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义:历尽苦难的母亲(1-4)

30年前的一段时间,每当踩着上课铃声,站在教室门口,学生就唱《历尽苦难的好妈妈》那首歌。学生嗓音洪亮,歌词、旋律、音韵,深情、凄苦、苍凉。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学生心底单纯,正沉浸在金色的幸福生活中,成长在欢快动人的歌声中,并不能体会到“苦难的妈妈”的苦难酸辛,甚至唱出一股轻松欢快的幸福感。相反,却勾起我心里无限往事,让“苦难的妈妈”这一苦难形象,时而浮在我脑际,时而横在我眼前,时而与我如影随形,总是挥之不去,忘却不掉,而且形象愈加高大清晰。
一、生不逢时
在中国历史上,自公元前206年至1936年这2142年间,共发生重大水灾1031次,旱灾1060次。除50年灾害不大外,几乎是每年一次。而在这2000多年中,民国18年,即1929年的灾难可算是最严重的其中一次。从1928年到1930年,华北、西北、西南13省遭受严重干旱,庄稼在许多地方三年六料颗粒不收。陕西关中又是重灾区,因在1927年秋季就出现严重干旱,秋未种好而歉收。到1928年春夏,一直大旱,除七月初,一场冰雹在一些地方下了六七寸厚,给庄稼以毁灭性打击外,滴雨未下,持续干旱,秋全旱死而麦未下种,到1929年,自然就没收成。
旱象之惨烈,陕西渭河以北各县也最为严重,和整个中国大地一样,到处是逃荒要饭的人群,挑着扁担拖儿带女的父老,遍地是饿死冻死的尸体,人吃人的事情,在许多地方发生。这就是老一辈人记得的“民国18年大饥馑”。
我们苦命的母亲,恰恰就出生在这一年二月初十,可谓生不逢时!
二、苦难人间
中华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5000年历史,“一半是饥饿史”。庄稼人最怕的是粮食没收成,一年最难熬的是春季青黄不接的荒时暴月,“虽说天气暖,总是肚子饥”。
那一年,陕西80多县受灾,许多人饿死。有钱人,两三元可买一孤女做妻,三四角钱可购置一二亩土地。
天不落雨,旱象惨重,渭北各县已是“泉枯河瘦井底干”。我们的母亲,一个幼小的生命,饭吃不上,甚至连水都喝不上,艰难之状可想而知。那年冬天,又是几百年不遇的寒冷,大雪压倒许多房屋,大量牲畜冻死,牛马尽失,甚至树木干冻而死。人,究竟冻死饿死多少?至今没人能计算得清。不满周岁的母亲在这样寒冷的漫漫长夜里怎样饿着肚子卷缩成一团,在饥寒交迫的昏迷之后又醒了过来,我们真不敢想!
三、连年不得温饱
1930年春,蝗虫蜂起,所有庄稼地里都是黑压压密密麻麻厚厚一层,嘴像铡刀一样锋利,一口可将小麦茎杆截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飞蝗一跃2000多里,几乎吃掉陕西周边七省仅有的全部庄稼。到了夏季,黄河中上游,渭河、洛河、白水河流域又遭受千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关中平原到处洪水泛滥,墙倒房塌,死人不计其数,大量农田被毁。入秋后又是黑霜普降,草木全枯。富户人家,1亩地卖不到1块钱;穷苦人家,1口人卖不到3块钱。1枚银元买不到3两面粉,1000枚铜钱买不来1个馍。谁家纵有1千个银元,1万枚铜钱,100亩土地卖掉,能够一家吃几天!
1931年正月,关中各地普遭霜冻,随后狂风旷日怒吼,接着又是干旱,赤地千里,夏粮绝收,极少部分灾害遭受较轻的地方,有一个村庄12亩麦子只收了24斤。5、6月份,又是暴雨成灾,黄河泛滥,渭河、洛河泛滥,关中46县农田冲毁,庄稼淹没,人畜伤亡。
1932年、1933年,连续两年在4、5月份黑霜迭降,冷如隆冬,草木冻死,庄稼绝收。1933年5月,霜后又是狂风大作,冰雹肆虐,闰五月下旬,关中一场特大暴雨,一下就是6天7夜,许多河流徒涨,平地立成水国,飞鸿失去巢穴,哀鸣凄惨,6月又是一场冰雹,7月下旬倾盆暴雨,加上连绵阴雨,旷日持久,又是到处房倒墙塌,窑洞进水,家毁人亡,陕西、山西、河南、青海、甘肃等十省遭灾,关中38县受灾,渭河以北各县最重。基本上和“光绪3年大饥馑”一样:“10家9空,各村无烟,饿殍遍野,壮者饥饿逃外边,把山白土当神面,无奈只得蒙眼餐,弟兄无粮难共患,夫妻无粮结仇冤,孩子头重脚轻跌倒便为他人餐,人肉竟作牛肉卖,可怜死尸不周全,家有亡人不敢哭,恐怕别人解机关,尸未入埋有人抢,即埋五尺有人剜,妇女少女只要有人引,不用银子不用钱。”(此文原刻在渭北一块石碑上,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在那样的年月里,母亲从出生到5岁,一天到晚只能与饥饿作伴,连年不得一顿温饱,许多孩子和母亲一样,皮包骨头,面黄肌瘦,遭遇疾病,只能尽天由命。
在那1800多个食不裹腹的日日夜夜,面对饥饿危胁,面对寒冷威胁,面对墙倒房塌威胁,面对众多病魔死神威胁,一个十分弱小的女孩是怎样与厄运抗争,怎样在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
世事茫茫自难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我一边布耳恭听母亲和几个同龄人详细叙述,一边做着笔录,而“肚子饿得像猫抓”,“饿得肠子粘到一块了”,那种惨痛的感受,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四、父亲惨死
6岁那年的一天,一个阴阳先生从门前走过,说:这家人挖土时撞伤了土地中的“娃娃头”,不久将有灾难降临。
听此言,弄得全家整天人心惶惶,提心吊胆,恨死这个阴阳先生了!人常说:怕怕处有鬼。迷信神鬼这个东西,你越相信、越忌讳、越疑惑、越害怕、越心烦、越蹊跷。随后不久,灾祸真的从天而降,且一个连一个——
40天,一家伤了三条人命。先是一个男孩,那是她的弟弟。再是一个小伙子,那是她的父亲。随之又是她五十岁的祖母。
灾祸接踵而至,老天不公啊!
一家人的命运,倏忽间跌入死亡幽谷。
苍苍高天,挂起漠漠阴云,烈烈西风萧萧叹;
茫茫大地,生出戚戚哀伤,斑斑热泪滴滴响。
本来就揭不开锅,奄奄一息的一个家庭,眨眼之间,顶坍塌,梁柱断,玉碎声咽,人去楼空!
月落乌啼,檐前花木皆含悲;
兰摧雨骤,屋上云烟尽结愁。
剩下母亲和她,灶里没柴,锅里没米,手里没钱,人没气力,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这样的苦日子怎样过?怎样熬?她的母亲怎样才能活下去,把她拉扯成人?
作者简介:高宗义,男,1957年生,原籍陕西省白水县,系韩城市矿务局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校园快报》总编辑,鲁迅文学院一期学员,《人民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现退居杭州市萧山区。
(0)

相关推荐

  • 陕西号称三秦,是指陕北、关中和陕南?

    大家都知道陕西其实和江苏有些类似,有点"散装",陕北.关中.陕南三个部分不论地理环境.气候,还是风土人情,差别都挺大的.陕西简称"陕"或"秦" ...

  • Shaanxi和Shanxi,哪个是陕西,哪个是山西?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有的名字比较相似,如江西与江苏,广西与广东,湖南与湖北,河南与河北.但没有哪两个省如山西与陕西这样,省名在拼音上如此相似. 山西的汉语拼音是[shānxī],陕西的汉语拼音是[ ...

  • 中国华夏民族起源研究

    华夏源于古华胥国,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蓝田一带,距今约83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为了繁衍生息,华夏部落首领华胥氏带领大家向西抵达现在的陇东一带,也就是现在甘肃天水,生伏羲,向南翻越秦岭抵达现在的陇南, ...

  • 高宗义||历尽苦难的母亲(14-15)

    (我的母亲和她的小儿女宗海雪银) 十四.当了母亲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眼里有4层境界.进了门,一看粮,二看房,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我家14间房子是在1954年落成的.有粮有房,这只是农民追求 ...

  • 高宗义||历尽苦难的母亲(11-13)

    (图片来自网络) 十一.都是粮食惹的祸 我祖父母将深藏在地下石囤里的三石 (dan)麦子全部挖出,让她叔父老三灌走.按说,够他家六口人每人每天一斤吃三个月.那年月,马车是硬轮,不具备刹车功能,只可在平 ...

  • 高宗义||历尽苦难的母亲(8-10)

    八.一种精神力量 有一天,她和几个女孩子去池塘洗衣服,岸边走来一个老太婆,指着她说:这个女孩子有福相. 她本来满腔悲愤,见人就想哭.听此言语,却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了新的感想. 这池塘一边有个土鼻梁 ...

  • 高宗义||历尽苦难的母亲(5—7)

    五.她的母亲被卖 父亲.弟弟和祖母的死,为娘的心要揪烂了!上断了梁,下绝了根,一个家庭骤然如天塌地陷,眼前一片黑暗. 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她的母亲又被人绑在马背上卖了! 那是她父亲死后,父 ...

  • 高宗义:返销粮(历尽苦难的母亲21)

    21.返销粮 那年珍宝岛一仗下来,双方均感到谁也没赢.用<杨家将>戏上的话说:"杀来杀去杀自家".况且两国交战,黄雀在当裁判,同时在激将.烧火.浇油.战争使人聪明起来, ...

  • 高宗义:生产队开会(历尽苦难的母亲20)

    20.生产队开会 (母亲和她的三个女儿) 很清楚记的,1972年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准备访华.大队安排驻队干部井槐到我们生产队召开会议,宣讲上级政策精神,要求把日首相访华的事情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

  • 母亲的纺车(高宗义:历尽苦难的母亲19)

    母亲的纺车 社会生活,前后对比,发生了翻天覆地一般变化.60年过去,忆苦思甜,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 --题记. 小时候,我们热天下河川割草,寒天上山坡砍柴,一群伙伴走到一块,多数都是脚趾露在鞋外.有的 ...

  • 高宗义|| 会做饭的母亲(历尽苦难的母亲18)

    忆苦思甜,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 (作者母亲留下最好的一张照片)  十八.会做饭的母亲 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家庭妇女必须具备两项基本功:一是会织布纺线:二是会做饭,会在锅台上做出省米之炊.尤其大家庭,一 ...

  • 高宗义||苦度春荒的记忆(历尽苦难的母亲17)

    忆苦思甜,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 (作者母亲留下最好的一张照片) 十七.苦度春荒 1952年以后,海南.西藏全部解放,援朝战争停火,国内几千年的剿匪运动取得最后胜利.国家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建立厂矿工业的 ...

  • 高宗义||三娘教子(历尽苦难的母亲16)

    十六.三娘教子 那时节,群众文化艺术生活和社会物质财富一样贫乏单调,没有手机和电视,电影也很少看到.母亲看到最多的便是村上的戏. 高东大队剧团,虽是业余排练,逢年节演出,但有十多位演职人员:兴昌.金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