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病例讲怎么破病名的名相(2)


 曾骞

继上次用一个简单的轻型案子,结合阴阳思维,进行诊断、治疗,这次讲一个因为陷入病名,而引发的血案。

肾结石。

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悉。一般的思维是,既然肾结石,那就把结石打掉。叫打结石。于是在街头小巷草药摊,都有兜售各种打石药。微信朋友圈中,各种老专家秘方。现代医学,在科技上,又已造出所谓的震波排、碎石机。又有手术,行切割以取石,手术后,一段时间里挂个尿袋,很麻烦。

汉字的根本思维,是字思维,非词思维。比如,说音容,音是音,容是容。比如,道德。道是道,德是德。又比如,山海,山是山,海是海。所以,像什么《山海经》,就可以知道,是山经和海经的集成。《道德经》亦如此。比如,神仙,神是神,仙是仙。说天真,天是天,真是真。真人,真是真,人是人。至人,至是至,人是人。日中则昃,仅仅用一个中,一个昃,就表示了太阳的运动轨迹。比如,文化。文是文,化是化,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再推前,就是“物相杂,故曰文”。以及“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以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非今人所说,代表的某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

汉字,来自于天文。是古人仰察天象,观天道变化,比类诸象,所得的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感悟。汉字中,包含的是经纬。

当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基本这个道统就断了。这百年来的发展,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巨大,基本都演变为了西方人的单词思维。

随便用一个词来说明这种演变。吃饭。古人直接说:食、啖。再说一个词,象征。这是今人的词。从这一个词中,可以看出古今差别。古汉字中,象征,即驭象而征战。今人所用象征一词,属外来单词用法。即来源于古希腊文中的Symbolon。表示主客二体,将一件信物分为两半,分离时各持一半,再次相见时合二为一。有信物的寓意在。故而,这个词,就逐渐演变为了表达某种观念或事物的符号或物品。今之象征,更近古人所说的“像徵”。

说回肾结石。中医没有肾结石一名,只有淋证的说法。或者更古老的,叫淋閟。也是单字思维。因此,对于此问题的思路,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西医对于肾结石,是打,中医看作为淋,既然是淋,那就是和水有关。也就是水气过剩。为什么前面要聊一聊关于字、词的根源,看到这里,或多或少能理解了吧。中医很有智慧,观的是象,水气过剩时,天地有什么现象。

就是有雾,有霾。是气化失司的表现。如果在肾的部位有砂石,叫肾客砂石。由此,也就很好理解,不光是要处理石头,更是有不善之客,如何将这个不受欢迎的客人请走,就成为了思考的重点。

一味的打结石,叫什么呢?叫作干脆把自己的屋子也毁了,来达到一种屋毁人亡。这样,那个客就被干了,却呢,屋子也坏了。世上有哪一个人这样做,怕是会被抓进牢房。可是,这个事情,在人体上,在治病上,就成为了合法合理,这就是世间颠倒之一处。

石字,在甲骨文中,很神圣。

悬崖边的坚硬之物。为石。之所以是悬崖边,因为受到更多风和雨的打磨侵袭,更保留了“坚”的势能灵魂能量。另外,古人,也奉高大岩厓为神灵之居所,甲骨文中下半部分,类似“口”字的形,是指祭器。也就是前面说的,寓奉之意。石字,上古皆与神通。汉字中有石之字,皆不离此意,与神有关。

为何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依然有拜石头为干娘,以治病或禳福,就是与古之侑石有关。以石为神袛,祭。

因此,如果从古意看,肾结石一名,简直就是通神之名。敢打?可就是打!还要把人的元气打亏。可以说是逆神之道。中医只讲淋证,是气化失司,是津液系统阀门出了问题,因此导致了本该气化、液化之物,没有得到转化,反而转而累积为了固态废物。

从中医的思维去看,肾客砂石,就是有邪神。石头总之都是神,神也分好坏,请神容易送神难,难的地方在于他喜欢上了你这里,不好送。那就只能从自我改变、调整做起。改善体内气化失司的状况,调节津液阀门失灵的不善。没有邪神喜欢的环境,自然也就退送而去。

肾,看看篆书的写法。

从肉,从臤(qiān),臤亦声。“臤”本义为“牢固掌控属从”。“肉”指“人体”。“臤”与“肉”联合起来表示“人体的抓总部分”。本义:人体津液系统的总阀门。

臣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写法为:

是竖着的眼睛。

人的眼睛当是平行才对。只有俯首跪拜时,从侧面看,眼睛为竖着。如下图:

有象,还有其形,那便还有其气。臣字的气,是沉降、向下。

又字,甲骨文和金文,分别写为:

手扬之,以迎天。也是获取远处与高处之物。那么其气为阳。更详细地讲,其象之气,为升散、向上。

臤,即升降有序,才可以牢固掌控属从。

肾字,下半部与月阴相应。阴为有形,阳为无形。故其下半所应,与实际的血肉有关。从字型结构而言,肾字,上为阳,下为阴。上部的阳气的升降,又会促进下部肉体阴的质增,使之强壮。阴质强壮到一定程度,又会促进人的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质变与维度提升。阴阳互根互变之理。

有沉降,所以肾主收藏。又有升散,所以有蒸腾。肾有两个,一水一火。阴阳和合。水者主藏,火者主发。生命才有基本,才有强大活力。

到了这一步,所谓的肾结石,不就意味着,实际人的水主藏失司,火主发亦无力。

甲骨文里,也有关于这个病的记载。当故事看吧。

“癸丑卜。争贞。旬亡祸。三日乙卯有艰。单丁人无尿。丁巳兔子无尿,鬼亦得疾。”

在比较早的古代,普通老百姓是没有姓名的,统统以六十甲子进行编号。有名字的基本就是贵族。文中的“争”,是指巫师。单丁人、兔子、鬼。与今意不同。属于贵族阶层的名字。故事大概讲的就是,巫师用事筮蓍草占卜,预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来的话,单丁人,兔子,鬼,都出现了尿不出来。类似癃闭及淋閟。

讲开头所提的血案。

七十六的老妇人。因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少腹拘急引痛。住进了医院。诊断为双肾结石。直接进行了手术。采用传统的开腹治疗。椎管内麻醉。

手术后,病人呼吸困难,出现大喘,几近濒死。急救后,捡回命。但是在腰背处,出现硬皮,如月桂皮。糙感砺手,皮肉按之麻木。两下肢夜则红疹浮起,痒不可耐。昼则,轻挠其皮,红印出。无胃口。人乏力。数月后,再次小便刺痛。且尿米汤色小便。入院检查,发现肾结石再次出现。老妇人不敢再手术。托了侄女找中医。

刚好找到我这里。

老妇人两眼浮肿。说话音色嘶哑。面黄。唇暗。走路慢,感觉容易跌倒。面上皮肤与手掌枯皱。气不盈内。神上,很惶恐,因为非常急于想要拿掉两肾的石头。石头不大,不超过零点八。她怕如果通过服药,石头去不掉,一旦再次手术,恐怕就没命了。对于过往的经历,她有应急反应。

她就想知道,究竟多少天可以把石头打掉,快开点打石头的药。

一个人神上急,是收藏无力的表现。外散的象。调不调这个神,得看有没有条件。我觉得当时其实不太具备调神的条件,要将老人调定神,调稳当,不容易。因为此时她念力低。当时,我就大概这样说,结石的问题会处理,身体不好形成了所谓结石的原因更要处理。

老人就说,好的好的,你处理吧。然后我就看见她的表情很伤心,独自躲在角落,人的心神不足,就会选偏于角落的位置坐。也是人的本能,尽量减少外界的信息与声光刺激。

神是要调的,要等,伺机。有的病人调神,未必就需要在初诊。有的人要见到真正的效果,神才能够调整回来。有的在初诊,就可以直接采用话术沟通调神。有的在初诊,都不需要医生直接调,病人候诊时,与其他病人交谈,透过了解其他人的治疗情况,自己心中就有了数。还有的,是需要医生用比较理性的做法调神,有的需要比较感性的方法调。都是因其固有,顺其自然。

怎么调神,其实也与医者自身的能量属性有关。我自身的能量先天结构,是喜火,喜火并不意味着阴寒,我自身的体质,是阳性体质,只是在火的能量这一块,偏于弱。我自身的金力量很强,所以最初是走外科入行。

后来又因大运变化之故,回到了土的力量格局,因此进入了大量用药,而针若非用不可则不出手。因此在临床上,接诊的阴寒病人占据大半。因为通过施用温热药,医术就会在这个方面提升得快。每当遇到这类病人,对其调神,也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能量又是流通变化的,通过这方面得到的能量,对于发热病人,也会增加化解的能力。大概说一下,不深谈。

谈这个案子,继续。

刻证,左脉浮,细数、弦急、略芤皆有,近之革脉。左寸弦急,按之略空。右脉,偏细沉、弦、略芤。左右,整体脉管偏空。两尺浮跳而细小,按之却非牢。面上,鼻色过黄。有一个临床规律,小便淋闭严重的,鼻头的颜色往往发黄很明显。再看脉的话,若是非常涩,非常小的脉,说明阴阳衰竭,比较难治(不意味着不治,是说难治,毕竟元气已偏无根)。脉上弦急者,好治一些,说明尽管很弱,仍阳气鼓荡与邪相搏。

此案,亦非孤阳外越之象。

意味着,赶快救护,生命正在用最后的能力在努力,此时就是要帮助加强这股力量的同时,扶正祛邪。

舌淡,苔裂,像叶脉一般散开分裂,又泛略红。严重胃气不足。所以,更应证了扶正救护胃气的重要。

问证:胸中闷痛,抚则气顺,偶尔心悸;但凡尿,则涩,则不利,有灼感,出米汤色;大便日日解,下之羊屎豆;腰尻胀痛;不思饮食,易腹满,有鸣声;多噩梦;口不渴,不多饮,口苦;少腹时痛,时引至两胁;两下肢无浮肿,唯足痠;两胫轻搓,即长红斑;风凉处有畏凉冷;多行多动,则气怯头晕;后腰皮表肌肤甲错,糙如桂皮。

这是大概的证。结合脉,一起分析。  guide

脉上的大象抓出来。论归偏于虚证。肾气内惫,故脉少和柔,又有中空之状。故治法不可重攻。近似革脉,主有精血失亡而虚,却舌中红。有膏淋,究竟是因下元不固,不能摄纳精微脂液,为膏淋;还是湿热遗下,扰动精府,致溺窍流秽浊。

脉上可推。若纯为下元不固,阴寒而致真火随溲泄出,那么尺脉当沉牢,苔上可见白滑。案中,脉上非不沉劳,反浮跳,其尺上盛下虚,火炎者。

左寸弦急,按之空,心血虚痛,有气滞血瘀。

虚家急中下焦有热遗注。案不必附桂八味,其虚,另取强壮温里药。偏虚,究竟有多虚,脉亦非浮散,不以人参养荣汤或十四味建中,或十全大补汤类。病人因邪未尽去,必虚不受补,反增邪实。

其弦急更体现了正邪相搏,据其津血偏虚,助其力量祛邪。下焦之热阻,去热开通路。淡渗去其浊。药理上,淡渗若太过,必伤阴。因此,一是不可大用,二是不可久用。非纯粹湿热郁阻,程氏萆薢分清饮亦不符合。

也非五苓散证,或猪苓汤证。

治者:按此前思路,予药。首先护胃气,调之以甘药,用炙甘草。如前思路,要有强壮药,选择了温辛的威灵仙。针对脾胃,选择了贵老,即新会皮,作温辛理气和中。淡渗利水,选择通草、车前子、泽泻,尽量取较为平和的力量,为避免利水伤阴,加了滋阴药女贞子。

接下来关于血药,及理气药的进一步选择。

择丹参与郁金。偏于略苦与略寒。至于后期的体质调理,用到血药,可能又需针对其虚寒的底子,进行温热血药调配。用丹参,是选其性上相对平。而郁金,临床运用于理气活血,有诀窍,那就是需要依赖一定的补性温药。郁金自身偏阴,虽为血家要药,用之不当,有损胃中生气,郁未必开,而胃气先弱,失养生之道。

郁金解郁,全恃补剂,无补剂则郁不能开,多补剂则郁且反闭。用到郁金,就需要同时考虑相配的补药力量。

考虑到,有威灵仙,以及贵老新会皮,两者的温热力量,已足以制衡郁金之阴。故相配。再配一味酸性微温的药,就是鸡内金。既可作为兼扶正,又可以化瘀。

整体思路,不走大开大阖。

方为:炙甘草、威灵仙、新会皮、通草、车前子、泽泻、女贞子、丹参、郁金、鸡内金。

药看似很杂。实亦因证驳杂。驳杂者,有乱中单刀取寇法,亦有虚实各击,以除其幽暗叵测。

用药五帖。初服两剂,小便即畅快。后热灼渐减,米汤尿消失。两胫红疹褪,挠之不出,夜卧不发。下之大便顺畅,思饮食。胸中始利。心悸缓解。腰尻胀痛缓解不明显。腰后粗皮始薄。仍有劳则气怯头晕。胸中虽利,依然有时会闷痛。凉风时,还会有些畏冷。

二诊,脉弦急有所改善,脉管较前的略空有所充盈,尺脉有所平复,不像之前的浮跳。鼻头过黄有褪。在前基础上,酌减淡渗药用药量。加大温补与理血药用量。继续五帖。

用后,唯有腰背时有胀痛,可出菜地种豆角,料理轻量劳务。后腰的粗皮倒是褪的很快,薄了很多。晨起时感觉最为精神爽朗,至下午时,多动则容易有些头晕,两下肢无力,膝痠。其他尚可。脉体转向于细缓柔和。前期的急象、搏象,争象,慢慢在褪。二便如常。

这个病算作好基本好了吗?完全没有。只能算初定,天下还需长治,那么必有调体质,调阴阳气血,方久安。

在治急证初,未有启动真正意义上的调神,是通过扶正祛邪,给人以通路,减轻身体痛苦负担来调神而已,属于协助病人自调。她没有那么难受了,自然神有所安定。至于气血调理的慢调阶段,就必须得动调根本神了,不然补虚难补。

所谓的“根本神”,这里是指,治疗过程中,得了解一下病人此时究竟怎么想。老人虽感觉很多症状在改善,也非常关心一件事情,近于执:医生你究竟帮把石头打掉了吗?会不会暂时舒服,石头还在,以后又需要动手术,她每次一想到当初手术所经历的痛苦,就害怕。

她甚至说,其他症状都不需管那么多,把石头打掉最重要。同样也陷入了“肾结石”的病名中。她陷此名相,实因受过戕害而偏断,未知结石并非根本祸因,祸在医者未顾元体之虚而剖泻,使其受大苦。偏断于砂石若不存,则不需受术,不受其术,则可脱苦。不知人身之虚体,邪易存之,各种淤闭将常扰。

我反问,之前手术动了,石头拿掉,不久又出问题,引起石头的原因更重要吧,把那些根本原因处理好,可以防止再发,需要调理改善整体,不单是为那些砂石。

老人携侄女同临。想借助年轻人,问清楚,究竟还会不会长石头,向她的侄女解释相关思路,也说明近来的改善,侄女也向老人求证,得到真实答复。这位年轻人,只说了一句,你听医生的吧。此,侄女的神基本不用调。那就借力,以其亲调其妪顾虑。

天时,再取人和,即善。

之后发生什么?回家后,侄女和她小吵一番,悻悻而去。电话给我,说,要不算了,之前那些不舒服好了很多,之后她要执迷不悟影响到治疗,我们也不管了吧。我说,会有说通的时。等复诊时,我知老人来,借口外出办事遁避,老人只得在门外等了近一小时。知她不会掉头就走。电话嘱咐她侄女转达,我是外出办事,定会快速赶回,等等便是。

不得已之法。意在先令其侄怒克姑之过思。再暂之不见,令老妪有所忧,忧其不能看诊,再借其忧克前怒。如此转一圈。

等赶回时,见到老人,她先是不太敢说话,后轻说,已受侄女严厉批评一通,你就别批评了,石头的事情,以前手术动错,秀秀(她的侄女)说,身体弱才易结石,那就好好再吃段时间药,身体调好,菜地今后也尽量少操心,看心情去料理。

神,此时,才调过来,有些硬邦邦的东西才松开。这个时机出现,正是彻底调候诸虚的机会。

后用诸补虚药,治其劳倦虚证,调气机出入,倍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