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芬:课题方案中“三维”研究目标设计例谈

〔摘 要〕在课题研究中,研究目标引导着研究的内容重点、实施走向和预期成果,并可以从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三个维度来设计。其中,任务目标是面向过程——表达“做什么和怎么做”;成果目标是面向结果——表达“做成什么”;成效目标是面向效用——表达“产生什么实际效用”。研究目标的三维表述,能够比较完整和清晰地表明一项课题到底打算做什么、怎么做、能做成什么和可能产生什么效果。本文阐述了“三维”研究目标及其表达范式、设计方法与注意事项,并辅以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课题研究 研究目标 目标设计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目标可以说是课题研究的指南针,引导着研究的内容重点、实施走向和预期成果。在课题评审中,研究目标也备受关注。以本区2018年116项课题的348份专家评审意见为例,通过词频分析来看,专家评审意见中出现的高频词前三位依次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选题。研究目标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中,研究目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拟定研究目标时,不少教师往往把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混淆,或是把研究目标与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混淆。如何从根本上克服这个问题呢?笔者在大量课题指导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条经验是:以“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三维结构来组成研究目标,从三个维度来设计和表述,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目标。

一、研究目标的“三维”表述: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

研究目标重在阐明研究的意图,应当说明打算通过做什么和怎么做来解决怎样的问题,并提出期待取得的成果和期望达到的效果。学校教育科研的直接指向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形成研究的结论、获取科研成果、探索未知的教育规律;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人才。因此,研究目标一方面要关注: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要完成哪些研究任务;另一方面要关注:想取得怎样的物化成果,对研究领域、对同行的贡献所在;第三方面要关注:对实践领域的师生、教育教学和学校的效用所在。因此,一个完整的研究目标,应当包括三个维度: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

1.任务目标及其表达范式

任务目标是对准备开展的研究工作的预想,需要概括交代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哪些任务、解决哪些问题。课题源于问题,因此课题研究的目标应当直指问题的解决。

任务目标的表达范式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具体撰写时的表达句式为“进行……”“开展……”“调查……”“了解……”“分析……”“探讨……”“围绕……进行……”“针对……进行……”。例如,“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现状和问题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和教学实践。”又例如,“在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和改进。”

2.成果目标及其表达范式

成果目标是对取得成果的预期,需要概括交代到结题时要交付哪些成果。成果目标是研究目标的主体部分。在研究目标设定时,应当对课题研究将取得的认识成果(例如对核心概念的内涵与特征的认识、文献综述、调查报告、论文)、技术成果(例如方法、途径、策略)、产品类成果(例如案例、课例、教材、资源包)等进行充分的预设。比如,可能带来哪些新的认识,做法上可能产生哪些新的突破,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可供同行参考和借鉴的物化成果,等等。设定成果目标,这也是做课题和不做课题的主要区别之一。同样一项工作,如果立项课题来做,那么除了改进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之外,还要上升提炼出经验,形成知识产品,提供有形的、可交付的物化成果。

成果目标的表达范式为“做成什么”。具体撰写时,通常采用表示发展结果的动词,比如“探索、形成、开发、建立、构建、编制、积累、总结”等动词,以动宾结构的句式来表达。例如,“探索……途径与方法”“探索……策略”“探索……规律性认识与做法”“形成……操作流程”“建成……资源库”“编制……手册”“编写……教材”“积累……实施案例”“总结……有效经验”“总结……实施办法”等等。

3.成效目标及其表达范式

成效目标是对取得实效的预盼,需要概括交代到结题时将产生什么效用。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实效主要反映在学生、教师、教学等方面。只有研究成效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学生、教师、教学的发展,往往才是真正有用的实践研究。

成效目标的表达范式为“产生什么效用”。具体撰写时,通常采用体现变化(增量或减量)的动词,比如“提高、改进、改善、促进、提升、加强、转变、减轻”等动词,以动宾结构的句式来表达。例如,“提高学生……素养”“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建设”“转变教学方式”“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等等。

借助等式来表达:研究目标=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对实现结果的过程的预想+对成果的预期+对成效的预盼。其中,任务目标是面向过程—表达“做什么和怎么做”;成果目标是面向结果—表达“做成什么”;成效目标是面向效用—表达“产生什么实际效用”。这样,研究目标可以通俗地表达为:通过“做什么和怎么做”,来“做成什么”,从而“产生什么实际效用”。

从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三个维度来拟定研究目标,比较完整,层次也比较清晰。按照这样三维表述,即使是初次做课题的教师也能够比较快速清晰地领会掌握,避免产生把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工作目标相混淆的问题。这样从三个维度制定出来的研究目标,对于课题组自己人和别人来说,都能通过一看文本就明白,该课题到底打算做些什么和打算怎么做,能做成什么、可能产生什么效果。

二、“三维”研究目标的设计方法

(一)任务目标的设计

1.以解决问题为起点的任务顺推法

确立任务目标应当以解决问题为起点。把课题分解为要解决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聚焦重点难点,按照时间进度,采用顺推法,循序渐进不断推进,安排先“做什么、怎么做”,再“做什么、怎么做”,以此确立任务目标。例如,课题《初中英语错题教学资源收集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的任务目标是:首先对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错题进行收集、归类和归因分析,形成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然后从教学辅导、后续教学和新一轮教学这三种路径进行资源利用的实践探索。

2.以关键词为核心的任务分解法

以关键词为核心进行任务分解,即围绕关键词,分解为一个个研究点,来确立“做什么、怎么做”。例如,《高考新政背景下高中生命科学班内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对“分层教学”这一关键词,分解为学生分层、分层次课堂教学、作业分层、课后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五个方面,课题的研究任务就是围绕这五个方面开展实践和研究。

3.以研究方法为依托的任务设置法

以研究方法为依托来设置任务,即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来选择适切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落实的角度来设置研究任务。例如,课题《高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的任务目标为:围绕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文献研究、调查分析和实践探索;又例如,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的任务目标为:在文献研究、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音乐不同课型的教学行动研究。

(二)成果目标的设计

1.未来视角法

主要考虑“想得到什么成果”。以未来视角来设计成果目标,是以终为始,从研究的终点来逆向思考,设想三年之后想做出什么来。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发展,最终想解决什么问题,设想在认识层面、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分别提供哪些有形的、可交付的物化成果。

2.验收视角法

主要考虑“能交出什么成果”。从结题验收视角,力所能及地设想,能交出哪些成果来。根据现实中的课题成果验收要求,鉴定一个课题研究是否能够通过结题,通常是核查其提交的结题报告文本,考量其中呈现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原定的目标。目标的实现,最终通常要通过文本呈现来证明。在成果目标设计时,从验收的视角加以考虑,有助于增强研究的可行性和目标达成度。

3.换位视角法

主要考虑“能交出什么可以供同行借鉴推广的成果”。换位到同行的视角想想,如果是同行,他会希望从本研究中参考借鉴什么,设想最终能探索总结出哪些可供同行借鉴的规律性认识和做法。经过换位思考,有助于提升预设成果的实用性和实践价值。

(三)成效目标的设计

1.工作角度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因此,成效目标通常可以从对教育教学等工作促进的角度来设计。比如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减轻课业负担、加强课程建设、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等。

2.对象角度法

课题研究,为成事更为成人,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就人的发展。因此,成效目标设计可以从对人(如学生、教师、校长、教研员等)的提升的角度来考虑。比如观念的转变、行为的改进、能力的提高、素养的提升等等。

三、“三维”研究目标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任务目标设计要注意聚焦

到结题时,要与原定的任务目标相对应,呈现出反映研究实施过程的内容。因此,对于每项任务,都要落实预设“可交付的阶段成果”。在任务目标设计中,如果设定的任务过多过杂,目标不聚焦,表述中散点较多,则会冲淡研究主题,导致研究重点和主线不突出。任务目标不聚焦,在研究实施中还会由于任务太多而分散精力,加上研究过程中还会不断冒出一些新问题,因此任务多了就容易目标迷失忘记初心,导致影响主要研究目标的达成。因此,任务不宜过多,要充分聚焦。

2.成果目标设计要注意达成度

成果目标强调达成度要清晰,到结题的时候目标可达成并且能检测得到。在目标中提到了,那么到结题验收时就要检验是否达到,比如说,目标中提出“探索……的途径与方法”,那么到结题时就要得出结论,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表明探索出了哪些途径、哪些方法。因此,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可达成和可行性,不要轻易地提“建立……系统、体系、机制、模式”等“高大上”的成果,应当根据课题组的实力,量力而行。

3.成效目标设计要注意简洁表述

为了避免研究目标的三维表述过于庞杂,成效目标要尽量简洁,通常以一句话来凸显研究最主要的实践效果即可。尽管只是简短的一句话表述,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结题时如何能回应这个目标。比如,成效目标中提到了“提升教学质量”或“改进教学行为”,那么到结题时,就需要以鲜活的实例、量化数据、调查前后对比、师生访谈的原话等,来反映出研究起到了哪些实际作用,实证说明研究产生的实际效果,从而回应原定的成效目标。

四、研究目标的修改与三维表述实例

按照“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的三维结构来设计,对研究过程、结果和实效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想,有助于加强研究目标的完整性。在“三维”研究目标的表达中,如果只有第一维“任务目标”,研究目标就会和工作目标相混淆,研究容易混同于工作;如果只有第二维“成果目标”,缺少了任务目标的铺垫,直接切入相对抽象的成果目标,研究目标可能会显得有些突兀,目标达成的难度显得陡然增加;如果只有第三维“成效目标”,研究目标就会和研究目的相混淆,致使研究目标显得表述空泛,达成度不清晰。笔者在课题指导中发现,关于研究目标的拟定,常见的问题有:研究的任务表述不明确、成果目标缺失导致目标达成度不清、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不匹配、成效目标预设过多等等。以下是在课题指导中的实例、问题分析与修改。

(一)以课题《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例

1.原研究目标是:通过对DIS实验的教学研究和设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拓展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发展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任务目标不清晰。只是笼统的一句话,对DIS实验进行教学研究和设计,具体如何进行?从哪些方面来做?没有交代清楚,因此任务目标不清晰。第二,没有成果目标。没有交代到结题时能交付哪些成果,因此研究的指向和达成度都不明确,也很难看出本项研究将给同行带来哪些参考和借鉴。第三,成效目标预设较多,表述不够简炼。原目标中提到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拓展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发展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些都属于研究所期待达到的成效,到结题时如果要以实证材料来一一回应这些成效目标的话,会有较大难度。

3.修改为三维表述:(任务目标)在DIS实验开发、传统实验和DIS的整合与互补、实验教学方式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目标)在此基础上,积累DIS实验教学创新的案例,并从中总结提炼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创新的方法;(成效目标)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课题《教研组合作研修促进高中语文教师群体发展的行动研究》为例

1.原研究目标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意识和科学性,提升语文教师的整体素养,建设以合作研修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教研组,探索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语文教师群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2.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目标的指向不清。研究目标强调可达成度,便于结题鉴定时检验研究目标是否达成。该目标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意识和科学性,提升语文教师的整体素养”表述较抽象,到结题时难以衡量和评判是否达成。通过解读该课题的名称,有必要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促进语文教师群体发展,教研组合作研修是要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课题研究是想通过教研组合作研修来促进语文教师的群体发展。因此重点要研究的是:如何开展合作研修,如何使合作研修能开展得更有效。

3.修改为三维表述:(任务目标)在现状分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关于教师合作研修方面的现存问题、需求并寻找对策,学习借鉴已有相关研究中的经验来开展教研组合作研修。(成果目标)确立高中语文教研组研修的系列专题,形成合作研修的基本操作流程,探索合作研修的多种途径和方法,积累典型案例。(成效目标)通过合作研修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三)以课题《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例

1.原研究目标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方法,达到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可以用更有效、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提高学习历史学科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善思乐学;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水平考和高考的要求,面对日益增加的史料试题的比重,研究史料试题可以提高学生对史料理解和分析、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该目标中“可以转变……可以适应……可以提高……”的表述,把研究目标与研究的实践意义相混淆,致使目标表述显得较空泛。从原目标一段话中看不出具体打算如何开展史料教学,研究任务不明确;也看不出预期将取得哪些成果,目标达成度不清晰。

3.修改为三维表述:(任务目标)在对高中历史相关史料的收集、优选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史料开展教学研究;(成果目标)探索出不同类型史料的分析和解读方法及教学流程,汇总形成史料分类解题的教学资源,积累史料教学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典型案例;(成效目标)通过史料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引导学生习得“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方法,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历史学科育人价值。

(四)以课题《示范性高中创新实验班多元化课程建设研究》为例

1.原研究目标是:本课题积极探索普及高中教育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研究如何尊重学校环境和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学校的三种不同类型创新实验班学生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课程,科学性、适切性地全面重构和优化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潜能发展,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和个人发展特长的优秀学子,积累课程实践案例,为高中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为市区高中多样化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应当紧扣“如何进行创新实验班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将形成哪些相关成果”来展开。而原目标中的第一句话“积极探索普及高中教育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这是课题本身的研究意义之一,不能作为研究目标。第二,原目标中“研究如何尊重学校环境和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表述较为抽象,语义不清,宜删去。第三,原目标中提到要对课程“重构和优化设计”,具体如何切入,应当有所交代。从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正在着手对现有课程的优势、问题、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这些都属于为课程“重构和优化设计”所做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归并到任务目标中。第四,研究内容中有“三类创新实验班课程图谱绘制的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和亮点,但这一点在原目标中却没有对应呈现。研究目标应当反映出对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研究内容中的精华部分应当在研究目标中高度浓缩地体现出来,从而增强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匹配度。第五,原目标的表述,层次还不够清晰,有待重新梳理。

3.修改为三维表述:(任务目标)梳理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已有优势、现存问题、师生需求、可利用资源、可借鉴的同行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三类创新实验班课程进行重构和优化设计;(成果目标)确立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与三类实验班定位高度匹配的特色化多元化课程图谱,探索开发出高中创新实验班的多元化课程,积累课程实践案例,总结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实践经验;(成效目标)从而为高中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充分的课程支持,为高中学校顺应新高考改革提供实践范例。

综上,从“任务目标——成果目标——成效目标”三个维度来表达研究目标,有较清晰的逻辑递进关系,可以层次分明地呈现出一项课题打算做什么和怎么做、能做成什么、可能产生什么效果。三维研究目标的精炼和精准表达,一方面有助于研究者思路不断清晰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另一方面有助于阅读者快速地从研究目标中知晓研究的意图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拟定课题研究目标时,我们还应该换位思考:如果研究方案内容庞杂,研究的主要意图、预期成果成效等都散见于研究方案各处并淹没在大段的文字表述中,那么,对于阅读者(如评委)来说,一个时间段内可能要看数个课题,不见得让他一边看研究方案一边查找和揣摩研究的意图吧。因此,我们在拟定研究目标时,应当在充分、深刻地把握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精准提炼,将研究意图的精华浓缩其中,对目标的语句表述需要咬文嚼字、反复斟酌。正如语言学大师吕叔湘所说的:“一个人多费点劲可以省得许多人费劲”。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2018年第10期 P24-28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