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518

妇人心膈迷闷,腹脏掐撮疼痛,胸闷气急,月信不调

大效琥珀散

【别名】 琥珀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处方】 乌药 莪茂各60克 当归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妇人心膈迷闷,腹脏掐撮疼痛,胸闷气急,月信不调。

【用法用量】 温酒调服6克,服后以食压之。如是产后诸疾,用炒生姜酒调下。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七引《灵苑方》

大效圣散
【处方】 金星石(碎)、银星石(碎)、禹余粮(碎)、寒水石(碎)、不灰木、半夏(汤洗7遍,去滑,生姜汁制焙)、大黄(锉)、蛤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兼解五毒。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大效神功救生丹
【处方】 雄黄1分(别研),朱砂1分(另研),巴豆21粒(去壳),干姜2钱。
【制法】 上用水醋1盏,以巴、姜就煮令干,去姜不用,将巴出油,和雄、朱研匀,雪糕搜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久停虚积,荣卫不顺,气虚喘息,四肢浮肿,肚腹胀急,冲满胁肋,乍热乍寒,或泻或秘。
【用法用量】 每服1岁3丸,并用酒浸赤芍药,以少许送下。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七
水解散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麻黄120克,桂枝60克,甘草60克,大黄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2克,开水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列酌情增减。
【功效】:辛温解表,泻热通腑。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实热,恶寒发热,头痛便秘。
【方解】:方中麻黄、桂枝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大黄泻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辛温解表、泻热通腑之力。
【按语】:本方以头痛便秘,发热恶寒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肺炎等。如里热烦渴、咳喘气急,加石膏、杏仁。风寒感冒、多咳多痰,加半夏、杏仁、陈皮。
【同名方】
1、《医学类聚》水解散,由柴胡、知母、瓜蒌、青木香、茵陈、升麻、大黄、石膏、栀子、芒硝、干葛、黄芩、枳壳、芍药构成。功能清热通腑、辛凉解表。主治伤寒时疾。
2、《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水解散,由麻黄、芍药、黄芩、桂心构成。功能解表清热,和血。主治天行热病,疱疮疼痛。
3、《外台秘要》引《延年秘录》水解散,由麻黄、黄芩、大黄、桂心、炙甘草、芍药构成。功能解表攻下。主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
厚朴七物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厚朴15克,甘草6克,大黄9克,枳实9克,桂枝6克,大枣4枚,生姜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肌发表,行气通便。
【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发热,脉浮而数,大便不通。
【方解】:方中重用厚朴、枳实行气除满,配大黄以泄热通便;少用桂枝佐生姜、甘草、大枣以解肌表之邪而调和营卫。合用有解肌发表、行气除满、泄热通便之功。
【加减】:下利去大黄,呕者加半夏,寒重者加大生姜用量。
【按语】:本方以发热、腹满、大便不畅、脉浮数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痢疾初起,肠梗阻、急性肠胃炎、前列腺肥大等。如风寒表证重,加荆芥、紫苏、防风;恶心呕吐,加姜半夏、陈皮;腹痛,加芍药;兼食滞,加莱菔子、焦山楂、炒六曲。
十味芎苏散
【方源】:《医学入门》
【组成】:川芎21克,紫苏叶15克,葛根15克,桔梗(生)7.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甘草(炙)9克,半夏18克,枳壳9克,陈皮12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也可改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功能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主治】:四时伤寒,症见发热头痛。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川芎祛风止痛,与祛风解表之紫苏、葛根合用,此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头痛、感冒发热,为其辩证要点。
十神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120克,炙甘草120克,麻黄120克,升麻120克,葛根420克,赤芍120克,白芷120克,陈皮120克,紫苏120克,香附12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亦可改做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发汗解表,理气和中。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鼻塞,胸脘满闷或呕吐不食者。
【方解】:本方中麻黄、紫苏发汗解表以驱风寒,配以葛根、升麻、生姜宣散表邪;川芎祛风止痛,陈皮、香附理气和中,配以赤芍、香附、陈皮调和气血;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理气和中之功效。
【加减】:如中满气实,加枳壳;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
【按语】:本方以恶寒无汗、头痛发热、咳嗽鼻塞,胸隔满闷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如咳嗽喘气,加杏仁、苏子、半夏;鼻塞重,加辛夷、苍耳子;腹胀加枳壳、厚朴;伤食,加鸡内金、炒六曲。
大效圣散
【处方】 金星石(碎)、银星石(碎)、禹余粮(碎)、寒水石(碎)、不灰木、半夏(汤洗7遍,去滑,生姜汁制焙)、大黄(锉)、蛤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兼解五毒。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大效胜金丸
【处方】 羊肉(精者,去筋膜)1斤半(切如柳叶,用硫黄末掺在肉中,以好醋1斗,于银石器中浸1复时,慢火煎如泥,入臼杵千下),硫黄(滴生甘草水,研3日,极细,候干,掺入肉中)半两,葫芦巴半两,荜澄茄半两,沉香(锉)半两,巴戟天(去心)1两,补骨脂(炒)1两,牛膝1两,肉苁蓉(与牛膝同用酒浸,切,焙)1两,海桐皮(挫)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丁香1分,肉豆蔻(去壳)3枚,附子(炮裂,去皮脐,用大者)2枚。
【制法】 上药除羊肉外,为末,以羊肉膏拌和令匀,更杵千余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结阴便血,及肠风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加至3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大效神功救生丹
【处方】 雄黄1分(别研),朱砂1分(另研),巴豆21粒(去壳),干姜2钱。
【制法】 上用水醋1盏,以巴、姜就煮令干,去姜不用,将巴出油,和雄、朱研匀,雪糕搜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久停虚积,荣卫不顺,气虚喘息,四肢浮肿,肚腹胀急,冲满胁肋,乍热乍寒,或泻或秘。
【用法用量】 每服1岁3丸,并用酒浸赤芍药,以少许送下。
【摘录】 《活幼口议》卷十七
阴旦汤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芍药6克,甘草6克,干姜9克,黄芩9克,桂心12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和营卫,温中发表。
【主治】:脾胃虚寒,复感外邪,兼有郁热,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关节疼痛,虚烦,胃脘不适,或呕吐清水,或大便稀溏,舌苔薄黄,脉浮弱。
【方解】:本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黄芩构成。至于桂心、桂枝,汉唐时代并没有严格区别。方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甘草、大枣益气和中;干姜温中散恶寒而止呕吐,黄芩清泄郁热以除虚烦。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发表除烦、温中散寒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虚烦、肢节疼痛、胃脘不适、脉浮弱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胃痛。如呕吐清水,加半夏、陈皮、茯苓;阳虚寒甚,加附子;虚寒胃痛,加丁香、吴萸、白术。
苍耳散(又名苍耳子散)
【方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辛夷15克,苍耳子7.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
【用法】:上药晒干,研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用葱茶清调服。亦可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鼻渊,鼻塞,流浊涕不止,前额头痛。
【方解】:本方中苍耳子利于祛风散寒,宜通鼻窍;配以辛夷、薄荷散风通窍;白芷发散风寒,通利鼻窍。诸药配伍,共奏散风寒,通鼻窍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前额头痛、鼻塞、流浊涕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窦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感冒等。如风热重,加桑叶、菊花、银花、连翘;风寒重,加细辛、鹅儿不食草,藿香;头痛加川芎、蔓荆子;鼻流黄浊涕,加黄芩、败酱草。
【附方】
加味苍耳散(《中医治法与方剂》)本方加银花、菊花、连翘构成。功能清热散风,通利鼻窍。主治前额疼痛,鼻渊,流浊浓涕,属热者。
葱豉汤
【方源】:《肘后方》
【组成】:葱白3枚,豆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通阳发汗
【主治】:风寒感冒初起的表证。症见恶寒无汗,头痛鼻塞,身热不甚,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方解】:本方为解表轻剂,适宜于年老体弱及幼儿患者,类似于民间验方。如感受风寒较重,恶寒无汗,头痛等表证明显者,常与羌活、荆芥、防风、薄荷等配伍,以加强其解表散邪作用;如热、口苦、咽痛、扁桃体肿痛,舌苔黄等热证较明显者,常与栀子、黄芩、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配伍,而成清热解表法。
【按语】:本方以恶寒轻微发热,无汗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如发热口苦,咽痛苔黄,加银花、连翘、黄芩;风寒较重,加羌活、防风、荆芥。
【同名方】:
《类证活人书》葱豉汤,本方加麻黄、葛根构成,加强发汗解肌之效。主治伤寒一二日,头项腰背痛,恶寒脉紧无汗者。
【附方】
葱豉荷米煎(《重订通俗伤寒论》)本方加粳米、薄荷构成。功能和中发汗。主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发热,身冷无汗者。
2、葱豉安胎汤(《外台秘要》)本方加阿胶构成。功能养血安胎。主治妇人怀妊,胎动不安。
芎苏散
【方源】:《增补内经拾遗方论》
【组成】:川芎6克,苏叶3克,枳壳3克,桔梗3克,柴胡3克,半夏3克,陈皮3克,茯苓3克,葛根4.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止痛。
【主治】:四时感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咳嗽有痰。
【方解】:本方中苏叶疏散风寒,川芎祛风止痛,合为主药;配以枳壳、桔梗宽胸利气;柴胡、葛根宜散表邪;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茯苓、炙草、生姜、大枣和中健脾;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祛风止痛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头疼身痛、恶寒发热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偏头痛等。如表寒较重,加防风、荆芥;咳嗽痰白,加麻黄、杏仁;头痛严重,加羌活、藁木、白芷。
【同名方】:
《重订严氏济生方》芎苏散,由紫苏叶、川芎、白术、白芍、麦冬、干葛、陈皮、炙甘草、生姜、葱白构成。功能解表散寒。主治妊娠外感风寒,头晕目眩、憎寒发热,头痛身痛,甚至心胸烦闷。
瘰疬肿结
大效散
【处方】 蜗牛壳不拘多少。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瘰疬肿结。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米饮调下,1日2次,至49日自消。
【摘录】 方出《圣济总录》卷一二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二
翻胃
大效散
【处方】 田螺壳,黄砚壳2件不以多少(久在泥土中多年,陈者尤佳,各另烧成白灰)。
【制法】 上每剂用白梅肉4两,田螺壳灰2两,黄砚壳灰1两,同搜拌令匀,作团,用砂盒子盛,盖了,盐泥固济,发顶火煅令焦黑存性,取出研细。
【功能主治】 翻胃。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用人参、缩砂汤调下;陈米饮亦得。如无盒子,只用建盏2只相合,依前法烧。
【摘录】 《百一》卷二引罗太亟方
大效润肺杏仁散
【处方】 紫菀1两半(去泥),半夏1两(煮),五味子1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泡7次),罂粟壳半两(炙),紫苏叶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咳嗽,上气喘急,唾血,咯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六二引《卫生家宝方》
九味羌活汤
【方解】:《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5克,防风5克,苍术5克,细辛1克,川芎3克,白芷3克,生地黄3克,黄芩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据恶寒发热,无汗,舌苔白,脉浮,本方主症为外感风寒。肢体酸痛为兼湿邪,口苦微渴为兼有里热之象。头痛胃次要症状。
风寒湿邪,外束肌表,毛窍闭塞,卫阳郁遏,故恶寒发热,无汗;径路不畅,故头痛;湿性重浊黏滞,气血不畅,故肢体酸痛;口苦微渴为里有蕴热之象。
本方为治疗四时外感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为治风寒湿邪在表的要药,为本方主药。防风辛甘温,为太阳本经药物,散风除湿之力缓和;苍术苦温,即可燥湿健脾,又可发汗散表湿。二者共为辅药。川芎、细辛、白芷散风祛寒,除诸经头痛;生地、黄芩清泄在里之蕴热,并可防止温燥之药伤津耗液。另外,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始加入生姜、葱白,以助发汗解表。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附方】
1、羌活保元汤(《寿世保元》)本方加生姜、葱白构成,增强通阳解表之力,主治、功效与本方略为相同。
2、大羌活汤(《此事难知》)本方去白芷,加黄莲,防己、知母、白术构成。功能发散风寒,清热祛湿。主治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恶寒,头痛发热,口干烦满而渴。
辛夷散
【方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辛夷、细辛、藁木、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炙甘草、白芷各等分。
【用法】:上位细末,每服6克,食后用茶清调服。亦可改做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疏散风寒,通利鼻窍
【主治】:感受风寒,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方解】:方中辛夷、细辛、白芷发散风寒,通利鼻窍;配以羌活、防风、藁木、升麻辛散在表之风寒;川芎祛风止痛;木通利湿化浊;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具有疏散风寒、通利鼻窍之功。
【按语】:本方以鼻塞、涕出不已或不闻香臭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如风寒重,加荆芥、藿香、鹅儿不食草;鼻流黄涕,加败酱草、蒲公英、黄芩;头痛加菊花;蔓荆子;鼻塞重,加菖蒲、薄荷。
【附方】
辛夷丸(《证治准绳》)由南星、半夏、苍术、黄芩、辛夷、川芎、黄柏、滑石、牡蛎组成。诸药研末糊丸,薄荷汤送下。功能祛风化痰,清热通窍。主治头风化痰,清热通窍。主治头风,鼻流白色黏液者。现用于慢性鼻窦炎。
桑菊饮
【方源】:《温病条辩》
【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苇根6克。
【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效】:疏风清热,宜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
【方解】:根据身不甚热,口微渴,本方主症为风温初起表证轻症。咳为次要症状。风温袭肺,肺失肃降,故见咳嗽;受热较浅,故身热不甚,口微渴。
本方为辛凉解毒轻剂。方中桑叶苦甘寒,轻清发散,清肺止咳;菊花甘苦微寒,长于疏风解毒。二者相须为用,共为主药。连翘、薄荷助主药疏风清热解表,为辅药。杏仁于桔梗升降并用,宣肺止咳;芦根(苇根)清热生津止渴。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与桔梗相配,兼利咽喉。若病症复杂,可仿原方加减法用药:“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等。
大效牛膝丸
【处方】 牛膝1斤,天麻1斤,宣木瓜1斤,肉苁蓉1斤(锉,用好酒5升,浸1伏时,于银石器中文武火煮,酒干为度,焙干),没药4两(别研),川乌4两(生,去皮脐尖),虎骨半斤(酥炙黄),黑豆3升(同乌头煮两时辰,取出切开,用盐2两炒)。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一切干湿风毒脚气,远年近日,发动无时,不能移步,浮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时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二四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