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
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
巴楚仁波切
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少了很多执念。人生中有太多的痛苦来自于执著。执著自己是对,执著属于“我的”,实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远拥有。“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的秦始皇。”
人们习惯于将“我”的标签贴在身上,肯定自我的价值。如果我们观察孩子,当把玩具加上“我的”的时候,争执就产生了。其实这个玩具一直在那里,谁玩都可以。
麦克.罗奇格西说:什么是我?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所做的决定,将我的范围仅限于你的切身利益,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永恒的东西并不存在,你不能永远拥有,也不能永远失去。但大多喜欢关注拥有比需要少的事物,这就有了烦恼,因为你关注在稀缺上,却忽视了稀缺之外的事物。
有人说:你我是不变得。如果看一下镜中的自己,就知道答案。昨天看不见的皱纹已爬上额头,乌黑的头发也白了些许,思维成熟了很多。以前的看不惯,现在学会了接纳。
又有人说:爱是永恒的。那是因为把爱当作了动词,不断有爱的动作,才会永恒;如果是名词,它只是暂时的,或许停留在昨日,或许在今日中,或许文在明日后。
人们习惯把爱当成名词,把恨当成动词,成了恨的永恒。在今天里埋怨自己,在明日里抱怨不公,恨随着遇到的人或事变化着。
当我们追求永恒的事物时,就好比在一个充满空气的玻璃罩内找寻出口,我们看不见它,也无法摸到。最后终于懂得,我们经历的任何事物并非来自事物的本身,而源于我们自己。
我们对他人的喜欢是符合自己内心的喜欢;我对他人的讨厌是符合自己内心的讨厌。佛教徒所称:所有的事物都是空白的,或中立的,称为空性。儒家称为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你买了一套房子,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涨价了,从中得利,它看起来是好事,对于房东来说,认为卖早了,它看起来又是坏事。
不管事物,还有语言都是空性的。痛苦的根源在于把这些话语加上了自己的想法。文字是永恒的,想法是变化的。这种变化的想法,反应到身体里,就有了不同的情绪。有的人把同一句话当成赞美,有的人却当成批评,这就是万物的潜能。
如果说永恒存在,那也是事物的“空性”永恒。我们在空性中加入了我的执念,就有了痛苦。当把“我的”开始松懈,就恢复了孩童般的童真,敞开心胸,接受不断变化的世界,让“爱”流动,也就有了爱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