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气的运行法则

经固元训练后,将全部或部分精化而吸收,进而产生出日异强大的中气,人自感体内充实,身感有股沉甸甸的劲。那么有了功的基础后,就是如何练气使用的问题,武功界自然是将其纳入用武之地。运气的方法、门类非常多,也无法胜数,但不管有多少种方法,如同武功就本质而论,就分为两大种类。一类是按线络运行,比如:从某穴运至某穴,从某脉运至某脉,它是有路线的,我们简称它为“走线”;而另一类是不按线路运行,而是由产发中心点旋转地向四周发射,我们简称之为:“走圆”。在外家拳的内气运行中多采用“走线”,而在内家拳的运行中多采用“走圆”。分述如下:

外家拳“走线”——外家拳由于它所练的功的需要,在内气运行中多采用“走线”。如要练掌功或指功,它的气就要向手上运,从丹田运至手部;如要练头或身功,气就要向上运;如全身需要,就走大小周天等。常见气运好之后腰部还要用带子扎紧,不使之下跑。所以外家拳内功,就是把气运到所需的部位,一般运到后还要把后面扎紧,不使之回流。来自“武宗”公众号·气运得好的,我们一般从外表都可以看到,皮肤表面可以鼓起,鼓起的气包还可以一个接一个的向所需部位推进。这些部位的外部再经打、磨的训练,即可练出超常的功效。气的运行是在意念的导引下进行的。

内家拳“走圆”——内家拳因其所练之功的需要,在内气运转中多采用“走圆”。内家拳追求力的整体性,所以作为力的基础气的运行也须是整体性的,不能是这边运上了气,而那边没有。大家知道宇宙星云都是旋转的,旋转是宇宙万物运动的基本,它的力量是巨大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加速会使其力成倍增加。内家拳行气就采用了这个原理,通过外部的圆运动(如:太极、八卦等),使内气旋转起来,而达到整体开功的目的。具体如下:

中气由丹田产生,在内家拳内外整体旋转动作的导引下,使丹田气也慢慢旋转起来,就像拿一根棍子搅水,越搅水转得越快。这种旋转的气,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像四周发射,无孔不入,最后冲开五官百骸的所有经脉,使气同时运至全身,形成了整体性。这就是古拳谱中所讲的情景:“气达四梢”、“气意鼓荡”、“两手如火烙,两肾如汤煮,浑身似火烧”。练者此时会感到全身有如充了气的轮胎,内力腾燃。所有的外物,包括人均感不堪一击,大有一碰即碎之感,其实也就是如此(前、后章均有实例说明)。如此气力再经强练,就会如上章神功中所说,对周围的物体都会产生影响,高者使敌不战自败。·来自“武宗”公众号·如果再往深练一点,或者说功练得再往深发展一些,它起动的就不仅仅是丹田之气。(中)医、武界都知道,两肾之中间是命门,是先天之精所在地,后天之精(精子),产生于先天之精,命门火熄,人就会死亡。所以中医理论均有论述:人之生命长短,是由命气的兴衰所决定的。那么为什么会“两肾如汤煮”呢?是命门之火,真气的能量蓄动起来,化补入肾的结果。也就是说更深层次的能源,潜能发动起来,所以会产生更特殊的效果。

由于这种整体旋转内气的作用,使人体生物场有所变化,使人与地球的关系也有所变化,多少会减轻一些地心引力对人体的影响。这时高手练拳时,感到脚下特别轻,身体也特别轻,似乎有“轻功”的感觉,兴起时,脚一点地,飞出二三丈也不见奇。史载八卦掌宗师董海川在皇家宴会上于上百密集人群中,手持酒菜穿梭如飞,有时从人头顶越过,毫无碰撞,众人见状大惊。在技击上也特别厉害,被击者往往外部毫无损伤,而内伤甚重。在抗击打上也很突出,除不如外家上乘的“金钟罩”功夫外,其余均可同等相当。

看完上面所云,有的人会想到,会问:内家拳书中有不少地方谈到气也是“走线的”,如从某穴到某穴,从某脉到某脉,和外家拳没什么区别,这里面有两种情况:

一是大家知道,中医所说的脉络、穴位,它不是人体的硬件,不像是骨骼、肌肉、神经,是具体有形的、可视的,所以西医一直不承认它。直到近代才搞清楚它是人体的软件,是生物电的电场络线。但也不是没争议的,我们知道世间一切软性的东西都是有争议的。但实际证明它是有作用,有效的。做为武林界中人并不知道得那么具体,把用力、用气和真正真气的运动形式区分得那么清楚,如果内家拳不这么说,那它简直就没什么可写的了。来自“武宗”公众号·所以总要说点动作与经络,气脉,穴位,才有内容,才仿佛使人信服。但实际上说是说,练是练,内家拳并未按外家拳的运气法那么去练。

二是部分内家拳师,不能明了内家拳的高级机理,从理论上也不知道有神功层次,往往把内功层次定为追求的最高目标,有的陷入类似外家拳对招术的追求,对力的追求,自然容易落入“走线”的说法。如果说简单了,高级内家功只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封住底(无漏),二是加强内气的旋转,自会出神功。如古拳谱中所言“神理自现”,所以不要做舍本求末的事。我们也可以看到高功的内外是一致的,真是:“以无线胜有线,以无招胜有招。”其实万事均同此理,有其里必有其表。正如孙子兵法所言“以迂为直”方为高手,看似弯路,实为捷径。

最后,我们用太极拳发明人的第十九世陈小旺,关于动作和气的论述作结束:....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刚柔相济,内气发于丹田,以腰为轴,轻轻旋转,旋绕旋转,带动周身,上行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

(0)

相关推荐