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方药、剂量、加减法全解

导读:今天学习方和谦先生运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其方用药普通,但组方及立方本旨有一定代表性及学术性,是经过多年实践成为脾胃学派的代表方剂。

晚成堂

追圣贤悟经典巧除百病。 尊岐黄学仲景誓做明医。 宣传中医,感悟人生,提升生命之质量。
20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汤头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01

方解:名为补中益气,非全用补气之药,其中只有参、术、芪、草起到了补中益气的作用。

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白术:苦、甘、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黄芪:甘、微温,生用益卫固表,实腠理,本方炙用补气升阳。

甘草:甘、平,有“国老”之称,调和之意;生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本方用炙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当归:甘、辛、温,补血和血,走血分,作用随方剂及药用部位不同有所变化;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用全当归。

陈皮:辛、苦、温,理气降逆,化痰止呕,《本草求真》云:“同升药则升,同补药则补,单用理气化痰。”

升麻:辛、甘、微寒,升阳明胃气达表。方师应用此方,一般不用或少用升麻,因以前加工为蜜炙升麻,现在不经蜜炙,其性解表走窜。

柴胡:辛、苦、微寒,行少阳辛解达表。

当归、陈皮配伍,佐参、术、芪、草发挥最大效用。升麻、柴胡使药物补性通过自身代谢自里达表,既补又调和气血,使气血运行,达到升清降浊的目的。

引药“姜枣”,一般用生姜3片,大枣4个。

诸药配合,补气为本,理气和中,升举清阳,以达于外。

药物用量:李东垣原方黄芪用量为0.6~3g,取其轻清上升之意,后世医家济急时,常常加大用量,可用到15~20g。

升麻、柴胡用量不宜太大,最多不宜超过3g。因为内虚之证忌升散,借此二药只为升提下陷之清气。

杏苑斋医馆

关注健康,关注养生,指导病人康复
2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2

立方本旨:升举清阳。治疗气虚清阳下陷之证。

应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逸内伤脾胃所致身热心烦、头痛畏冷、懒言少食、四肢困倦、自汗口渴、动则气短而喘、脉象虚大之症;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泄利,或寒热似疟久不愈之症。

正如《成方切用》所说:“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气短而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致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妇人良方》亦有:“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洪大而无力,或头疼发热,恶寒自汗,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加减法:

腹中痛,加芍药,缓中活血化瘀;恶寒冷痛,加桂心;

恶热喜寒之腹痛,加生黄芩;恶寒喜热之腹痛,去芍药加益智仁、半夏;脐下痛,加熟地黄;

胸中壅滞,加青皮;心下痞,加黄连;

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巅顶痛加藁本、细辛;

便秘,加当归、元明粉;久痰嗽,加麻黄;夏季痰嗽,加款冬花、麦冬、五味子;虚人感受风湿而身痛,加羌活、防风;久泻,加茯苓、益智仁、肉豆蔻;不明原因低热,加青蒿、银柴胡等等。

临床在升举清阳,补中培中的基础上复杂辨证,灵活掌握,起到异病同治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