结构,1917年建成。聚兴诚银行为重庆第一家私营商业银行,抗战时期是聚兴诚银行发展的鼎盛阶段。国民政府外交部曾借用部分建筑办公。
解放东路建于1917年的聚兴诚银行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外交部也曾借用银行大楼部分作为办公之用。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位于打铜街16号。该建筑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仿巴洛克风格,共四层。川康银行二楼仓库异常坚实,故宫南迁文物运至重庆一路约9000余箱曾存放于此。
仿巴洛克风格,现为邮电局。
邮局内
2013年3月5日,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3.国民参政会旧址
国民参政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168号,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设置的最高咨询机关“国民参政会”的办公旧址。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由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组成的最高咨询机关,是一个具有广泛政治影响的议会机构。
该旧址是一座别致的西式小楼,二楼一底,楼宽18.9米,进深193米、楼高15.3米,共有房屋21间。现为重庆市交通局使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已隐匿于解放碑商圈核心地带林立的高楼内。
国民参政会从1938年成立,1947年6月结束,其间共召开四届13次会议。除第一次成立大会在汉口举行和最后一次大会在南京召开外,其余11次大会均在重庆召开。"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在参政会上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而参政会出现了有合有分,屡有起伏的复杂局面。国民参政会由成立、发展到最后消亡的历史,反映了国共两党由合作到分裂的过程。重庆国民参政会旧址就是这一过程的历史见证。
2013年3月5日,国民参政会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4.林园
林园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山洞街道办事处解放军重庆通讯学院内,地处歌乐山南麓,为一处环境优美的山麓台地。1938年11月,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购得此地,为蒋介石营造官邸,至1939年夏,官邸主楼落成,其后逐渐修建一、二、三号楼,并建成一批配套设施,建成后的林园成为蒋介石、林森等国民党要员在重庆的主要居所。1940年,蒋介石将其官邸主楼(四号楼)赠与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1943年林森病逝后,便安葬于园内,官邸亦改名为“林森陵园”,简称“林园”。
1943年8月1日,林森因车祸而逝,葬于园中之丘,遂更名为“林森”陵园。林森住的4号楼作为“林森纪念堂”。随即蒋收回林园,加以扩建,新建大楼三幢,编号为1号、2号、3号,林森原住大楼编为4号、1944年蒋家迁入林园,蒋住1号楼,宋住2号楼,3号楼为蒋办公或召开重要会议之用,有时也作为重要外宾的招待所。
1945年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应邀来重庆谈判,抵渝当晚即下塌于林园2号楼。毛泽东住2号楼左室,王若飞住2号楼右室,周恩来住2号楼中室。在返回延安的前一天(l月10日)毛泽东又到林园与蒋话别,蒋当晚留毛在此住宿。
美龄楼(沙坪坝区林园2号楼):木石结构、悬山式屋顶造型的“美岭楼”,是宋美龄在陪都的主要居住地之一。抗战末期,宋氏赴美期间,蒋经国曾在此居住,同时也是蒋介石的“国宾招待所”。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率其随行人员在此下榻。
2号楼
1939年夏,先建成中式“官邸主楼”(即4号楼)
林森是一位较受好评的民国政要。但他的家庭生活似乎是一片空白,无妻室,无子女,淡泊俭朴,不嗜烟酒,不近女色,反而常常受到闲人非议。在当时来说,作为一个大人物的林森,不要说是娶一个夫人,就是娶三个、五个的,也没人敢议论。但林森一直是孑然一身,周围关心的人也曾为他张罗过,可他坚辞不允,因此人们说他是独身主义者。
其实林森也有一段悲凄的爱情故事。林森的意中人是他表妹,二人从小性格相投,他处处以大哥哥的身份关心呵护,可谓青梅竹马。1893年林森的发妻郑氏突然患病,不治而亡,林森跟表妹的感情更加浓烈,难舍难分。正当他们热恋的时候,表妹的父母突然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一个华侨巨商的儿子。婚事是背着表妹定下的,等到表妹知道时,一切都已成定局,难以改变。表妹对这门亲事竭力反对,拼死不从,不顾众人议论,大胆表白林森。
表妹的痴情,林森激动万分。当得知表妹将要嫁给一个华侨巨商的儿子时,他内心十分痛苦。不能让表妹失望,可是又无法使表妹不失望。他还要履行重要使命,一想到要常年在外奔波,带着一个女人有诸多不便,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最终,林森没有答应表妹的恳求。就在表妹婚期到来之前,怀着痛苦与深深的负疚,离开了家乡。表妹知道后,悲愤至极,结婚前一天凌晨,她躲开家人的注意,悄悄跑到树林里,吊死在一棵树上。林森在外知道表妹自杀的消息后,内心受到深深的刺激和强烈的谴责。从那以后,发誓终生不再接近女性。据文从沈梦了解,林森有一件极为珍视的东西却是一具白骨骷髅,林森将它摆在居室的显要处,视同生命,据说那就是他表妹的。1943年林森带着对表妹的思念与负疚,在医院里去世,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
2013年3月5日,林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在重庆的一处办公地点,也是当时郭沫若的居所和工作场所。旧址在重庆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渝中区七星岗的天官府旧址和沙坪坝区西永镇的香蕉园村日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主管抗战宣传,由郭沫若任厅长,下设办公室、第五处、第六处、第七处。办公室主任为共产党员阳翰笙;第五处负责动员工作,处长为救国会成员胡愈之;第六处掌管艺术宣传,处长是共产党员田汉;第七处进行对敌宣传,处长是哲学家范寿康。
1938年武汉失守后,第三厅迁到重庆办公。该厅集中了文艺界知名人士与社会贤达,盛称“名流内阁”,为抗战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起到抗战文化战斗堡垒的作用。
1940年9月,国民政府以改组政治部为名,撒销第三厅,另设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会)。12月7日,文工会正式成立,主任委员仍由郭沫若担任,副主任委员由阳翰笙、谢仁钊担任,茅盾、沈志远、田汉、洪深等10人为专任委员,老舍、陶行知、邓初民、王昆仑等10人为兼任委员。
文工会下设国际问题研究组、文艺研究组、敌情研究组。为避免日机轰炸,文工会分两处办公:城区办公地即原第三厅旧地,乡间办公地在重庆西郊歌乐山下赖家桥全家院子。文工会吸纳了比第三厅更广泛的各界代表人物,在重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内对外文化活动,对抗战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3月底, 文工会因发起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的《文化界对时局宣言》而被迫解散。
2013年3月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6.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
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的历史沿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历史文化保护地。第一阶段:20世纪初,重庆白礼洋行买办黄云阶的私产,命名为黄山。第二阶段:“七·七”事变后,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确定四川为抗战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为避日机轰炸,蒋介石侍从室将黄山购来为蒋宋修建官邸。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近5年中,由于黄山警卫森严,给外界一种神秘之感。最令人感佩的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和蒋夫人美龄将他们在黄山的私人别墅无条件赠给了重庆扶幼院(中国福利院的前身)。第三阶段:国共内战后,为川东行署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曾在此活动休养。1951年,被走群众路线的党改为“黄山干部疗养院”。第四阶段:199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包括云岫楼、松厅、孔园、草亭、莲青楼、云峰楼、松籁阁、黄山小学、周至柔旧居、侍从室、侍卫室、防空洞、望江亭、发电房、炮台山。
云岫楼修建于1925年,占地167平方米,建筑面积364.5平方米,为中西式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官邸位于密林中,周围壁崖陡峭,只有前后狭窄石梯相通。道路两旁苍松蔽天,浓荫覆地。蒋介石先生的卧室在二楼右角,房间宽敞,视野开阔,三面都有大玻璃窗。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此楼成为蒋介石总统重要的寓居和办公场所。在此曾经召开许多重要的军事、政治会议,因此,也成为当时军政要务的重要决策地之一。临窗远眺,既可欣赏群峰争秀,又可洞察山上山下来往的行人。顶楼设有岗哨,楼下建有防空洞,主楼之侧有一木柱穿透平房,面积17平方米,是蒋介石总统常去做礼拜的基督教礼拜堂。底楼为会议室的休息室,是蒋介石总统与军政要员研商军政机密的地方。楼前一峰独秀,原建有一小亭,名曰望江亭。当年蒋介石总统常在亭内观看山景,欣赏两江景色。而今,陈列馆在别墅二楼卧室、办公室、会客室里,分别展出了蒋介石总统在黄山工作、生活的历史图片和重要文稿等文史资料。
松厅位于黄山主峰东侧山脊上,海拔552米,占地面积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47平方米。为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四周苍松翠柏,枝繁叶茂,正中门额上悬挂蒋介石手书“松厅”横匾,黑底白字,楷书阴刻。
秋季时节,门前丹桂怒放,香溢山谷。因周围松林拥抱,浓荫蔽日,得名“松厅”。松厅建于20世纪20年代,原是黄云阶旧居,
抗日战争爆发后,此处为宋美龄的别墅。
孔园是旧中国“四大家族”之孔祥熙的二女儿,蒋介石的姨侄女孔令俊――孔二小姐的别墅,由主楼与附属建筑构成,孔二小姐在陪都重庆众多,但在此处居住最久,孔园主楼建于30年代,为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中西式楼房,三面环山,前对坳口,底阔七间,楼上五间,通高13米,建筑面积528平方米,
是一栋典型的公寓式建筑,室内生活配套设备齐全,装饰考究,陈设典雅,精美别致,附属建筑为座东朝西的平房,位于孔园主楼5.6米处,建筑面积为185平方米,原为侍卫人员和服务人员所住房屋。孔园是黄山别墅群中最大的一处,加别墅建筑在高大的桂花树群中,故又称“桂园”。
草亭原是蒋介石接待贵宾之地,蒋先生长子蒋经国及侍从室主任张治中等要人曾在此居住。
1945年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来渝后下榻于此,故又称马歇尔别墅。重庆解放后因茅草腐朽,房顶改铺机制瓦。
莲青楼,始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门前山壑内有莲池而得名,由主楼和附楼构成,建筑面积为617平方米,主楼是一栋中西结合砖木结构别墅,外观极具欧式风格,屋内的结构布局和装饰却是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式风格。
抗战期间为美国军事援华代表团驻地。蒋介石的顾问端纳、顾问团长巴大维、顾问陈纳德等美国高级官员曾到此居住。
松籁阁位于黄山陪都遗迹东南侧的小山坡上,与云岫楼遥相对望,可鸟瞰黄山浅谷全景。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结构。为一栋别墅建筑,一楼一底,土木结构,其亭台,可观东方日出,西方落日,览黄山浅谷胜景,心旷神怡。面积为266平方米,融合了传统的亭、台、楼、阁建筑艺术和风格。抗战时期为何应钦在重庆寓所和办公地之一,又称“何府”。解放后,松籁阁为西南军政委员会接收,曾为黄山干部疗养院病房或职工宿舍。
云峰楼又名“国母楼”,是蒋介石为宋庆龄准备的寓所,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位于东南侧小山坡上,与松籁阁遥相呼应。为一栋别墅建筑,土木结构,其亭台处,可观东方日出,西方落日,览黄山浅谷胜景。虽为宋庆龄寓所,但她一天也未曾住过,即使与妹妹宋美龄相聚,也是当天返回两路口新村的寓所居住。
蒋逵旧居始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原为刘湘时期空军司令蒋逵别墅,后为国民政府空军司令周至柔的居所。该建筑融汇了东西方近现代建筑风格,采取了独特的土墙与木梁结合的架构形式,是融合重庆本土建筑和历史人文价值的遗址类文物。内有近代大书法家赵熙所书的“陈母蒋夫人懿行碑”及“赵熙行书七言诗石刻”两块碑刻,为国家二、三级文物。
侍从室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也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直接办事机构.在抗日战争之前,侍从室已有一室二处五组,战时又扩编为一室三处.其中,侍卫长室专门负责委员长的警卫侍从.第一处主管军事,第二处主管党政,第三处主管党政军人事.抗日战争胜利后,侍从室稍作精简,改为总统府参军处军务局总务局侍从室等.抗战结束后,军事委员会撤销,成立国防部,侍从室亦分别被并入国民政府。侍一处改组为参军处警卫室,侍二处、侍三处则并入国民政府文官处;侍卫力量亦改编为国民政府警卫总队,统归军务局长俞济时指挥管制,继续遂行侍卫及警卫任务。
2013年3月5日,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7.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
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位于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和渝中区,是抗日战争期间同盟国驻陪都重庆的外交机构留下的遗迹,包括苏联大使馆旧址、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美国大使馆旧址、英国大使馆旧址、中英联络处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土耳其公使馆旧址、南山苏联大使馆旧址、法国大使馆旧址、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美军招待所、法国水师兵营旧址、印度专员公署旧址,
苏联大使馆旧址,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山公园路101号南山植物园内。修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仿哥特式建筑。原为军火商朱星门私宅,抗战时期为苏联大使潘友新及苏联大使馆郊区办公场所。
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三百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原为沈芷人公馆。祖籍重庆市忠县人,当年与邓小平同船赴法国留学,在法国与邓小平、李富春、聂荣臻等人同窗。只不过人家走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曾获机械学博士和化工硕士、比利时电机硕士等学位。沈芷人虽然不大出名,但沈芷人的儿子却是世界闻名,是大名鼎鼎的世界货币及金融大师、连任三届香港证监会主席的沈联涛。
美国大使馆旧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健康路1号。始建于1942年,旧址坐西向东,面阔32.5米,面阔32.5米,进深12.73米,通高10.73米,建筑立面呈矩形,中间略高两边略低,双坡悬山式机制瓦屋顶,屋顶的檩条没有包在山墙之内,挑出山墙形成“出梢”,因此出檐较大,侧面博风板突出了双坡的建筑形式,强调了屋顶的体量和立体关系。入口三开间敞廊立面上,凸现出四根带柱顶盘的巨大复合式圆柱及三角形山花,为帕拉第奥后期风格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圆柱在贯穿立面几层时,往往能产生极为宏伟和庄严的效果。
美国大使馆旧址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该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平方米,为一栋典型的欧式建筑,砖木结构,一楼一底,有阁楼、地下室,建筑形态玲珑小巧,屋顶造型丰富多彩,整栋建筑的墙角、门边用砖砌成方齿状装饰。位于今南岸区龙门浩建业岗,东水门大桥南桥头。1940年至1946年,美国驻渝大使馆海军武官处由渝中区迁设于此,因而得名“美国武官别墅”。1946年5月,美国驻渝大使馆返迁南京。随着时间流逝,此处后来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所用。
美军招待所是一栋三面围廊式建筑,颇具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山地特色,对于研究重庆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具有参考价值。整栋建筑修建于由条石垒砌的基座上,每面砖墙外均有6根柱子,柱子下施有覆盆式柱础,屋顶为小青瓦、歇山式屋面。该建筑于1898年由瑞典人安达森修建。20世纪30年代为国民政府21军独立旅袁筱如旅长府宅,抗战时期又将此辟为美军招待所。
英国大使馆旧址位于南山植物园管理处管理,建筑始建于1940年,为一栋中西式平房,坐西向东,土木结构,砖柱,长25米,宽12米,通高4.8米,共5间,呈“一”字形排列,面积约300平方米。抗战时期,该址曾一度为德国大使馆馆址;1941年7月至1946年,英国大使馆迁设于此。
中英联络处旧址原是真原堂始建于1844年,19世纪40年代,法籍神父刘马窦在蹇家桥、江家巷、石板街购买房屋开展教会活动,之后法国神父石保禄在此传教。19世纪50年代初,法国主教范若瑟将房屋进行重新规划修建,逐步发展成为包括经堂、神父住房、修道院、花园和其他辅助设施在内的建筑群。抗战期间曾遭日军空袭破坏,后经修复,解放后又几经辗转,改造拆除,仅存中英联络处住房。中英联络处旧址20世纪30年代曾为日本人所用,抗战开始后从日本人手中收回。1939年之后由英商怡和公司使用,实际上亦作中英军事联络处,中英双方在此交换情报,沟通战时有关事务。
南山公园第三招待所,现为南山植物园管理处管理,为避免日军轰炸,1940年,法国大使馆由重庆主城迁建于此。建筑为中西合璧风格,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墙体灰白色,四周绿树成林,浓荫蔽日。
法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898年,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凤凰台35号,该建筑是比较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砖木结构,共4层,室内不仅有西式造型的壁炉,天花板上还有精美的动物和花卉浮雕,中国传统木雕风格的大门上刻有大象、青松和宝塔等图案。是重庆地区近现代建筑发展变革的例证,对于研究重庆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抗战时期,先后共有30余个国家在重庆设立大使馆或公使馆。
法国水师兵营旧址南岸区弹子石千泰巷142号,中西合璧的建筑法国水师兵营,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洋建筑。法国水师兵营始建于1902年,由法国炮艇“奥利”号船长休斯特·南希主持建造,1903年竣工。这是一座中世纪城堡风格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大门为中式建筑,飞檐翘角。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正式成立,英人霍伯森首任重庆关税务司,川东道张华奎为关监督。从此,历史宣布重庆开埠。经与清政府议定,法国政府于1896年3月在重庆设立了领事馆,任命原驻汉口副领事哈士为重庆首任领事,馆址设在城内二仙庵,后迁至领事巷。凡四川、贵州、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的事务,皆在其管辖之下。1902年,法国海军军官虎尔斯特率领测量队乘法国军舰,在重庆南岸建立了法国水师兵营,人称奥当军营。
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位于鹅岭公园内,是一栋两层小楼。记者看见,该楼位于公园大门左侧,底楼有一过厅和5间办公室,铺着地砖。二楼有一间大会议室,5间小办公室。据称,当年的大使在二楼办公,透过窗户,抬头就能看见长江。
土耳其公使馆旧址随国民政府西迁,租设于遗爱祠71号李家花园(今渝中区鹅岭正街鹅岭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和土耳其公使馆旧址附近,在此办公至抗战胜利。据渝中区文管所资料显示,1939年12月至1946年6月,土耳其公使馆(1944年升格为大使馆)租设于此。
2013年3月5日,同盟国驻渝外交机构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8.南泉抗战旧址群
南泉抗战旧址群位于中国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重要政治人物及相关机构在陪都重庆留下的遗迹,包括林森别墅旧址、孔祥熙官邸旧址、校长官邸旧址、陈立夫、陈果夫官邸旧址、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旧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泉楼,林森别墅旧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虎啸村,建于1937年,坐西向东,面对虎啸口,右靠建文峰,与“孔祥熙官邸”相邻,四周绿树环抱。建筑面积628平方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大小厅室15间,是林森在渝期间最为完整的居所。
展示了林森生平抗战时期相关史实。该建筑大小厅室15间,建筑主体为中西合璧风格,青灰色调,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铺素面小青瓦。一楼一底带地下室,地下室均为条石砌筑。
现余附属建筑4处:食堂、内务楼、警卫楼、防空洞。该建筑为孔祥熙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孔祥熙官邸旧址:位于南泉风景管理区孔园内,坐落在建禹山半坡的密林之中,后依建文遗迹,下临花溪河的“虎啸悬流”。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建筑面积824.63平方米。该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一楼一底带地下室共三层,通高11.90米。
主体为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天棚为泥灰板条,室内以木板护墙,壁炉与夹墙相通,可为每个房间供暖。木地板,楼层间以木楼梯联系,外挑阳台及廊道。窗户为双层,里层为玻璃窗,外层为纱窗,可根据需要调节室内温度,防蚊、防尘。
现余附属建筑4处:食堂、内务楼、警卫楼、防空洞。该建筑为孔祥熙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旧址:彭氏民居又称彭家大院、彭瑞川庄院,位于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村,处在今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内。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由上中下三厅、二层楼房组成“器”字形四合院,大小房间77间,12个天井,分别由10个回廊式小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3860平方米,占地面积5320平方米。整个院落坐东向西,前厅为单檐硬山式穿逗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10.15米,进深5.8米,通高6.4米;中厅为单檐悬山穿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13.9米,进深10.5米,通高7.8米;后厅为单檐悬山式穿逗木结构建筑,面阔5间22.9米,进深10.3米,通高7.2米;四周用高达5-7米的砖石围墙或风火墙维护;屋面均施小青瓦,青石铺地;有科学的排水系统。
1939年民居成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研究部,1940年创办立人中学,1946年中共南方局在此创办了西南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西南革命大学接替。1953年至2002先后为重庆市第27中、四川省重庆市南泉职业中学、重庆市蓉泉职业高级中学、重庆市南泉职业高级中学。2002年元月产权划归重庆市巴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渝府发[2000]83号文先后公布彭氏民居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彭氏民居是重庆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中之一,也是重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陪都抗战遗址。
蒋介石官邸又称校长官邸,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小泉保利小泉别墅区内。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98平方米,建筑面积272平方米,通高7.4米。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大小厅室12间,砖混结构(原为木结构板条墙),单檐歇山式顶,小青瓦屋面,屋顶设有二老虎窗。
原是清末阮氏的居住场所,1940年,该邸改建为校长官邸,蒋介石的秘密会议、接待均在此进行。总裁侍从室第三处也驻此。该建筑为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陈立夫、陈果夫住宅位于巴南区南泉街道虎啸村以西1400米保利?小泉别墅区内,又称“二陈官邸”。为民国初年阮氏家族宅第,是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教育长陈立夫、陈果夫教务、办公、接待、休息、居住的地方。该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通高11.7米,共有大小厅室14间。砖柱、土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和攒尖式混合屋顶,小青瓦屋面,顶设二老虎窗。一楼一底,正面及东侧外挑楼廊设木栏杆,素面台基。该建筑为“二陈”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2013年3月5日,南泉抗战旧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79.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
在曾家岩的小山之巅,矗立着一栋别具一格的仿巴洛克式小楼,19世纪末,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由德国人修建,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砖木结构,二楼一底,共有房屋19间。站到楼顶可眺望两江,一览渝中半岛。“这里曾是法国天主教堂,后来又成为教会学校名诚中学的办公室兼医务室,如今它是重庆市委的8号办公楼。”三峡博物馆历史学博士艾智科告诉记者,这栋小楼在抗战期间,曾是国民政府西迁来渝后的最高行政机构—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办公地点。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先后在此任职行政院院长,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在解放后也曾在这栋楼办公。如今,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的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又在自己的“名片”上加了一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880.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位于中国重庆市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綦江区,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庆兵器工业的遗迹,包括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厂抗战生产洞、兵工署第十兵工厂旧址等,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建川博物馆(重庆洞穴博物馆群落)由房管局与成都建川博物馆合作,将其中的21个洞穴共同打造8个陈列馆(兵器历史陈列馆、汉阳兵工厂旧址陈列馆、抗战文物陈列馆、码头文化陈列馆、民间祈福馆、中医养生馆、中国喜文化馆、红色记忆馆),剩下的30个洞穴等待后期计划。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公园位于谢家湾付家沟片区。该片区是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所属大集体企业重庆建锋摩托车配件总厂(建锋厂)生产厂房集中地之一,现存51个防空洞。而防空洞群正是解放前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所在地,其前身为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
苏式坦克
苏式飞机
看抗战兵器工业旧址藏着重庆最真实的抗战史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生产基地,这些重庆兵器工业旧址支撑了长期抗战,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兵工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此次申报的“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重庆市现存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中兵器工业旧址的代表,兵器工业依托其他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又在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起到带头和促进作用。
原厂办公楼(红楼)、原高线厂办公楼(小洋楼)、1950年代炼钢厂房、1960年代中板厂厂房、大跨度车间、中型轧钢车间、大型轧钢车间、8000马力蒸汽机、3根高大烟囱、渝钢村住宅楼1栋、原交警招待所、防空洞、警报台、蒸汽火车机车、炼铁厂高炉1组、炼焦炉1段、5万立方储气罐、部分铁路和设施设备。该厂筹建于1890年,初名汉阳铁厂,抗战爆发后,为保存民族工业的血脉,1938年迁渝。抗战期间,该厂建立原材料生产厂,为抗击日军提供钢材给各兵工厂制造武器,钢铁产量一度占到抗战大后方钢铁总量的90%。
1939年底,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搬来重庆鹅公岩(现谢家湾付家沟片区)后,利用这里的防空洞进行设备修复,一边生产一边继续挖洞,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工人们坚持在生产军工用品,支持抗战前线。1943年,所有防空洞正式挖完,一共挖了107个洞穴。
1946年,抗战胜利后,兵工署第一兵工厂与第二十一兵工厂合并。1949年12月,重庆军管会接管工厂;1951年,中央兵工总局直接管理;1957年4月,第一兵工厂第二厂正式命名为国营建设机床厂;上世纪90年代初,按照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改制为公司制企业,国营建设机床厂更名为建设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厂);2009年,建设工业集团公司的所有山洞生产设备迁往了工厂新区。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47号洞
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内部搭建物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是九龙坡区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身为汉阳兵工厂。1889年,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创办的湖北枪炮厂,1904年改名为湖北兵工厂。民国初年,正式由陆军部直接管辖,并改名为“汉阳兵工厂”。1937年7月,改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兵工厂。1938年,因日军的侵略,工厂迁至重庆,继续从事枪炮弹药等军用品生产。
大渡口区文管所所长李国洪介绍,民国时期厂房的修缮,包含大型轧钢厂房及附跨的展示陈列工程,工程量约3570平方米。修缮后的使用功能为重庆工业博物馆的核心展示区,现已完工8个。
2013年3月5日,重庆抗战兵器工业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020-09-22 09:54:10)
-
(2020-09-20 21:01:56)
-
(2020-09-19 17:19:38)
-
(2020-09-18 18:20:15)
-
(2020-09-17 18:24:46)
-
(2020-09-15 17:16:11)
-
(2020-09-14 19:32:45)
-
(2020-09-13 21:50:23)
-
(2020-09-12 22:13:07)
-
(2020-09-12 16: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