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夜宿俄界

夜宿俄界

到甘南西藏旅游,不能不去迭部俄界。概因,其对中国革命特殊贡献的历史溯源和红色基因。

八月的一天,当我们游览完拉尕那涅甘达哇神山公园下山后,披着仙女滩的草原灵气,带着恰冬藏式民居文化的韵味,一路驾车60多公里,赶到了拉达乡高吉村俄界景区,已是下午6时多了。整个村寨,仿佛上帝遗落人间的伊甸园,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宁静,神秘淡泊。

俄界,是甘肃省迭部县达拉乡境内的一个藏族村寨。这是一个仅有47户藏民,260多人的小村庄,因其西南有八座山峰突起半空,十分壮观,故村名藏语称“高吉”。车一进入高吉村,但见青山白云,森林流水,在两侧青山拱卫之下,达拉河水急速奔流,整个河谷回荡着清脆的流水声;顿时给人一种清爽碧绿的凉意。而低矮的村民小院,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河谷两岸。北岸藏式风格小院墙外,“红军精神光耀千秋”、“长征壮举万世瞩目”、“红色俄界”等一条条标语营造了浓浓的红色氛围,凸现着革命的红色情结。

在南岸的游客服务中心,年轻的藏族姑娘央金,从登记薄上查到了我们的预订,很快制作了房卡。我以为客房就在二楼,央金却说我们的客房不在这里,我领你们去吧。我向央金打听住在哪里?她说,这里都是在村民家住宿。原来过去来俄界会议旧址参观的游客很多,但由于没有住宿的地方,无法留住游客;村里决定借助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他们在村上带头人的投资下,加上自己自筹资金,开始建设民宿。仅一年时间,全村已建成营业的藏家民宿达到了近二十户左右。

出了游客服务中心,往右一拐,顺着马路,爬上小坡,行走不到五百米,我们就到了两户藏民家。一户在高吉村51号,大门上挂有冷布家木牌,临街面向;另一户是40号院落,位于冷布家背后的小巷,主人名叫安周。我们八个人,每四人安排一家,两间客房。我被安排到了安周家,这些藏家小楼,外石内木,古朴精巧,庭院则干净整洁,院内空场地种有包心菜、萝卜、土豆等蔬菜和玉米等农作物。

这里的民宿,全部按照一楼主人居室,二楼客房的格局设计。踏着装修精致的木质楼梯来到二楼,两间客房左右相视,打开右门进去,房间宽敞明亮,藏式床铺与原生态家具相映成趣;靠窗的榻上摆放着茶几、茶具、绿植和藏式摆件,洗澡间、卫生间等时尚化的设施一应尽有,堪比星级宾馆。一览无余的窗外夕阳半落、云飞鸟散。极目远眺,青山葱茏,因为是在山林间的民宿,更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田园生活。

在村子西边一块开阔的草地上,设有几顶白色帐篷,我们让央金准备了户外烧烤晚餐。在我们背依青山,头顶蓝天,脚踏草原,沉浸在拍照留影的欢乐之中。央金也很快搬来了烧烤炉及牛羊肉、土豆等菜品,在暮色中点燃了铁炉。央金和她的同伴两个人一个燃炉,一个烤肉,配合默契;不一会儿,热腾腾的烤串和铁板牛肉,就端到了帐篷。我们趁兴享受了一顿简单的烧烤晚餐,在藏乡俄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穿过达拉河上的石桥,沿着台阶而上,来到了河北岸的“俄界会议旧址”。这是一个隐藏在山坡上,用土围墙围着的两层木楼小院。提前联系好的房主人,今年已48岁的藏族大姐冷草,早早等候在门前,为我们打开了门。冷草告诉我们,这里曾是丈夫年秀的奶奶周草的家,传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193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8000余人到达俄界后,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林彪、聂荣臻部队会合。该楼为中共中央军委纵队驻地,毛泽东主席就曾住在这里。

进入院子,看到并排有两栋土墙木板房,左边的正屋,就是当年俄界会议召开的地方。屋前立着一块用藏汉两种文字书写的“俄界会议旧址”的石碑,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甘肃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5月25日立。

推开小屋门,阳光倾泻而入,简陋的房子,老式的柜子,古朴沧桑的风貌展现在眼前。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在白、黄两色哈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室内的陈设很简单,都是些典型的藏居摆设。当地中央是一个做饭的土灶台,朝里边摆着几个方凳,朝外是一张破行军床。冷草告诉我们,这张行军床是周恩来使用过的。就是在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内,85年前由21名衣衫褴褛的中央红军将领,召开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小屋东边有一扇小门,里面像是一个过道,阳面有一扇小窗,窗紧靠墙是一个土坑,低矮逼仄。冷草说,贺子珍曾在这住过两晚,后面连着一个通道。当时曾通往后山,现已砌了围墙保护起来。从正屋出来以后,我们顺着窄小陡峭的木梯爬上了旁边的二层小楼,这里是一个居室。门框上悬挂着藏汉双语“毛主席居室”的牌匾,正面上墙的毛主席画像。同样被白、黄哈达环绕簇拥,左边是一间卧室,内置一张方桌和木床,相当简陋。方桌上方,是那张著名的毛主席在陕北头戴八角帽的彩色照片。当年,毛主席就住在二楼的房间里。

据冷草大姐介绍说,这所老房子传到她这辈,已居住了二十多年。1981年,俄界会议旧址被确定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乡政府帮助冷草一家在对岸修起了新房,这栋旧居就被政府征收,变成了供游客参观的长征纪念地。从那时候开始,冷草和丈夫年秀成了旧居的管理员,政府每月发给生活补助,由他们负责看护院落、打扫卫生;并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那段关于长征的故事。

从一楼到二楼,我们仔细浏览着图文资料和文物陈列。毛主席当年办公时的桌椅,用过的马灯,红军穿过的服装,长征中的照片,参会的21名红军将领图片,藏民敬献的哈达,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的电报……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共中央同张国焘的“北上”与“南下”的路线之争、方针之争、原则之争。俄界会议的召开,使红军最终确定了未来前进的方向。9月13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陕甘支队,从俄界出发继续北上,当晚入住迭部县城东46公里处的旺藏乡次日那村。毛泽东向红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从而拉开了腊子口战役的序幕。

在俄界会议纪念广场,通往纪念碑的两侧台阶中间,低矮黄杨丛中,“俄界会议”四个黄色大字和“1935年9月12日”等小字置身其中。二级台阶两侧的红色墙体上,分别镶嵌着“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八个庄严大字。从台阶上去后的平台上,矗立着由基座、五星碑体和党徽构成的纪念碑;碑高9.12米,寓意俄界会议的召开时间。纪念碑左右,绿树掩映着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和林彪等五人的半身塑像。

俄界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党中央、中央军委直属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决定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任副司令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的五人团,领导红军工作,这五人也成为了全军的最高领导层。

新修建的“俄界会议旧址展馆 ”,位于广场下方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展馆前面的廊柱下,制作了一个黄色的五角星门框,分外醒目。展馆占地面积不大,从“确定北上”、“俄界会议”两个板块全方位展示了俄界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会议主要内容。红军一、四方面军1935年9月10日凌晨在巴西分离后,党中央率一、三军(团)先行北上,于9月11日晚到达甘肃省迭部县俄界。9月12日,针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及下步红军入甘后的行动方针,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不同寻常的紧急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关于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的争论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会议对毛泽东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对张国焘的错误有步骤处理的意见;挫败了张国焘图谋南下搞分裂的错误思想;确定了红军继续北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俄界会议,是中央红军在甘肃境内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也是长征途中中央召开的第十一次重大会议之一;是党在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它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红军到达俄界,进入达拉沟地段时正逢秋雨连绵,天气阴沉,道路泥泞难行,加之达拉河河谷狭深,从俄界到腊子口的栈道和桥梁残破不堪,红军大队人马很难通行。当地藏民们接触红军后,深为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扰民、为爱国救亡身家性命都不顾的精神所感动;在甘南土司的号召下,沿线藏民积极参与抢修遭雨水破坏的达拉河栈道,为红军迅速行军到达腊子口提供了方便。而俄界会议的召开,又成为了长征路上不朽的丰碑!俄界理应成为革命的红色旅游基地!

任何一场跋涉和远行,都是对身体和灵魂的一次洗礼和修行。此次俄界之行,对我们来说不亚于是一次朝圣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红军所经俄界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无论是俄界会议旧址的保护,还是到俄界纪念碑、旧址展馆的建立,红色文化已深深融入人民的血脉之中。

眼望高山,脚踏实地。一块上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的红色火炬造型牌,耸立在俄界会议旧址展馆前。我们站在广场的石阶上眺望远山,清风徐来,凉意缓缓,不时感到有一种清新的气息、自然的美感,冲刷和洗涤着我们的心灵。

岁月虽已流逝85载,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俄界会议的光芒,仍将在祖国大地光耀千秋,照亮浩瀚的夜空。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徒步长征第230&231天:参观俄界会议旧址;迭部县长征氛围浓

    徒步第230天概况 日期:2021年6月4日 天气:多云:5℃-26℃ 路线起始:甘肃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俄界会议旧址-迭部卡坝乡尼傲村 出发.到达时间:12:00-21:30 行程:约70里(35km ...

  • 老城遗珍 · 马路的故事|遵义会议——胜利从这里出发

    卷首语 上海,一座浸泽着红色文化的大都市,这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所在. 红色文化离我们很近,我们身边的不少马路就是载体,它们承载着百年的岁月沧桑,镶嵌在我们这座城市的肌理中. 让我们从兴业路出发,用脚步 ...

  • 寻访红色万安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满怀崇敬之心,踏上一方热土,今天,带您去寻访红色万安. 千里赣江纵贯江西,流经万安九曲十八滩后,在与遂川江汇合的地方豁然开朗,形成了一湾宽阔的江面,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罗塘湾. 大革命 ...

  • 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1)

    本篇目录: ************************************** 611.景胜别墅 1948年                     福建省石狮市 612.九江姑塘海关旧址 ...

  • 杨彬良:​赣南三地红色游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杨彬良:赣南三地红色游   赣南三地红色游 文/杨彬良 2019年公历9月23日,县老年体协为配合市老年体协一起组团去赣南进行红色游 ...

  • 一九二九年春,曾有一个叫刘安恭的人,受中...

    一九二九年春,曾有一个叫刘安恭的人,受中央派遣来到红四军.他指手划脚,到处大发议论,结果,在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改选前委时,毛泽东落选了.由陈毅当选前委书记.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遇到的一次由下而上 ...

  • 【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甘肃迭部县弘扬长征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

    央视网消息: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的第一站.在这里,中央红军召开了"俄界会议",攻克了腊子口天险.近年来,迭部县在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存的历史原貌基础上,完善红色旧址旅 ...

  • 山西十条红色线路 带你重温革命历史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为献礼百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邀你一起打卡10条红色旅游线路,带领大家深入山西,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 线路1:烽火太行 ...

  • 「遵义会议」拨转航向,挽救红军挽救党

    [历史瞬间] 生死关头 确立核心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载入史册的遵义会议. 1964年11月的一天,北京下了一场雪.毛泽东午睡后起来不久,工作人员告 ...

  • 【衍水散文】朝圣西柏坡

    每日一句 小时候我们的城市像郊外,我们的脚步很轻快,那时天空很蓝心很小路很宽,长大后我们的存在像尘埃,我们的距离被拉开. by 吴青峰 散 文 朝圣西柏坡 文|郭升良 零九年六月,我伙同一群来自东北边 ...

  • 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遵义会议参加者,建国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这个和平岁月.国家兴盛的年代,所有人都有了美好的生活,都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那个仅仅为了生存的年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幸福快乐,质量更高一层的生活. 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英雄的付出,美好的生活都是革 ...

  • 红色摇蓝井冈山行

    红色摇蓝井冈山行 鲁   继 向往红色革命的摇蓝井冈山,是心中多年来的一块积痞,特别是读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 ...

  • 李克农有多强?日内瓦会议幕后功臣,张国焘叹息:碰到他算我倒霉

    原创2021-05-29 01:08·趣史微视频 他没有领过兵.打过仗,却是我军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猛将:他被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称为共产党的"大特务":他逝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主祭.他 ...

  • 遵义行【诗并文】

    遵义党建活动有感 8月26至28日,报社第四党支部组织赴贵州开展党建主题教育活动,先后在熄烽集中营.娄山关.遵义等地现场教学,感慨良多,诗以志之. 阵风推云上息烽, 红旗半卷慰英灵. 四渡赤水脱重困, ...

  • 【散文】敬访“鸡鸣三省”会议旧址 ‖ 袁征

    敬访"鸡鸣三省"会议旧址 袁 征 盛夏时节,巴蜀大地骄阳似火.我和陈一农.罗燕冰等一行8人迎着绚烂朝霞,从成都启程,向着86年前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鸡鸣三省"会 ...

  • 黎平县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红一军团前卫1934年于12月14日午后攻克黎平县城.随后,军委两个纵队进驻黎平县城.由此,黎平成为红军进入贵州第一城. 黎平县城里的长征旧址.旧居集中在翘街.翘街的街口有一青石牌坊,上有大红字&qu ...

  • 革命故地 — 太平戴家村

    <清江记忆>专辑 清江记忆专辑是由樟树本土文化学者陈怀生老师倡导,自媒体人黄琼.青年作家吴国林老师和乡村创业者杨胜羽联合发起成立的,旨在发掘.整理.传播樟树本土(原清江县)的优秀历史文化. ...

  • 旅游是什么颜色?这里是红色的

    红军是一个神圣的名词,虽然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但从小对于红军的英雄神武就充满无限的敬仰. 作为一个常年旅行的摄影人,显然不足论述这段伟大的历史,唯有通过这次的红色之旅,用照片去记录所见所闻. 古田会议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