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4处便势利性遭命行

题文诗:

然而不能,通其道者,不遇其世.鸟飞千仞,

兽走丛薄,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

由此观之,体道者不,专在于我,有系于世.

历阳之都,一夕为湖,勇力圣智,疲怯不肖,

同命;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

萧艾俱死.河鱼,不得明目;幼之,

不得育时,所生者然.世治愚者,不能独乱,

世乱智者,不能独治.身蹈于,浊世之中,

责道不行,犹绊骐骥,求致千里.置猿槛中,

则与豚同,非不巧捷,无所肆能.舜之耕陶,

不能利里;南面王则,德施四海.仁非能益,

处便势利,抱德处势.古之圣人,和愉宁静,

性也;志得道行,其.故性遭命,

而后能行,得性,而后能明.乌号之弓,

谿子之弩,无弦;越舲蜀艇,无水.

今矰缴机,而在上也,罔罟,而在下也,

虽欲翱翔,其势焉得?故诗:采采卷耳,

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言慕远世.

【原文】

    然而不能通其道者,不遇其世。夫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乎?由此观之,体道者不专在于我,亦有系于世矣。

  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疲怯不肖者同命,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故河鱼不得明目,稚稼不得育时,其所生者然也。故世治则愚者不能独乱,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致千里也。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舜之耕陶也,不能利其里;南面王,则德施乎四海。仁非能益也,处便而势利也。古之圣人,其和愉宁静,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是故性遭命而后能行,命得性而后能明,乌号之弓、谿子之弩,不能无弦而射;越舲蜀艇,不能无水而浮。今矰缴机而在上,罔罟张而在下,虽欲翱翔,其势焉得?故《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以言慕远世也。

【译文参考】 

不,只是这些圣贤者没有碰上好世道来实现他们的主张。鸟高飞在天空、兽奔走在草丛,树林尚且有祸难落在它们的身上,更何况编户管理得很严的平民百姓呢!由此看来,能否体现道德不仅仅取决于本人,还与所处的世道好坏相联系。

  那历阳城,一个夜里就变成了湖泊,使勇夫、智者和胆怯之人、不肖之人一样落个葬身湖底的命运;同样,在巫山上烧荒,这其中的膏夏、紫芝和艾蒿一同烧毁。所以说黄河里的鱼无法做到眼睛明亮,稚幼的禾苗无法繁育后代,这都是由它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世道圣明,愚奸者也不能独个儿搞乱社会;反之世道丧败,明智者也不能独个儿治理社会;身处浑浊动荡世道,而责备他实行不了道德,这就像用绳索绊套马的腿,却又要它日行千里一样荒谬。也如置于笼中的猿猴像笨猪一样,实际上不是它不灵巧敏捷,而是在笼中无法施展它的灵敏。当虞舜还是农夫陶匠之时,不能造福于乡间邻里,而当他接受了尧的禅让南面为王后,便施德泽于四海。这可以看出他的仁爱之情并没增加而是所处的地位便于他实施仁义道德而已。所以说,古代圣人尽管有着和愉宁静的天性,但他的志向能否实施运用却取决于“命运”。因此这种天性碰上了好的命运就能实施,好的命运和有和愉宁静天性的人相结合才能表现出清明来。这就像乌号之弓、溪子之弩需要有弦才能发射一样;也如同越国的小船和蜀地的小艇也非得有水才能漂浮一样;现在带有丝绳的利箭在空中乱射,网罟在大地上四处张设,这鸟兽尽管想飞翔奔走,但在这种险恶环境下又怎么能行呢?所以《诗》里说:“采摘卷耳野菜,采来采去不满箩筐。怀念远方的人,箩筐放在大路旁。”这是说思慕远古的清明世道啊!

(0)

相关推荐

  • 李升华七言绝句 羞愧

    羞愧 羞无建树一生空,竟忍平庸与世同. 每悔怀瑜非上进,偷安何异紫芝翁? [注释]读陆游<示儿>诗,依韵而咏别事.原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

  • 鼎然文集2020-11-3

    (ˇ-ˇ)-当我们追求结果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过程的可贵.而每一个过程其实就是每一个结果的开始,只是被浓缩成所谓的结果.也许等到的结果会让你发现其实并不真实,那只是聚集成多年的记忆罢了. (ˇ-ˇ)-你 ...

  • 《闲谈白诗七首》

    携诸山客同上香炉峰,遇雨而还,沾濡狼藉, [唐] 白居易 萧洒登山去,龙钟遇雨回.磴危攀薜荔,石滑践莓苔.[茎叶可入药] 袜污君相谑,鞋穿我自咍.莫欺泥土脚,曾蹋玉阶来.        登峰遇雨,趁兴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7道散德溢滑心浊神

    题文诗: 夫天不定,无载日月;而地不定,无植草木; 所立身者,精神不宁,是非无见.故有真人, 后有真知.所持不明,庸讵知吾,所谓知之, 非不知欤?积惠重厚,累爱袭恩,而以声华, 呕苻妪掩,万民百姓,使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8内修虚无外求失神 题文诗; 内修道术,是故圣不,外饰仁义,真诚不知, 耳目之宣,而游心于,精神之和.若此然者, 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 此圣之游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9德衰不一朴散情伪

    题文诗: 及世之衰,至伏羲氏,其道昧昧,芒芒然也, 吟德怀和,被施颇烈,而智乃始,昧昧晽晽, 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 故其德烦,而不能一.乃至神农,黄帝之治, 剖判大宗,窍领天地,提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0真情清静情通有无 题文诗: 故圣之学,欲返性初,游心于虚.达人之学, 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俗世之学, 其则不然,擢德搴性,内愁五藏,外劳耳目, 招蛲振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1性达情畅仁义自附

    题文诗: 虚室生白,吉祥止也.夫鉴明者,尘垢弗薶; 其神清者,嗜欲弗乱.精神越外,事复返之, 是失于本,求之于末.外内无符,欲与物接, 弊其元光,求知耳目,释其炤炤,道其冥冥, 是谓失道.心有所至,神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2真人虚静恬澹和愉

    题文诗: 真人之道,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 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非诱, 辩者非说,声色不淫,美者非滥,智者非动, 勇者非恐.真情所致,陶冶万物,与造化者, 自然为伴,天地之间,宇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3人神易浊贤必逢时

    题文诗: 夫目能察,秋毫之末,耳不承闻,雷霆之声; 人耳能调,玉石之声,而目不见,太山之高. 如是何则?小有所志,大有所忘.今万物来, 擢拔吾性,攓取吾情,有若泉源,虽欲勿禀, 其可得邪.今树木者,灌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6授而不授用而不用

    题文诗: 今夫万物,疏跃枝举,而百事之,茎叶条蘖, 皆本一根,条循千万.若有所受,而非所授. 所受无授,而无不受.无不受也,譬若周云, 茏苁辽巢,彭薄而雨,沉溺万物,不与为湿. 今善射者,有仪表度,如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5至人无为情通万物

    题文诗: 与至人居,使家忘贫,使王公族,简其富贵, 而乐卑贱,勇者衰气,贪者消欲;坐而不教, 立而不议,虚而往者,实而归故,不言而能, 饮人以和.至道无为,一龙一蛇,盈缩卷舒, 与时变化.外从其风,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